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也谈高考作文:《红楼梦》题匾额的“情境”问题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也谈高考作文:《红楼梦》题匾额的“情境”问题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6-14 19:50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光启语文研究院 詹丹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写作题,选用《红楼梦》中“贾宝玉试才题匾额”一段情节为材料,引发广泛关注。有人以为这是2017年教育部推行高中语文新课标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进教材的体现。也有人认为,就题匾额段落作为写作材料来说,这跟日常教学开展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没太大关系,因为即使没有读过《红楼梦》,根据题干中呈现的较为充分的材料,足够学生展开论述,完成一篇八九百字的文章了。

也谈高考作文:《红楼梦》题匾额的“情境”问题

  试卷题干有300余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二百多字,是对原文段落的概述,第二部分近一百字,是针对前文概述进行意义阐释和提出具体写作要求。让笔者产生兴趣的是,命题组是以怎样的概述方式和阐释立场,切入该段情节。而这种方式和立场,在跟原文比较中,能够发现的明显张力,又体现出怎样的文学教育价值,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去分析。为讨论方便,先把试卷的题干引用如下: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把题干与原文对照,发现除了文字压缩外,还改写了几个细节,并着重阐发了语言运用中“述古”与“创新”的三种方式。对原文的改写,第一是删除了贾宝玉直接反驳贾政建议用“泻”字的理由之一,认为“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第二,根据前文的描述,即“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清溪泻雪”等,添加了题匾额对话过程中所无的“花木映水”之类的描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把本来由贾宝玉直接反驳贾政的理由,移到原文概述部分的最后。这样,小说中属于人物的主观意见,变成了叙述者陈述的结论。类似的这些改写,目的都是为了聚焦于题干第二部分,有关题名梳理的三种语言构建方式,即“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作为写作的基本要求,把题干梳理出的三种方式,进行更大范围的迁移性论述,以证明这三种方式的普遍价值。

  从三种方式看,我们当然可以进行一种优劣比较,以选取最好的一种,但也可以说,这三种方式,也反映出思维的发展过程。或者说,独创,也许需要经历移用和化用阶段。

  从小说看,贾宝玉提出的“沁芳”,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的。先有人针对亭子,提出从《醉翁亭记》移用“翼然”一词,贾政根据临水,就提出用《醉翁亭记》中的“泻出于两峰间”的“泻”,等到贾宝玉最后提出“沁芳”,既照顾了水,又照顾到周边的花香,同时也符合应制的蕴藉含蓄的风格。看似“新雅”,但词语的语法构成,跟“泻玉”完全一致,甚至可以想到《醉翁亭记》中本来就有“野芳发而幽香”“泉香而酒冽”这样的佳句,形成从花香到水香的脉络。这样,表面看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在“凑”答案,但实际有思维的发展,有逻辑的递进,最后才落脚在独创、创新上。

  但如果撇开命题者的立意,从另一个角度看,独创未必都好。就以古典园林题匾额说,有好多就是直接借用名人名言,用得严丝合缝,未必会被指责抄袭,反而说明题名者知识修养深,借用功夫好,是能凸显园林或者园林主人的文化含量的。众人进大观园一开始,贾宝玉题的“曲径通幽处”,就是直接借用的古人,也很好。贾政就是以此理由,来反驳贾宝玉认为借用“泻”字欠妥的观点,说是“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

  从写作角度说,如果有人从题干中选取“独创”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当然可以。但是,从阅读角度,特别是不拘泥于题干的阐释,而能自己下功夫对题匾额情节细细揣摩,应该可以发现,“依据情境”才是展开文章的题眼,贯穿了三种题名的过程始末,也是理解文章的有力抓手。由于题干中,只对“独创”加以“根据情境”的修饰,而在前两种方式中没有提及,虽然这作为强调也可以,但却容易造成误解,以为直接移用和借鉴化用,所依据的,纯粹就是一个文化记忆的问题,其实不然。

  无论是题名“翼然”还是“泻玉”,固然有文化记忆的重要因素,但基本的出发点,还是众人游园中的眼前情境,是眼中的亭子和流水,才让他们把名篇《醉翁亭记》中的词语联系起来。但贾宝玉在关注到自然景色的同时,更提及应制这一社会礼仪的需要,所构拟的“沁芳”,有蕴藉含蓄的审美风格,这就把情境中的自然景物、文化记忆、连同社会礼仪以及审美趣味乃至人物与女性共情的潜在心理等多种元素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

  把题干的原文概述和接下来的阐释对照起来看,有一个对人物身份的归并非常耐人寻味。小说中,关于各人说什么话,概述部分有交代,但在阐释部分,就用笼统的“众人”统称了,只对题名方式的不同,加以梳理,这当然可以理解是为了问题的进一步聚焦,以免冗余信息干扰学生的思考。但命题者未必意识到的是,题名活动中最重要的情境之一,恰恰是不同身份的人物构成的特定社会环境,形成一种差异化的互动,推动着题名活动方式的改变。

也谈高考作文:《红楼梦》题匾额的“情境”问题

  据此,也许清客们一开始借用《醉翁亭记》来给亭子题名“翼然”,就是为了迎合宝玉之前题名的“曲径通幽处”,他宣称的“编新不如述旧”,似乎也在为题名定一个基调。只是他不教条,到第二处题名就开始“编新”,弄得一味奉承的清客没了方向。但更重要的是,贾宝玉提出自己的“沁芳”,直接反驳了贾政的“泻”。我们既可以理解为贾宝玉急于要在一贯打压他、鄙视他的父亲面前卖弄自己;另一方面,他敢于反驳贾政,是因为他引出了一个能够更具力量的元妃省亲的语境作为自己的保护伞,所谓“况此处虽为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所以就显得有恃无恐了。不过,他在提出这一强有力的理由前,先比较了《醉翁亭记》和大观园中用“泻”字妥与不妥的区别,却没说理由。所以有学者还对可能的理由进行了条分缕析,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许贾宝玉本来就是虚晃一枪。(让人忍俊不禁的是,作者自己在此处的描写,就是反复用“泻”字的,不但有“泻于石隙之下”之语,特别用的“清溪泻雪”之“泻雪”,与“泻玉”何其相似。)仅仅作一个铺垫,以“况”引出一个更强有力的省亲理由。

  想到贾宝玉作为正统的一个激烈叛逆者居然是以元妃省亲的应制作为他敢于反驳贾政的理由,这多少让人有些不爽。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他固然强调了自己写作的应制策略,他对最高专制者的迎合意识,但幸亏小说接下来还写了他对稻香村也就是浣葛山庄违背“天然图画”那种虚假性的激烈批判(后来又巧妙回避了咏叹稻香村的诗,免得写那样的应制诗自相矛盾),而这恰恰是贾政和元妃共同欣赏的地方,有了这样的批判,才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小说在写情境对于人物语言运用的整体性、多层次的制约中,也呈现出人物的反抗一面。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课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项目编号20STA049)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因果报应》:私人复仇故事的悬疑化讲述

  • 何源堃:人工智能,打开艺术再生产的“潘多拉魔盒”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