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美术里的中国,五千年风雅传承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美术里的中国,五千年风雅传承

来源:北京日报2022-06-21 10:31

  作者:陈华文 唐钰君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家族中,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其成就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耀眼篇章。一部厚重的中国美术史,就是一部浩瀚的美术作品史。《中国美术五千年》站在历史、当代和未来的交汇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对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和画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此书对大众审美而言,提供了最新的“知识图谱”。

《中国美术五千年》 杨琪著 中信出版社

  全书并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解中国美术的前世今生,而是以24个朝代、50位名家、300幅传世画作为主线,构筑五千年的风雅传承。书中,呈现了中国美术的风格演变、技法沿革、题材变迁,解析历代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精神追求: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中,可以看见对天人和谐的祈盼;从商周青铜器中,可以看见对礼乐制度的坚守;从山水画中,可以看见寄情高远的文人情怀……美术里的中国,既淡雅、悠远,又庄严、宏伟,中国人古今相连的审美情趣、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都跃然纸上。

  中国美术史上,山水画独具魅力,其成就格外突出。这也是笔者阅读此书最感兴趣的部分。中国山水画中蕴含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理念、逸人高士的情怀、萧疏清远的追求、空灵荒寒的境界和耿介拔俗的灵魂。中国山水画按照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一般分为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我们谈水墨山水画多,谈青绿山水画少,这是因为水墨山水画的成就、影响、地位在整体上高于青绿山水,某种程度上讲,水墨山水画就是中国山水画的主体。可是,这并不能否认青绿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和价值。青绿山水画注重以线条勾勒物体的外形,然后用石青、石绿等重彩色渲染,画面细腻富丽。青绿山水画着重表现山水的秀丽壮美,更适合古代宫廷的审美标准。

  展子虔、李思训及李昭道父子、王希孟都是青绿山水画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把青绿山水画推向了顶峰。这幅画是受宋徽宗之托创作的“命题作文”,当时他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画家。这幅作品以概括的手法、精细的笔致、绚丽的色彩为特点,以庐山和鄱阳湖为素材,描绘壮丽的山河。该作从大处看,表现了千里江山壮阔的气势,既有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势,也有水天一色的浩渺江河。从细处看,水村野市、楼阁亭榭、长桥魔防、捕鱼驶船,刻画细致,一点一划,均无败笔,无不用心。历史有时非常诡异,《千里江山图》之后,中国美术史上再也没有涌现出重要的青绿山水画画家及其力作。

  我们都知道唐朝的王维是著名诗人,其实他还是水墨山水画的开山鼻祖。由于年代久远,他的水墨山水真迹难见,流传至今的《江干雪霁图》《长江积雪图》,实则是后人的仿作。他的水墨山水画没有群山大壑、激流险滩,而是水平山秀、渡水渔庄。就如同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岸边,看着淡淡的远山,没有烦恼、没有哀愁。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思想,在画作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其画进入“真如”的纯真境界,达到心领神会、秒和自然、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王维之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范宽、马远、夏圭、赵孟頫、黄公望、倪瓒、董其昌等等,在水墨山水画方面不断探索,把中国水墨山水不断推向新高度。

  中国美术历经五千年的发展,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心灵表现。中国绘画精神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心画,这是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和优点。大体说来,元代之前追求形似,而在元代,绘画表现心灵,为心画。中国绘画不是摹仿,是“心造”,画境就是心境。二是不求形似。西方美术用色彩和线条描绘对象之“真”,画得“像”曾长期是西方古典美术的重要标准,而中国画的“真”不靠笔,靠意,是意到笔不到的“真”。三是物我同一。《庄子》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大意是天地万物就是我,我就是天地万物,天地万物与我是同一的。如王冕的墨梅、郑板桥的墨竹、荆浩的山水、八大山人的鱼鸟,究其精神实质,都是画家画自己的精神世界。四是气韵生动。这是中国绘画的精髓所在,不懂得气韵生动,就不懂得中国绘画。中国美术最迷人之处,就是表现了活的生命。即便是单色的水墨和线条,也是灵动的。重要的是,中国人以生命的精神看待大千世界,人物画和花鸟画是有生命的,山水画也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贯穿其间。五是净化灵魂。现当代名家傅抱石说过,中国绘画是民族精神的有力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近的一种形式。中国绘画的终极目的,就像中国哲学的终极目的一样,都是教人做一个灵魂纯净的好人。

  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久、传世名作多、理论创建丰,以一本书的容量显然无法触及美术史的方方面面,《中国美术五千年》显然也无法做到。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和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必然会有新突破。阅读此书,带来这样的启示:一方面要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历经五千年,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传承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在创新中发展中国美术,进而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坚守正确的审美观。前些年来各种艺术思潮、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对当代中国美术形成一定的挑战,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守真善美的艺术底线,美术界要关注时代和社会,以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创作出能够引起精神共鸣的精品力作。(陈华文 唐钰君)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