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周杰伦的幸运还是华语乐坛的尴尬?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周杰伦的幸运还是华语乐坛的尴尬?

来源:文汇报2022-07-07 10:49

  作者:黄启哲

  7月6日的热搜是属于周杰伦的。未发布专辑被打低分的“乌龙”尚未平息,首支专辑同名主打歌《最伟大的作品》MV率先曝光,瞬间引爆舆论。是熟悉的周杰伦音乐“配方”——杂糅古典、嘻哈与流行,是熟悉的周杰伦MV元素——钢琴、悬疑、魔术缺一不可。对此,有歌迷感叹“YYDS(永远的神)”,还有网友致力于找全歌词中提到的艺术家及作品,就连MV中出镜的郎朗也成为大众热议焦点……《最伟大的作品》MV发布仅3小时,点击量即破亿次。而仅新浪微博文娱榜一个平台,有关这首新歌的热搜话题就占据“半壁江山”,足见周杰伦的影响力。

  “周杰伦现象”已经成为华语流行乐坛“前无古人”的存在。左图为专辑《最伟大的作品》宣传照

  不过在狂欢之余,“自我重复”“不太好听”“当不起这个歌名”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样的评价,也出现在他近几年的其他作品发行之时。与其说是一部分听众的苛求、挑刺,不如说是一种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必然结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最伟大的作品》既不是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更不会是华语乐坛“最伟大的作品”。但毫无疑问,“周杰伦现象”已经成为华语流行乐坛“前无古人”的存在。

  这一方面源自于他从艺20多年来所积累的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使其拥有了上至50后、60后,下至00后、10后这样广泛的跨世代受众;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于华语乐坛全盛时代“横空出世”,受惠于前人在流行音乐创作上中西融合的探索实践,又适逢千禧年后流行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爆炸式传播。乐观来看,周杰伦标志着华语乐坛的创作高度,但某种程度上,这种“华语乐坛再无周杰伦”的怀旧情绪,也在构筑大众触达更多优秀新人新作的屏障。在流行文化越发趋于分众化和粉丝化的当下,或许注定无法诞生与周杰伦同量级的全民级歌手,但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或许应该给予更多机会,让新人新作可以穿破“最伟大作品”的迷障,带来更多感动与惊喜。

  普及艺术史,还是炫技“掉书袋”?

  “一首近代美术史之歌!”听完这首新歌,网友如是评价。确实如此。有网友统计了歌词和MV中出现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或标志性意象,从马格利特作品中出现的苹果、烟斗与鸽子,到达利的翘胡子、龙虾电话、《记忆的永恒》;从梵高的《星空》、蒙克的《呐喊》,到莫奈的《睡莲》、常玉的《曲腿裸女》,几乎是一句歌词一个“梗”,一个镜头一个意象的密集程度。

  很多网友为这样的独特主题点赞。在流行音乐主题越发窄化、只沉迷于小情小爱书写之时,周杰伦选择用创作向艺术家致敬。可有些评论对此并不买账,认为历数大师与作品的表达过于刻意,显得有些掉书袋。尤其是MV中,周杰伦与友人误打误撞穿越到1920年代,邂逅一众艺术大师的创意,也与伍迪·艾伦电影《午夜巴黎》“撞款”。

  不过认真追溯会发现,周杰伦创作这首歌并非是要与大师比肩,而是近些年四处游历看展的有感而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比起达利、梵高这样无人不知的艺术大师,歌词里特别提到一位知晓度不高的中国画家——常玉。而常玉,恰恰是周杰伦创作这首作品的原初动力。早前,他曾在社交平台发过一张常玉的遗作《孤独的象》。配文流露着他对这位艺术家的崇敬与认同:“一生的画没有落叶,只有小象走在沙漠。孤枝的尽头,才能长出常玉要的花朵”。当时他就透露将这个主题交由词作者黄俊郎,请他诠释这份“艺术家的孤独”。

  从这段感性而富有诗意的文字里,可以感受到周杰伦在这些年并没有沉湎于游玩与奶茶,而是真正有所思考和成长。功成名就的他,会为常玉生前潦倒身后成名、客死他乡的经历动容,懂得欣赏那份苍茫天地间孑然一身的寂寥,不再是2018年在《不爱我就拉倒》里写下“哥练的胸肌,如果你还想靠”土俗歌词的状态。

