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油画《钟南山》创作启示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油画《钟南山》创作启示

来源:文艺报2022-07-28 10:30

  作者:刘三齐

  2020农历庚子年,新冠疫情在武汉发生,84岁的共产党员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英勇逆行前往武汉指导抗疫工作。其敢于担当、坚定勇敢、专业敬业的共产党员形象感动了无数国人,也深深感动了画家冯少协,激起其强烈的创作冲动和热情,从而有了油画《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以下简称《钟南山》)的成功诞生。作品以艺术抒写让英雄定格、让精神永存、让历史铭记,在“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伟大征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等全国重要展览上多次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也分别收藏该作品,足见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说,这是一幅时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油画力作,也是画家冯少协个人美术创作历程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下面就该作的一些创作启示谈点粗浅看法。

油画《钟南山》创作启示

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油画) 冯少协 作

  一、这一创作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经典性美术人物创作美学思想的坚守、继承和拓展。表现单一人物或以特写为主体的肖像画,要求所表现的人物及其造型等元素需具有思想、精神内涵以及美学上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及与之相统一、相得益彰的艺术表现形式、技巧手法,包括画面构图、色调、材料肌理、笔触风格等综合美学品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油画《永不休战》(汤小铭)、《父亲》(罗中立),便是此类佳作。作品人物形象本身带有浓烈的时代思想精神和符号象征,蕴含着深刻而悠远的艺术苦涩感、崇高感和力量感。创作突破“红光亮”的套路化表现,以平视正面视角表现单一人物面部特写,构图鲜明突出,形象刻画朴实严谨,深、灰、褐为主色调,紧贴主题而散发出形式上的厚重美、深沉美,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

  该作品以钟南山院士正面头像为主要表现对象,突出其医生、党员、院士、老人等身份,画面中灰白头发、皱纹、斑点、眼泪、口罩、眼镜等细节,以及仁心、怜悯、憔悴、坚毅、奉献等精神符号,都具有特殊时期的典型性、象征性。画幅巨大,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和震撼。画家尽情发挥油画写实表现力强的特性,对人物面部主要特征进行深入和细致刻画,使之鲜明逼真、生动传神、立体饱满,写实而不刻板。肖像背景采用写意性的铺染,与面部主体写实具象手法形成对比,人像更突出,阴沉灰暗的风云涌动衬托出形势气氛的艰难严峻。在色彩处理上,以灰、黑、白、褐、赭、土黄等为主色系,艺术上更丰富、浑厚、深沉。画家都在有意或自觉地向经典性作品的高要求不断努力,并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二、精品创作要注重增加和强化各种造型元素的艺术化选取和美学表达。要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和审美要求,力求调动和发挥一切构成作品元素的美学最佳值,使之达到更高艺术层次。作品中的钟南山院士面戴口罩,这也是一种紧张、沉重气氛的强化表达,同时也增强了人像作品的陌生化、对比性、层次感,让作品更富冲击力。在创作草稿时口罩原本是浅蓝色,虽具真实性,艺术性却较逊色,最后画家采用了暗淡灰白色调,无疑更添冷峻和沉重。包括钟南山院士身上的衣服,选取其灰褐色外套,更显厚重和沉着。所有的元素都体现出画家的精心构思和取舍,力求增加作品的艺术含量和美学厚度。同样,画中钟南山夺眶而出的眼泪亦是“点睛”之笔,既是情感充分表达,也为作品赋予了情节化特征。

  三、写实性人物肖像画,特别是表现大家熟悉的名人,要准确生动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画得像”是基本要求,更要艺术化。这是一种有难度和挑战性的技术活,要求画家必须常画、常练,也要细心观察,懂得概括、提炼和转化,才能达到生动传神。冯少协是在新华社记者拍摄的一张眼里饱含热泪的照片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再创作,但却并非按照片原图依样画瓢,而是寻找最具典型特征和美感要求的综合形象。戴口罩的钟南山院士,头部可表现的部位更少,更不容易“像”。冯少协翻阅了大量图像资料,对人物不同时间、角度的每个部位进行认真选择、概括、提炼、塑造。他说,希望达到的效果必须“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深度且形神兼备”。这也是在疫情发生后,全国美术界涌现了大量以钟南山院士为表现题材的美术作品,而这一幅却能脱颖而出的原因。

  四、时刻保持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创作提供不竭源泉和素材储备。这与冯少协的成长和工作经历密切相关。冯少协曾较长时间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这也锻炼出他对时政的敏感性和思考习惯,并贯穿了他一直以来的创作历程。从他早期的《生灵》系列,到《关注中国文化市场》《中东的鸽子》《百年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等系列作品皆是如此。2021年初,他还以东方醒狮为形象创作了油画《中国,崛起》,希望以此唤起民众对国家和民族历史和命运的关注,作品在海内外引起了高度关注。

  五、坚持大量多样化艺术创作探索和技法尝试,为开拓创作思路、丰富表现技巧提供积累和参照。冯少协长期坚持美术创作,在油画方面,写实、写意、风景、人物、静物、花草、动物都有,创作上不囿于程式或套路,敢于打破常规,有时厚画法、有时薄画法,或兼而用之,一切从艺术效果出发。在作品《钟南山》中,写意与写实、精细与粗犷以及油色厚薄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相互对比,并没有炫技式表现,情感朴实真挚,与主题内容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作者系画家、美术评论家,广东画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