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周杰伦的文艺狂想曲

来源:齐鲁晚报2022-07-10 08:44

  作者:刘雨涵

  周杰伦给自己的新专辑取名为《最伟大的作品》,起初让人觉得有些荒诞。在先行曲MV发布之后,大家理解了,《最伟大的作品》是在向20世纪初的艺术家们致敬,这是属于周杰伦的文艺狂想曲,同时也在传递“不需要画框”的创作姿态。

  六年没出新专辑,周杰伦大概能够预料到自己的新作会被“报复性观赏”,所以在歌曲和MV中注入了足够的信息量,让大家能够进行逐帧解读。看过周杰伦新歌MV的人会说,别人的MV是Music Video(音乐录像带),周杰伦的MV是Movie(电影)。

  先行曲MV的导演是周杰伦本人,他在其中夹带了不少私货,让观众体会到了周杰伦的快乐。周杰伦自导自演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的穿越钢琴曲《Secret》在MV中再度奏响,“我用琴键穿梭1920错过的不朽”,这次他穿越到了20世纪初的巴黎。周杰伦对于欧洲古典文艺风格向来是偏爱的,就连他和昆凌的婚礼也是选在欧洲的教堂和古堡举行。此次,周杰伦又通过新歌过足了欧洲文艺瘾,在MV中上演了类似于伍迪·艾伦电影《午夜巴黎》那般的穿越故事。不过周杰伦执导的这个MV比《午夜巴黎》更加脑洞大开,因为他还通过自己喜爱的魔术,给艺术家们的传世名作带来了灵感。

  他先是“邂逅”了两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勒内·马格利特和萨尔瓦多·达利。周杰伦变出了一个绿苹果,这是勒内日后名作《人类之子》中的关键元素。接着周杰伦又给达利变了把勺子变弯的魔术,“启发”达利创作出享誉世界的名作《记忆的永恒》。而MV中的钟表指向正好与《记忆的永恒》相反,这对应了周杰伦的歌曲《反方向的钟》,是一个隐藏彩蛋。他还给莫奈变出了睡莲,这些都应了歌词中的“借你灵感不用还我”。

  MV中出现镜头最多的艺术家是常玉,他被称为“东方梵高”“中国马蒂斯”。常玉此前仅在拍卖收藏圈有知名度,是MV中最小众的艺术家,而通过周杰伦的科普,常玉瞬间为千万人知晓。周杰伦将枯枝变出花朵激发了画家的灵感,而常玉的盆菊系列正是其代表作。最后,带着眼镜的徐志摩出现,他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巴黎的麟爪》,周杰伦则将在真实历史中常玉未能及时交付的徐志摩画像,通过穿越圆满实现。此外,没有出现在MV中但是被歌词提及的艺术家还有梵高、马蒂斯、爱德华·蒙克等,同时MV还请来了郎朗,两人斗琴的桥段让人梦回周杰伦电影《不能说的秘密》。

  网友说,这是一本欧洲文艺旅行攻略,也是一部艺术科普教育片,“已经看了两天,感觉自己的艺术品位都提升了”。MV的内容风格与歌词紧密相关,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黄俊郎,他本人画画多年,是一位艺术爱好者。黄俊郎还是被称为周杰伦巅峰之作《以父之名》的词作者,他在《以父之名》中写道,“荣耀的背后刻着一道孤独”,而在这首歌曲中,他写下“这世上的热闹,出自孤单”,两者异曲同工。黄俊郎通过歌词想表达的是,“只有艺术,能把那些不被周遭人认同的思绪、任性的言行举止、荒诞不经的生活、穷困潦倒的寂寞,蜕变成最美丽而引人遐想的存在。”

  歌曲中涉及的艺术家,不管是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还是中国画家常玉、钢琴家郎朗,他们都是打破束缚、突破框架的新潮流缔造者。回看周杰伦的音乐历程和创作理念,这些艺术家应该能够引发他的最大共情。新的艺术流派在诞生之初,都有着被嘲讽、被扼杀的命运。而随着时间的推演,这些早期被斥为“野兽”“印象”的画作,陆续都成为了备受推崇的经典,艺术的黄金时代是由当初的异数们共同造就的。而周杰伦也是这样,出道时他那怪异的曲风、凌乱的歌词、含混不清的发音,都成了被指摘诟病的因素,歌曲多年不被录用。而如今,他成为了照亮华语流行乐坛近20年来最闪耀的光芒。

  周杰伦借歌词给自己来了幅自画像:“世代的狂/音乐的王/我想我不需要画框/它框不住琴键的速度/我的音符全部是未来艺术”。MV中,旅行穿越手册中画着钢琴符号的伟大艺术家还没有找到,而在MV的最后,郎朗突然出现挑眉一笑,并且把手电筒的光束打在周杰伦身上,这一点寓意深刻。

  有网友说,这首新作显示出周杰伦对音乐的绝对掌控感,少了年轻时的锐气,但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浪漫。也有人觉得,这首歌并没有多少突破,“更像是一首深度学习周杰伦后的AI原创单曲”。有网友将《夜的第七章》《夜曲》《以父之名》《威廉古堡》《忍者》《布拉格广场》《双截棍》《彩虹》《晴天》等周杰伦的歌曲做成串烧,替换到新歌之中,也都毫无违和感。面对炒冷饭的质疑,杰迷回应,“就算是20年前的编曲也依然吊打现在的乐坛。”乐评人卢世伟作出了比较中立客观的评价,“歌好听肯定还是好听,但是呢,也许有人说没有很特别的感觉,或者说没有什么惊喜,但我们没必要总是要惊喜啊!开开心心听一首歌也挺好的!周杰伦嘛,他现在的意义就在这了。”

  如果说周杰伦对华语流行乐坛肩负着什么使命,那也早已达成了。400多首自己的原创作品,让周杰伦至今能够在各大音乐榜单上霸榜——如果没有,那或许是因为平台没有拿到版权。单是周杰伦写给别人的歌曲,也已经是拿奖拿到手软,可以组成十张热卖专辑。当王心凌在“浪姐”中唱跳着《爱你》回归,当信在音乐节目中说“所有的电视台都在做翻唱的歌”,在空空荡荡却嗡嗡作响的流行乐坛上,周杰伦成了一个“活着”的传奇。将拯救华语流行乐坛的期待和压力加于他一人,或是唱衰“江郎才尽”,这些对于周杰伦来说都是不甚公平的。他曾在采访中说,不担心被别人赶超,“总有一天我是要下台的,我希望到时候能下得漂亮一点。”目前来看,周杰伦仍旧是姿态漂亮的。(刘雨涵)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