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博物馆的力量充分释放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让博物馆的力量充分释放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5-17 09:51

  作者:黄 洋

  当前,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趋势,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的力量,也需要思想、文化的力量。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既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这让我们思考,博物馆蕴藏着哪些力量?

  “五一”期间,家长带着孩子在南京博物院参观。苏 阳摄(人民图片)

  博物馆能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宝库。博物馆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历史文化瑰宝走进大众生活,焕发时代光彩。2021年“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节目,将“展柜中的文物”变为“节目中的活演员”,让传统文化成功“破圈”。考古盲盒、文创口红、文物冰激凌等博物馆文创产品备受欢迎,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还运用数字化手段,将展览和教育活动搬上“云”,拓展传播维度,延续文物的生命力。

  博物馆能激发社会公众的创造力。博物馆不是“知识灌输器”,而是“心灵发电机”,是激发创造的温床。博物馆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互动项目,让参与者在体验和实践中锻炼创造力。广东省博物馆“鞋盒里的博物馆”项目,让孩子们以鞋盒为载体,创造自己心目中的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艺术家与小朋友·一个面具的表演——云南民族博物馆馆藏面具再创展”,让艺术家与小朋友根据馆藏面具进行再创作。这些缤纷绚丽的面具不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艺术再创造的源泉。

  博物馆能增强多元群体的凝聚力。文博行业通过各种方式为残障人士、老年人等服务,积极打造“有爱无碍”的博物馆。2022年3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博物馆适老化服务水平的通知》,提出进一步为老年人参观博物馆创造条件,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和精细化分众服务,提升老年观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疫情下博物馆实行网上预约参观制度,一些老年观众不知如何操作,不少博物馆在现场安排工作人员帮助操作,消除“数字鸿沟”。多家博物馆致力于打造“无障碍博物馆”,如上海博物馆出版《无障碍探索手册》,并以线上视频的方式提供手语导览服务。

  近年来,全国博物馆数量增长迅速,免费开放比例稳步上升。博物馆日益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并越来越多地走进乡村,服务基层。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应当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力量,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为公众提供丰厚滋养和精神动力。

  博物馆要守护文化遗产,用好文物资源。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博物馆要聚焦主责主业,做好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阐释,深入挖掘文物价值,策划推出优秀展览,开发实用美观的文创产品,为公众提供文化盛宴。

  博物馆要紧跟时代潮流,助力社会发展。上海科技馆通过“命运与共携手抗疫——科技与健康同行”向观众科普病毒知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举办“桂绣”培训班,将农村妇女的刺绣产品作为博物馆文创售卖,助力乡村振兴。湖南省博物馆的“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展,引导观众缓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

  博物馆要运用先进技术,创新服务形式。5G、VR、AI等新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创新展示和传播手段提供了无限可能。“智慧博物馆”带给观众新颖生动的体验,视频直播、云展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文物珍品,数字藏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入坑”。借助科技的力量,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能以更多更新的方式“活起来”,为大众生活增色添彩。

  (作者为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