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化保存——让莫高窟“青春永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数字化保存——让莫高窟“青春永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7-20 09:39

  作者:黄敬惟

  始建于公元366年的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文明艺术的宝库,也是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交流交融的重要见证。在漫漫黄沙中,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经受着风沙、湿度等多重考验。

  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

  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千年莫高》。

  “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网站上的洞窟虚拟漫游效果图。(本文配图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数字化探索,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全新路径。数字技术让敦煌文物走出洞窟,跨出国门,走向“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数字敦煌”硕果累累

  对于敦煌石窟保护来说,有着众多不可忽视的客观困难——光照褪色、壁画酥碱问题、进入洞窟参观游客呼出的热气和湿气……想要莫高窟壁画“青春永驻”,数字化保存是一种颇为重要的手段。

  经过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敦煌研究院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全面开展了“数字敦煌”项目。该项目通过以摄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壁画二维图像数字化技术、以激光扫描为主的洞窟结构和雕塑三维重建技术、以遥感测绘和倾斜摄影为主的大遗址三维重建技术,实现了石窟二维信息和三维数据的采集与加工,形成了完整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并进行永久存储。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介绍说:“经过30年的发展,截至2021年底,‘数字敦煌’项目已经完成敦煌石窟268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164个洞窟的图像处理,45身彩塑、146个洞窟、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5万余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建立了超过百人的数字化专业技术团队。”

  在这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敦煌研究院制定出石窟寺数字化全流程的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引领石窟寺数字化行业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数字化工作理念、程序和方法。吴健表示,敦煌研究院不仅为莫高窟和甘肃省文保工作提供数字化支撑,还在新疆、西藏、山东、河北、山西等7省市14家文博单位进行了数字化技术支持和工程实施。

  云游敦煌身临其境

  2014年,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建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将数字化资料制作成影片,循环播放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让游客们在进入洞窟之前就能与莫高窟“亲密接触”,大大提升了参观体验,更缓解了旅游开放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这是敦煌研究院利用海量数字资源的一个有益尝试。此外,敦煌研究院还构建起面向大众的数字平台,在实现永久保存敦煌文化艺术资源的同时,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

  打开“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网站,经典洞窟的高清图像触手可及。点击进入第254窟,拖动鼠标便能参观洞窟;通过放大、缩小视角,近则可以清晰观看壁画上的细节,远则能总览整窟风貌,就连模仿汉式传统木构建筑形式的人字披窟顶、东西两披上浮塑的数条椽子和椽间的手持莲花、忍冬天人图案都清晰可见,仿佛身临其境。

  2016年上线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如今已实现30个经典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洞窟虚拟漫游节目的全球共享。其英文版在2017年9月上线,访问用户遍布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78个国家。据悉,截至目前,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全球访问量已超过1560万人次。

  而2020年上线的“云游敦煌”小程序,不仅展现精美的敦煌壁画,还在丰富数字资源的基础上加以拓展。“点亮莫高窟”功能,重现千年前莫高窟人流如织的点灯夜景;“壁画病害种类知多少”栏目结合图文,将起甲、空鼓、地丈脱落等壁画保护中的病害逐一科普;“探索”板块中,除了经典的全景洞窟探索,还增加了多种线索的分类方式——按壁画、彩塑、石窟形制的艺术形式为线索,按西魏、北周、隋、唐、宋等朝代为线索,还有按松绿、钴蓝、瓦岗红等颜色为线索,增添了探索的乐趣,加深了观众对敦煌艺术的理解。据悉,截止到2021年底,“云游敦煌”小程序整体访问量突破5000万人次,独立用户数突破1040万人次。

  与现场参观相比,云游敦煌不仅可以清晰、细致、不受时空限制地观赏石窟艺术,也避免了实地参观为石窟壁画保存带来的不可逆损伤。

  活化利用多元探索

  从洞窟壁画和文物的复制品展览,到视频为主的多媒体节目,再到全景漫游节目为主的虚拟互动体验……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不断拥抱新技术,在活化利用上多元探索,让敦煌艺术走近更多人。

  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数字展览、在河北博物院举办“敦煌不再遥远——走进河北”数字化展览,在延安举办“从敦煌到延安——石窟艺术数字影像展”等一系列展览,带给观众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体验。复制彩塑、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复制洞窟……一件件精美的数字展品,让敦煌石窟的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限制,走出敦煌,走近观众。在数字展示方面,敦煌研究院运用模型三维重建及壁画高保真复制技术,将二维图像与三维模型相结合,经过精心策划和艺术设计,实现了敦煌石窟原大高保真三维重建立体复原。截至目前,敦煌研究院已在北京、香港、美国、俄罗斯、阿曼等国家和地区举办数字敦煌系列展览30场次,受到广泛好评。

  近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合作成立的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启动了“数字藏经洞”等第一批合作项目。项目将以毫米级精度1:1还原藏经洞壁画,在线构建数字藏经洞,实现物理场景的数字化高保真复现,再现当年藏经洞的盛况。双方还共同打造推出了敦煌莫高窟官方虚拟形象“伽瑶”。其原型来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声音婉转如歌的神鸟“迦陵频伽”,服装纹饰及配色等设计灵感来自《都督夫人礼佛图》中的供养人和莫高窟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菩萨。“伽瑶”不仅能实时做出表情,连头发、衣服、配饰都能像现实中一样随风而动。未来,“伽瑶”将作为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以展览虚拟直播、丝路文化科普、IP创新跨界合作等方式与大众见面,带来更丰富的文化内容互动。

  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敦煌这颗沙漠中的明珠,正逐步走向“永远保存、永续利用”。飘逸的飞天、端庄肃穆的佛像、虔诚的供养人……这些珍贵的人类艺术珍宝,将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尽情领略它们的魅力。在数字化世界中,敦煌石窟熠熠生辉,焕发着新的光彩。(黄敬惟)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