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云霄之上》:诗性境地中的人性光耀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云霄之上》:诗性境地中的人性光耀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07-06 15:13

  作者:王文博

  战争题材电影《云霄之上》于6月中旬上映后,便以反模式化的叙事方式、反“逻各斯”式的诗性表达引发关注。电影以1935年浙江西南挺进师战略转移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要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弹药库的军令后,与四处集结的战友并肩作战的故事。在聚焦南方游击队的主旋律基调下,电影从“小人物”的视角深刻探讨了绝境中本然与超然的人性,解答了个人生命与光荣使命间的选择拷问,彰显出伟大的革命精神。

《云霄之上》:诗性境地中的人性光耀

电影《云霄之上》海报

  “云霄之下”的黑白之境

  电影中的色彩有“显形”“造境”之功用,当还原真实的客观色彩与传递思想的主观色彩相交织,色彩则被赋予了更丰富的美学内涵。影片《云霄之上》的画面以黑白两色为主,黑与白的搭配往往有悲凉、严肃、静谧、孤寂等象征意味,电影的叙事基调由此奠定。故事发生地——浙西南雾气萦绕的山林自有水墨画般的质感,当树木、溪流、芦苇荡等自然景观统一蒙上黑白灰的“面纱”,既流露出江南朦胧的诗意感,又传递出战争时期的沧桑感。此外,主调色彩凝练了电影的语境,也反映出主人公的心境。队伍从洪启辰一人,逐渐扩大到两人、三人、八人,再到小规模集结,黑白色调放大了战士们面对艰巨任务时的压抑与无助。红军战士们在山川峡谷间与人数占据上风的白匪激战,黑白底色描摹出非黑即白的危险境地,色彩与善恶一道形成鲜明的对比。

  影片的主线围绕炸毁敌方弹药库进行,而结局则弱化了任务的完成情况,爆炸的巨响声囊括了关于成功与否的猜想。红色的“血雨”流淌在洪启辰的脸颊上,随之整个银幕渐被红色浸染。导演用艺术化的方式拉开了影像与现实的距离,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色渲染出战争的惨烈。身处黑白的阴冷之境,红军战士们不惜以生命顽强斗争,最终仅剩洪启辰一人存活,这抹红色是洪启辰愧疚与斗志的心理外化,也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豪迈的血性相连,歌颂了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云雾”笼罩中的实与虚

  在紧张的48小时中,战士们潜伏于云雾缭绕的山峦,云雾在视觉经验上表明战士们位于明、暗之处,在视觉感受上则呈现出实、虚之感。观众在焦灼的氛围中自然会将云雾与梦境建立纯粹形式上的结合,也就是拉康认为的人们外部世界与主观精神密切连接。正如人在面临生命威胁时,理性会被潜意识入侵,虽然失去逻辑的控制力,但会在内心深处迸发出更强烈的生命欲望。导演通过外化人物的“感觉”,使观众游走在实与虚的视觉张力中。

  洪启辰在敌人的追击下跳入湖中避险,于此近乎晕厥的他进入梦境。他在湖水深处的战士尸体间穿梭,仿佛听到连绵的炮火声。战争的阴影消磨不去,化作夸张变形的梦境,残酷的战争正吞噬着洪启辰的心智。尔后,渔女的呼唤带领他走进现实,他并未被潜意识所控制,誓要用行动积极抵抗内心的恐惧。直至小哨子离世后,洪启辰陷入深深的自责,并把愤怒再次释放于幻想之中。他在树林里看到正在搜寻、躲避敌人的“自己”,并开枪射杀了“自己”。洪启辰在潜意识中获得解放,在营造的虚假幻象中原谅了真实的自我。

  幻想的场景也有与现实处境相反的一面,但仍是基于更深层次的潜意识。老鲁不幸中枪,临终前要看妻儿的照片,随之听到妻儿在田野中召唤他做农活的声音。弗洛伊德认为,“当意识层面的观念被舍弃后,潜意识中有意义的概念则控制了整个现实的思想;而表浅的联系不过是一些更深层以及被压抑的关联的替代物而已。”老鲁曾多次诉说对家人的思念,但军人的责任感让他坚守在保家卫国的前线,战死沙场前的最后一刻才是真正属于他的情感瞬间。

  “拨云见日”闪耀人性光辉

  《云霄之上》从洪启辰、小哨子、沈队、老鲁、丁松柏等普通战士的视角切入,细腻地讲述了人性与信仰之间的博弈。在冰冷的军令面前,他们是鲜活的个体,内心也有求生与赴死的摇摆;同时,他们肩负军人的使命,用信念扛起了责任和担当。制片人张凡凡提到:“当年参与浙西南革命的这些战士,大多数人的年龄还不满20岁,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愿意牺牲小我,去保护我们的世界。他们也有家人,也有牵挂的人,也想过放弃,那都是真实的人性,所以我们的电影就是去还原那些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

  电影的发展过程即战士们的成长过程。洪启辰遇到独自一人在山洞疗伤的老鲁,告知军令之紧急,老鲁却试图以想家为理由婉拒,但最终还是选择与队员们不离不弃。丁松柏是一名逃兵,曾与兄弟们并肩作战,也因私自逃跑威胁过战友的生命,导致队友们对他态度不一。意外的是,他解决了内心的挣扎,带上炸药包,用一声巨响验证了自己的忠诚,从一名逃兵成长为一位以身殉国的好兵。

  影片的叙事过程也是不断暴露人性的过程。沈队是奋勇杀敌的表率,但直至负伤后他才讲出自己也曾接到军令的实情。他表面上与洪启辰的领导意见相左,实则是不想破坏形象地逃避。他用一种看似“聪明”的方式抒发内心矛盾,其表率作用仅能浮于表面。但在关键时刻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放下“伪君子”的心理负担,用行动体现出争当表率的决心。从普通人对生命的渴望,到军人甘愿舍己为国的坚毅,一行人杀出血性、展出风范。电影用诗意的光影表现出光荣抉择的来之不易,启迪观众传承先烈精神,珍惜革命成果。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