  而黄俊郎的加入,也丰富了他创作的意涵。这位本身有着多年绘画经历的作家、作词人,此前曾为周杰伦《以父之名》《Mojito》作词。这次执笔《最伟大的作品》,他确实试图尽可能多地将文字对应到一张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是一个典故。在6日微博发文中,他如是解释“最伟大的作品”希望传达的主题——“艺术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可以让‘自我的负面情感’与‘偏激执着的念头’、在生活里面别人可能难以接受的你,因为透过创作,而被赞许欣赏,成了最正面、最伟大的存在!只有艺术,能把那些不被周遭人认同的思绪、任性的言行举止、荒诞不经的生活、穷途潦倒的落寞,蜕变成为最美丽而引人遐想的存在!”

  “被神话”不该是优秀创作者的宿命

  尽管许多歌迷一再澄清《最伟大的作品》这个颇受争议的名字,并非周杰伦的自夸,但某种程度上,过去几年来,网友对于周杰伦的极尽赞美,市场对于周杰伦的人气反馈,确实给创作者一种错觉与自信,所以才有了歌词里这样的表达——“世代的狂,音乐的王,万物臣服在我乐章。路还在闯,我还在创,指尖的旋律在渴望。世代的狂,音乐的王,我想我不需要画框,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我的音符全部是未来艺术”。

  有人说,他有这样的资本可以在作品中“狂妄”。这几年,“周杰伦”三个字简直成了华语乐坛的代名词。2020年,他推出单曲《Mojito》,一度引发QQ音乐服务器瘫痪。今年5月,他的“地表最强”“魔天伦”两场演唱会线上重映,累计获得近亿次点击量。就连刘畊宏的健身视频爆火,有相当一部分还要归功于选用了周杰伦的《龙拳》《本草纲目》作为背景乐。

  可比起2000年前后华语乐坛全盛时期歌手“百花齐放”的局面,当下诞生的“周杰伦现象”,多少有些“独孤求败”的意味。要知道,周杰伦出道前后,与其创作风格、路线相近的,就有陶喆、林俊杰等人,论作品质量与市场号召力,并不逊色。然而如今,各大音乐平台榜单被短视频神曲“霸占”,资深唱将挤牙膏式地发单曲也再难掀起话题。音乐专辑的销售数字屡创新高,可清一色都出自“粉丝专供”的流量偶像。音乐综艺常年有爆款,可已然是“考古”翻唱的天下。至于社交平台,“2000年华语乐坛神仙打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一次热搜……

  归根结底,是华语乐坛的持续低迷,才让周杰伦成为“神话”。其实回头看,他的每一次发片出单曲,都伴随着“江郎才尽”“自我重复”的质疑。即便有朗朗上口、全民学唱的《告白气球》《等你下课》,也不过是网友所谓“在舒适区徘徊”的轻松创作。然而就是这样的轻松、重复之作,即便抛开“周杰伦”三个字自带的“情怀滤镜”,依旧是当下华语乐坛的稀缺资源。这些年华语乐坛就没有与之相当的新人新作吗?倒也未必。比如毛不易、华晨宇这样同时兼具演唱和创作实力的新生代歌手,也曾以《消愁》《卡西莫多的礼物》惊艳大众,可慢慢地不是成了生活类综艺的“搞笑担当”,就是与热门影视主题曲的“深度捆绑”,很难全心全意沉淀在纯粹的音乐创作之中有所精进,取得更大的音乐成就。而另一边,是罗大佑、崔健、林子祥、叶倩文、孙燕姿、王心凌这些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歌手,以经典重唱掀起怀旧热潮,成为一个又一个“神话”。

  然而“被神话”不该是优秀创作者的宿命,其影响的不只是其本人创作可以抵达的艺术高度,更可能会遮蔽一些有潜力、有创想的新声触达更广泛大众,使他们活在“神话”的阴影下,阻碍创作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让当下本就过分依赖综艺、影视、粉丝经济的音乐产业发展更加艰难。而缔造“神话”与其说是大众拒绝接受新鲜事物,不如说是平台与营销号炮制了“华语乐坛已死”陷阱,在消费“情怀”中折损了“创新”的微光。在追逐“头部”“流量密码”之时,何妨放过周杰伦,也给下一个“周杰伦”留出一方成长空间?(黄启哲)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田 广:冷峻的目光,悲悯的情怀

  • 陈娅玲:戏曲“流量”能否变“留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