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电影《东北虎》配乐的“角色式”叙事功能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电影《东北虎》配乐的“角色式”叙事功能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6-16 13:15

  作者:李 果

  艺术贵在个性。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剧情、结构紧密相连,可以更好地呈现电影想表达的思想。近年来,具有鲜明风格和独特趣味的电影音乐并不多见。获得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奖的电影《东北虎》的音乐却可算作一个不落俗套、别开生面的代表。

电影《东北虎》配乐的“角色式”叙事功能

  影片着力挖掘真实的社会状态,揭示时代的难点、痛点,将东北人的幽默基因与后工业时代的迷茫嫁接在一起,在疏弃、悲伤的情绪基调和冷漠、互害的人际关系中,以讽喻、互嘲的黑色幽默,讲述了一个真实又荒诞的寓言式故事。勿用讳言,《东北虎》的镜语沉稳、节奏缓慢,大量的固定镜头或缓慢的移动镜头,为剧情的演进带来几分凝滞感和沉闷感。但在电影音乐的加持下,其充满隐喻的画面、黑色幽默的风格、意味深长的荒诞、神会心契的观影体验注入了负气含灵的能量。

  该电影音乐极具个性,它不像一般的“融入式”配乐,非得与剧情达成丝丝入扣的组合关系,成为与叙事融为一体的结构元素,而是以自身独特的韵味,成为整部影片中的另一个“角色”。这个“角色”与剧情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有时是一个叙事的参与者,与剧中人们一起沉吟低叹、欢呼跳跃;有时则像一个旁观者,自顾自地打浑逗趣、叹谓感概。

  《东北虎》的主题音乐是一段建立在和声小调上的短小乐曲,具有很强的旋律性,带着几分异国情调;弱起节拍、附点音符和自由的节奏,带出几分歌唱性;曲调在级进上行和大跳下行的对比中形成一种喟然长叹般的婉转;大量切分音的运用,在顿挫和延宕中与影片清冷、矜持、戏谑、幽默的风格相映成趣。主题音乐首次出现在影片开始3分钟时,男主角徐东在吸食完冻柿子、边吃边猜手里葵花籽的单双数之后,驾驶铲车干起活儿来。在几声孤寂的吉他引子之后,口哨以变奏的方式慵懒随意地吹响了这首曲子,为这场沉闷无聊的开片场景增添了提神的佐料。庞大的铲车、飞扬的尘土与口哨吉他的浪漫音波,奠定了影片的文艺气质。

  影片音乐使用的乐器多以小号、口琴、口哨等吹奏乐和与其发声原理相近的手风琴为主,尤以加弱音器的小号最显音效别致、风格独特。影片中,吹奏乐器和手风琴在气流鼓荡下发出的带有炸裂感的金属震颤声,以及吉他、提琴、扬琴、贝斯等乐器带有颗粒感的弦索弹拨声,组成了两种基本的音响形态。在那片冷清、萧瑟、荒芜、僻静的极寒大地上,两种音响共同营造出带着压抑感的欢愉与带着超脱感的戏谑的混合气质,赋予影片特有的黑色幽默风格。

  此外,音乐配置中大量运用了对位手法,使音乐与画面产生既统一又相互对立的特殊效果,从而构成了一种“融合性对峙”的独特音画关系,形成了浪漫气质与伤感情愫间的融合与反差,以一种戏谑般的讽喻和“局外人”的视角,俯瞰着卑微的生命在现实的潮水中颠簸浮沉,传达出“为残酷生活助兴”的意味。

  这种反差有时表现为错位。马千里杀吃了徐东爱犬,却不肯磕头道歉,在徐东的威逼下,马驾车狼狈窜逃,徐骑摩托车紧追不放。此时的主题乐曲以快节奏舞曲风的变奏形式,将愤怒、怨恨和追赶化为了欢乐的自嘲与无奈的宣泄。这种反差有时又是一种反讽。马千里和徐东突然被屋外飞来的萝卜砸倒在地,此时的主题变奏曲以男高音无词歌的方式唱响,在辉煌和神圣的混声合唱的烘托下,高亢嘹亮的美声、三拍子旋转的韵律合着激情四溢的演唱,将二人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统统送上了九天云霄。这种反差有时也是一种自嘲。影片结尾时,长笛短小的引子之后,加弱音器的小号悠悠响起,旷远而疏淡;徐东将临产的妻子送到医院,木然地走上阳台,远望着空中飘忽的红色风筝,耳边响起母亲的话语:“未来可好了,我们一起挺过今天,明天可有意思了。”此时,手风琴和乐队相继奏响主题变奏曲,清亮、明丽,充满向往和憧憬,但又显得有些柔弱无力,带有几分茫然无措的自嘲,和无望的自我慰藉……

  或许,正是这种“角色化”的音乐配置,使影片在故事性之外,更添加了一重心理性,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使电影音乐更具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价值。

  (作者系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