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尹 力:千锤百炼锻造力量与美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尹 力:千锤百炼锻造力量与美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5-26 09:49

  【编者按】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德艺双馨,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毕生修为,也是人民群众对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期待。近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光明网策划推出“在诗意中坚守”——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谈崇德尚艺专栏,邀请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获得者,从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出发,畅谈如何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的希望。我认为,这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做人从艺的标准,也是一道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终身践行的课题。

尹 力:千锤百炼锻造力量与美

  德艺双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德”与“艺”相辅相成,“德”与“艺”相得益彰。文艺工作者既要塑造自身崇高的灵魂,也要注重社会声誉和形象,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德艺双馨,也要求我们知行合一,率先垂范。当个人与社会的意义统一起来,我们就迈向了更高的境界和更远的天地——“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我从事杂技研究和编剧,16年的杂技创作实践,特别是在基层杂技院团10年的创作和学习,为我的专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杂技人才的培养期比较漫长,打磨一个好节目也要经历三年五载的锤炼,这就决定了杂技这项艺术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更多的耐心和更长的时间。杂技是一门让人倍感亲切的艺术,我从很多杂技人的身上看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每个作品在迎来“高光时刻”之前,都需要演员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努力。期间或许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重复,他们依旧将汗水、泪水化为无尽的动力和荣耀,这种胸怀气度令我充满深深的敬意,也坚定了我在从艺路上将德艺双馨作为永恒追求的信念。

  杂技通过惊、险、高、难的技巧展示人类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行为,在一个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过程中孕育出“奇迹”,令观者产生对人类无穷潜能的敬畏与崇拜之情。杂技之美,是奇美、壮美。这种美指向人类崇高的品格,唤醒了生命自由的理想,从而形成心灵深层次的冲击和震撼。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她的美在于超常和反常——技艺源于生活却超常于生活,行为逻辑则永远是“反其道而行之”。

  在杂技创作中,这种超常和反常是基本的创作原则。在我的杂技剧编剧经历中,杂技舞剧《霸王别姬》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早期杂技剧多以童话和神话的虚构题材为主,而《霸王别姬》涉及真实的历史和人物,显然自由发挥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了。此外,这部作品的定位是戏剧,却用杂技手段塑造人物、推进剧情,这样的创作理念在当时是比较超前的。因此,这部作品在首演时曾被评价为“最具戏剧性的杂技剧”。

  那么,这部作品是如何呈现超常和反常的呢?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段,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趁机杀掉刘邦。节目中,我们通过一段高难度的蹬伞表演,来还原历史现场的紧张氛围。当演员左右脚蹬起十余把伞造型之时,项羽突然从伞间攻出,剑指刘邦。演员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以出神入化的巧妙手法,将舞台戏剧张力瞬间拉满,同时又带给观众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巧妙融合。

  中国杂技在中华文化的养育浸润中成长壮大,创新是杂技艺术突出的底色,是杂技创作永恒的追求。几千年来,杂技建立了庞杂的技艺系统,其中任何一门技艺,一旦发生创新停滞就会被历史无情淘汰。但对创新的极度渴求,有时也会让创作走上抄袭模仿、急于求成、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的弯路和歧路,职业道德建设和行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就是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广大文艺工作者应以此作为深刻的警醒和鞭策,明确创作方向,把握发展路向,在艺术创作的正途上前行。

  (作者尹力系辽宁省大连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大连艺术咨询中心)二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离职》:晚期资本主义时代的职场人生

  • 陈一军:盛大的敦煌,盛大的散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