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文化瑰宝焕发崭新魅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文化瑰宝焕发崭新魅力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06-18 10:01

  作者:董庆森 柳 洁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天问中学举行屈原文化节“诵读屈原作品讲述屈原故事”演讲,中学生陈九伊放情朗诵屈原的名篇《九章·橘颂》。

  当前,在宜昌屈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已成为常态。学生们在多样体验中学习和传承屈原文化,争做“求索少年”。

  “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宜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游洞镌刻着三苏父子的千古绝唱,骚坛诗社吟诵着泥腿诗人的盛世雅兴,峡江号子喊出了伟大复兴的民众豪情……如今,这片文化沃土上,瑰丽独特传统文化遗产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昂扬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保护有妙招

  “县里既给资金又给场地,让我们的传统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5月31日,撒叶儿嗬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毛方明感慨道。

  “撒叶儿嗬”是土家族一种独特的灵堂歌舞,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宜昌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两地设立武陵山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探索“1+2”工作模式、“1+1”保护模式,通过实施“传、帮、带”,全方位挖掘培育民间文化人才。

  在五峰非遗保护中心支持下,毛方明以发掘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为主阵地,举办土家族撒叶儿嗬移植性培训班、全县新版土家族撒叶儿嗬研讨培训班、提高培训班和推广培训班,先后培养年轻传承人200多人次。

  推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持续高质量建设和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核心。宜昌出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管理办法》等文件,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级名录体系,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活动经费补助制度,提高民间文化艺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传承的动力。

  一根针、一把剪刀,编、折、撕、拉、绕、穿、刺之间,粽叶在非遗传承人魏光翠老师指尖上翻飞为精致传神的龙凤图腾,在场围观的市民惊叹连连。

  6月2日,在点军区举办“我们的节日·端午”非遗赶集会现场,糖画、腐乳、豆饼、木姜子酱等各县市区遴选的28个极具宜昌本土特色的非遗商品,让市民们流连忘返,观赏传承技艺,驻足品尝美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为广大市民搭建了了解宜昌非遗的平台,为非遗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优势突出,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些文化遗产,讲好宜昌故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襄阳表示,宜昌将进一步培育非遗在城市中传承发展的土壤,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引导更多社会大众关注非遗保护事业,在保护方式上实现从静态到活态、从抢救式到造血式的转变。

  近年来,宜昌市不断创新传统文化保护模式,积极推进非遗保护数字化,市非遗保护中心建立数字化平台,被列入国家非遗数字化试点单位。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宜昌市非遗专家库,全方位参与宜昌非遗保护工作。积极创作融入非遗元素的精品艺术剧目,先后有《打银锁》等多个精品剧目分获文华奖、群星奖、山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奖项。

  数据显示,宜昌现有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1项、国家级19项、省级52项、市级109项、县(市、区)级415项。

  传承有秘诀

  一套皮影、一方白布,灯光亮起,伴随着“咚咚锵锵”热闹的背景音乐,一个个小人儿的影子投射在白布中央,带有浓浓乡音的唱词随之而起……近日,在宜昌市三峡人家景区皮影馆内,鲁家班负责人鲁邦文正带领两名徒弟表演皮影戏。

  “我们要求所有的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都要带徒弟,每带一个徒弟经公司考核合格奖励300至500元,我们也鼓励艺术团年轻人主动学习非遗项目,考核合格后也有相应的奖励。”三峡人家艺术团团长林猛介绍,这一举措为非遗项目培养了后备人才,让非遗真正活下来,传下去。

  “用手在屏幕上滑动,就可以切换任意角度观看‘撒叶儿嗬’表演。”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民族文化馆民俗文化展厅里,参观者们正饶有兴致地观看着大屏里的“动漫版”撒叶儿嗬。文化馆馆长刘光菊一边用手触摸屏幕做演示,一边介绍着。

  2016年底,在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帮助下,长阳非遗保护中心选送的3名撒叶儿嗬传承人走进文化数字化实验室,进行三维动作的捕捉、录制,并最终制作成“撒叶儿嗬”动画。2019年9月,“土家撒叶儿嗬动漫教材互动版”正式发布。

  “除了能随时观看,‘动漫版’撒叶儿嗬动作也更加规范。”长阳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颖辉说,这也避免了传承人因技艺水平的差异,在非遗传承过程中“走样”。

  现代科技正为文化传承提供新方案。目前,宜昌市非遗保护中心的非遗资源数据库已录入102个项目、62个艺种、2470名传承人的数字档案,数字资源总量达13.5TB。

  传统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在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宜昌市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长效机制,把学校作为传统民间文化培育的基地、沃土,培养了一批新生代传统文化传承人。“目前,宜昌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7人、省级110人、市级543人、县(市、区)级197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省级2个、市级28个。”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发展有活力

  糊壳子、搓棉线、剪底样、包底边……在宜昌枝江步步升布鞋文化村工艺坊内,10余名非遗传承人正忙碌地制作布鞋,18道工艺全由纯手工完成。每双布鞋200多米棉线,5000多个针眼,都蕴藏着传承人的匠心和情怀。

  “去年我们文化村的销售额达到了2260万元。”湖北省级非遗传承人、枝江步步升布艺公司董事长李厚春说,近年来,除了靠非遗手工制品赢利,枝江步步升布鞋文化村还带动餐饮、休闲等相关产业发展,去年一年文化村接待游客近10万人。

  传统文化和产业有机融合,获得新的发展活力。一批非遗扶贫工坊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为当地百姓带来收入。

  在屈原故里秭归县,“三闾刺绣”非遗传承绣娘培训班已累计培育了1200余名年轻绣娘。她们拿起绣花针,传承起祖辈流传的刺绣技艺,坐在家里“翻舞”指尖就可增加收入。33支刺绣团队、5家生产加工企业、20余个电商销售平台……“三闾刺绣”正在变成惠民产业。

  端午制艾、端午刺绣、峡江龙舟、艾叶香包、端阳粽子……“+旅游”“+建筑”“+农业”“+科技”“+体育”——围绕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秭归走出了一条品牌发展的“5+”路径。

  在宜昌,非遗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清江画廊,土家巴山舞令人流连忘返;车溪老家,高亢山歌让人回味无穷;三峡人家,刘德方的民间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数据显示,2021年,宜昌接待游客8732.77万人次,旅游收入874.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4%、25.84%,文化也为这座城市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董庆森 柳 洁)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