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宋朝文化“新”在哪里

来源:北京晚报2022-06-25 10:54

  作者:洪宇

  改编自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电视剧《梦华录》正在热播,剧中宋朝的风情和民俗百态被今人高度还原,让观众近距离接触宋朝,通过细节点缀出宋朝人生活的乐趣。那么创造了如此众多且丰富的平民故事的宋朝,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这是历史学家陈寅恪对宋朝的评价。宋朝在中国历史中,打破了贵族封建的桎梏,充分激发了人们与生俱来的活力。唐以前的社会,政治上重要的位置被少数贵族世袭继承,一般民众几乎无法染指,那种一飞登天的状元郎也大多被贵族子弟所垄断。而宋以后的社会则完全不同,以前隶属于贵族的民众被解放出来,作为佃农自耕自立。在政治上也没有了血缘、亲缘的壁垒,一般民众可以通过印刷普及后的出版书籍学习古代各种经典学说,并且通过努力做到真正的一步登天,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平民阶层获宰相之位不再是痴人说梦。

  这样的一个社会,不止带来了文化、经济上量的发展,同时也发生了质变,改良创造出了影响至深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一直发挥影响至清代,并且辐射至日本、欧洲,呈现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京都流派著名学者、日本京都大学教授佐伯富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宋之新文化》,如今看来依旧能为普通读者了解宋朝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新角度,他通过整理五代两宋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政治经济情况、对外交往及文化特色等,系统讲述宋朝新文化的跨时代影响力。

  宋代的经济素来被后世称赞,有学者提出,宋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这虽有待商榷,但足以见得宋朝的商业之发达是后世朝代所无法企及的。宋朝的商业发展其实并非宋一朝的国策所为,而是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埋下了商业发展的种子。五代时期各国军事对立战争频繁,这时的中华大地呈现出地方割据的状态:一方面是进攻占领新领地,另一方面,在已有的领地上要组织生产维持住巨大的战争开销。各个割据领地内均采用奖励产业的政策,各地的特产都被大量地生产、制造出来,如此一来,商人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

  在五代的分裂时期,各国封锁边境设立税关,这大大阻碍了商品的自由交易,五代时期,商品的交易还会受到各国不同货币的制约。各国分别铸造了自己的货币,一些质量差的铁钱、铅钱在市场上流通,质量好的铜钱又被各国禁止外流,这让商人往来非常不便,各种各样的兑换比例制约了贸易的发展。

  在这样的制约之下,却催生了白银的流通。白银本来是波斯地区使用的货币,六朝时传入中国,当时只在西北和岭南一些地区被少量使用,直到五代时期,也就是商业被货币问题严重限制的时代,白银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白银具有量少价高的特点,方便搬运携带,于是成为了大宗商品交易时必不可少之物。白银的使用大大促进了五代时期的商业活动,商人或许是这一时期最希望天下统一的群体,有金钱实力的大商人们开始与帝王君主们结合。

  君主们以盐、茶专卖来吸收民间财富,商人就是最好的中间人。商人通过独裁君主的权力保护商业甚至被给予垄断权,而君主则能通过商人获得财政收入。双方利益逐渐一致的情况下,君主权力和商人利益成为最大的统一促进力。佐伯富在书中提到,从五代到北宋这一从分裂转为统一的时期,大量白银从西方流入中国,积累的资本促进了产业的发达,产业的发达吸收了大量的流民,这大大消化了造成北宋初期社会各地不安的流浪者。混乱的社会逐渐恢复秩序,置业的流民也不再希望动荡,统一与稳定成为大势所趋。而这个“大势”并非仅指的是政治上的统一,而是在经济、社会结构上重组社会,形成了有别于唐朝的新的社会体。在日本京都流派的称呼中,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世的开始。

  社会结构的改变也在商业的发展中加剧,唐末以来农兵分离,文官武官分途就是一种大趋势,而经济上的发展更意味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品质——资本发展后追求产业升级,比如在地域上不同特产的划分,长江下游三角洲产米,四川和江南的山地种茶。而到了宋朝,人们发现为了发展地方产业,摆脱对商品的依赖,福建山地被开发出种茶的产业,此后成为中国最优质的茶叶产地。瓦土和燃料得天独厚的河北磁州和江西景德镇都成为日后的制瓷重镇。这种细致的分工和职业化、专业化的趋势,形成了宋朝新文化的基础,并促使宋朝新文化的普及。

  历史学的研究对象往往被分为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四个方面,而学问、艺术、思想、宗教通常被归为“文化”。但是书中的“文化”并不局限于这个涵义。在上述所有领域中,表现出人类活动地域和时代个性的都可以被视为“新文化”。

  这种新文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比如宋人生产力的增强大大加强了人民负担租税的能力;煤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宋朝的生态环境,并且煤的火力相较于木柴强劲且持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瓷器依赖于强劲的火力,商业化的发展使得瓷器脱离家庭工坊,进而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品;还有货币经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城市从政治型、军事型变为更适宜平民生活的居所,宋朝的新文化,从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些改变在当时可能并不太明显,但与其他朝代纵向比较就会发现,这种文化“新”在哪里。(洪宇)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