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倡导粉丝“理性观剧”,只是赢回“大众缘”的第一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倡导粉丝“理性观剧”,只是赢回“大众缘”的第一步

来源:文汇报2022-07-26 10:16

  作者:比由

  仙侠古偶剧《沉香如屑》“空降”暑期档。这部杨紫、成毅主演的“S+”项目此前没有定档预告、预热宣传,突然的开播令期待已久的粉丝又惊又喜。播出次日,该剧热度即冲上猫眼“网播热度”第一位并延续至今。然而和绝大多数仙侠剧一样,粉丝、剧迷“狂欢”的另一头,是“难看”“(女配)艳压(女主)”也挂上热搜。对于这样的舆论拉锯,两位主演带头发出主创团队的“追剧tips(提示)”,呼吁“文明观剧,理性讨论”,倡导求同存异的观剧氛围。

仙侠古偶剧《沉香如屑》剧照

  作为一部受众主要为青年偶像粉丝以及仙侠网文读者等低幼、青年人群的作品,主演做出表率,带头呼吁文明观剧值得欣慰。过去几年,舆论场苦仙侠古偶骂战已久。不少观众是因热搜榜“霸屏”对剧集产生好奇,点进剧集,没想到却被粉丝的“无脑彩虹屁”弹幕刷屏。关掉弹幕,在社交平台随手写下两句观剧感受,可只要出现负面关键词,就会有粉丝循迹而来争论。再者,宣传期各种营销号“拉踩”文案满天飞,为追逐流量,刻意将“捧一踩一”包装成同题材同类型演员客观比较,可评论区很快沦为各家粉丝对垒的阵地。而个别演员本人,也因自身业务不过硬,迫切需要粉丝“护航”,于是诱导粉丝做数据、炮制话题试图扭转恶评。于是,最初主演颜值演技、剧情安排、服化特效的讨论,最终都演变成了对主演的人身攻击与网友的谩骂互撕,和对平台恶意竞争的阴谋论。一部大制作仙侠古偶热播多久,各大社交平台就要吵多久,文娱热搜榜好差评轮番招呼呈现“冰火两重天”,公众在这种乌烟瘴气的舆论氛围里不堪其扰。长此以往,自然将仙侠古偶这一题材置于了大众观剧的对立面,触发普通网友的情绪反弹,仙侠也就被贴上“粉丝专供”标签,更难破圈成为全民级“爆款”。

  此次《沉香如屑》的“观剧tips”,对这些不良现象均有提及,尤其是提醒粉丝观众,如遇到恶意拉踩、引战,也应“冷静对待、依法处理”。可以说是从传播链上,试图斩断舆论大战的导火索。然而,这还只是赢回“大众缘”的第一步。在这之后,我们期待主创平台更能从源头上,遏制仙侠古偶的弊病。这几年屡屡引发骂战的负面评价,都是非理性吐槽?显然不是。此次《沉香如屑》虽然剧情节奏加快、男女主角表现力不俗颇有CP感,但古偶创作顽疾一样不落,戏剧冲突核心点仍围绕着“神仙禁止谈恋爱否则六界大乱”展开,甚至将“三生三世”的虐恋升级到了“千年之恋”。至于服饰特效,高饱和度的滤镜柔光,也难掩塑料感与廉价感,大众难免再次发出质疑——动辄数亿投资用到哪里?

  我们必须承认,仙侠古偶有着很强的圈层属性。由于其架空的世界观设定与爱情故事主线,受众年龄层偏低,很难成为主流市场全民追看的精品。可这并不意味着,那些“注定不会成为观众”的批评建议之声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在赛道成熟,竞品增多的情况下,现有市场已趋于饱和。在这一情况下,谁能开拓圈层外的观众,谁就能够掌握市场主动权。眼下,仙侠古偶频频“出海”在欧美东南亚市场掀起观剧热潮,甚至引来他国模仿翻拍。我们自己如若满足现状,继续套路化、工业化制作,这一蓝海将又被过度挖掘消耗。等到那时,仙侠古偶身上的负面标签,绝不是一面过度营销霸榜,一面倡导理性观剧,就能轻巧抹平的。(比由)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