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世涵
信步小径山道,赏竹林深深;纵目百亩茶园,看装置艺术“云壶飞瀑”;推开村落门扉,老屋旧舍化身书屋、咖啡馆……这里是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坡塘村云松自然村,也是中国广袤的乡野大地上,艺术尝试介入并塑造乡村发展路径的万千缩影之一。
无论是地处北方的四合院、窑洞,还是建于南国的吊脚楼、蘑菇房,不同的物候禀赋与文脉变迁,孕育出村落民居的不同风貌与样式。这也要求艺术的设计与改造,必须就地取材、灵活变通、一村一品,以避免陷入生搬硬套、千村一面的困境。
艺术搭台,乡村唱戏。艺术对乡村的介入,是对乡村传统美学的重新发现,更是对其社会价值的重新激活。村头巷尾的牌楼戏台、义学社仓都是乡野间的珍稀资源。艺术工作者一方面本着“修旧如故”的原则,修缮保护村落的古建遗迹,焕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昔日神采;另一方面,他们设身处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呵护并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或以光影技术为媒定格山乡之美,或以水乡古镇为介开发戏剧艺术节,积极发掘并放大不同乡村的地理优势、生态特色和文化潜力。
与其说艺术改变了乡村,不如说这是一场艺术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丰富的民风民俗、殊异的乡土建筑,不仅充分赋予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开阔的生长空间,也能激发创作者丰沛的灵感。当然,一条可持续的艺术振兴乡村的实践之路,更有赖于农业、地理、经济、社会等多学科跨领域的有机联动与合作。以四川蒲江明月村为例。以有“活着的邛窑”之誉的明月窑为规划起点,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参与到改造院落、引入文旅业等建设环节,最终打造出“竹海茶山明月窑”品牌。
念起乡音,记起乡愁,更要续起乡情。于中国人而言,乡村是精神深处的故乡。田野的一草一木固然动人,最难忘怀的更是故土故人。艺术对乡村的介入与改造,不仅仅体现在公共空间的扩展与更新,也在于对淳朴、温良的乡土人情的呵护。用一口质朴方言聊起摄影技巧、在儿时的芦苇荡边采风写生,筷来箸往间感受村民的热络……故土的脉脉温情,经过现代审美理念的设计、提炼,以更艺术化的方式呈现,直抵人心、久久回荡。
乡土中国,“艺”有可为。艺术介入并改造乡村,为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新鲜的、可复制的生动经验和发展可能。(陈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