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一束光劈开灵魂的暗夜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让一束光劈开灵魂的暗夜

来源:北京日报2022-06-07 10:21

  作者:周南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广为人知,也揭示了世俗生活的某种真相。不幸的家庭中,有一些人会遇到难以承受之重的大不幸,当事人往往痛不欲生,陷入精神上的暗夜而难以自拔。作家艾伟耗时多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新作《镜中》,从一个家庭遭遇的极端意外事故出发,层层深入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抽丝剥茧,启悟真谛,呈现悲剧的净化与升华。

《镜中》 艾伟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镜中》开篇第一句,就让建筑师庄润生得悉噩耗,他的妻子易蓉驾车不慎撞上钱塘江大桥栏杆,车上的两个孩子当场遇难,易蓉也身受重伤,惨不忍睹。这种惨烈的事故,瞬间摧毁了一个家庭,也让活着的家庭成员哀伤不已,如何面对和接受现实都成了巨大难题。

  艾伟自述,他的一位异国朋友曾遭到无妄之灾,其妻儿被入室劫匪所害,朋友的遭遇也是他的创作出发点。而在文艺作品中,类似题材也偶有表现。如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主人公出门前一时大意没有做好壁炉安全防护,意外引发别墅火灾,两个熟睡的孩子命殒火海。电影里的主人公深陷自责之中,其幸福家庭生活也由此彻底葬送。

  跟《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男主人公相似,艾伟笔下的庄润生在事故发生后,也陷入了悲伤和自责,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一下子被打断了。庄润生的家庭表面光鲜,夫妻貌似是一对神仙眷侣,孩子也聪明活泼。但实际上,夫妻同床异梦,背后有着各自的秘密。作为一名建筑师,庄润生声名卓著,其建筑事务所在好友世平的打理下欣欣向荣,看起来属于典型的人生赢家。但他与妻子易蓉并非琴瑟和谐,与电视台记者子珊沉湎于一段婚外情,而这也令他在妻儿出事后,愈加感到自己罪无可恕。

  艾伟用了相当细致的笔墨,来刻画庄润生惨痛至极的心理状态。老实说,这种极致的心理状态很难写好,作家毕竟不是当事人,总归隔了一层,容易陷入空疏、夸张的描写。但考验作家的功底也正在于此,能把自身没有经历过的极致心理状态写得令人信服,这才是真正的好作家。不得不说艾伟在情节设计上颇为巧妙,他让庄润生来到了中缅边境,尤其是在战火纷飞的缅甸,庄润生目睹了战争造就的众生惨状,又亲身经历了生死悬于一线,可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同时也多少从一己家庭之灾难创痛中有所挣脱,虽然没有挣脱内心阴霾,但起码能够继续活下去了。这种让人物通过自身行动,在艰险的环境中展现一丝活力,胜过那些泛泛的心理描写。

  如果人性挖掘停留于此,主人公从此翻开人生新的一页,那么艾伟也仍然算不上好作家。在《镜中》,他还分别细致塑造了子珊、世平和易蓉三个角色,这三人和庄润生相互构成了镜像关系,也跟小说的名字相契合。庄润生沉浸于建筑艺术,感性气质突出,不擅长处理世俗事务。世平跟他长相如亲兄弟,稳重、成熟、精干,更富于理性,把建筑事务所打理得井井有条。两人无疑是属于互补式的镜像人物。易蓉和子珊则属于另一组镜像人物,前者看似富有母性气质,实则心理脆弱,耽溺于幻象;子珊貌似新潮开放,实则更有母性的坚韧与包容。

  对于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艾伟既进行了双双镜像式的个性设计,又让他们一开始就陷入错位之中。由于时机的不对、性格的驱使,也由于命运的拨弄,四人形成了错位的情感关系,又未能及时得以纠正。正是这种错位的关系,使他们各自负有内疚,并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一连串的悲剧。易蓉的惨烈车祸,庄润生的自我惩罚,子珊的出走国外,以及世平最后的赎罪举动,不能不说令人感叹造化弄人。

  在《镜中》,艾伟显然有意设计了几处不同风格的建筑,并通过这些建筑来暗示或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或命运。庄润生信奉巢穴主义建筑风格,其设计的成名作飞来寺禅院,主体建筑位于地下,利用建筑缝隙引入自然光线,在黑暗的空间内形成一把把光剑、一片片莲花瓣的光影效果,这无疑也是其内心与命运的外化呈现。而他身处禅院中的文弱模样,也让子珊一见倾心。小说中的园林酒店刘庄,则处处流露着古典诗意,这里也是见证庄润生、子珊秘密恋情的处所。易蓉则在运河边一所老宅长大,老宅内精致豪奢而又颓靡腐朽,她嫁给庄润生只为逃离这所老宅,但可叹的是,她最后并没有摆脱这所老宅的纠缠。她当初在老宅的卧室里装上彩色玻璃,贴上城堡图案,制造一种迷离的幻象,最终也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关进了这个城堡里。

  小说中最重要的建筑当属庄润生接受邀约,为日本长崎的山口洋子女士设计的一处道场。山口女士的家庭曾是当年长崎原子弹轰炸下的受害者之一。庄润生苦苦未能觅得设计灵感,直到他先后两次放下心底的仇恨,无意中获得了灵感。当他在海底游泳,试图借机报仇时,突然间看到了海面照射下来的一道光。之后,在海滩上,他看到云缝中透出的一道光,使他在那一刻领悟,并得以画下了道场设计草图。庄润生把道场设计在海面下,只有佛像的头部露出海面,外面罩上玻璃,当人们穿过海水下黑暗斑驳的隧道进入道场,突然站到光底下,会获得一种涅槃重生的感受。

  这个道场既源于庄润生的个人灵感,同时也有子珊、世平、易蓉无意中的参与,某种意义上,是四个人共同完成了这个建筑的设计,也实现了各自的自我救赎,从灵魂的暗夜里走出来,置身于光明之地。《镜中》的四个人物,没有一个坏人,但却造成了悲剧,他们的爱欲、贪嗔、罪孽,也可以视为映现芸芸众生之苦的一组镜像,而小说最终给了他们救赎的出路。这与《海边的曼彻斯特》不同,后者的主人公拒绝走出悲伤,拒绝原谅自己。就此而言,《镜中》本质上是一部书写世间之苦及爱与慈悲的书,因为懂得,所以放下,因为慈悲,所以宽恕。(周南焱)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人间》:高概念叙事为何没有软着陆?

  • 从《人生海海》看现实题材纪录片的类型化叙事突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