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现市井烟火中的闪光点,用电影致敬平凡人生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发现市井烟火中的闪光点,用电影致敬平凡人生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7-29 09:36

  作者:杨洪涛

  近年来,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努力关注寻常百姓的生存状态,记录人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悲欢离合。如暑期上映的《隐入尘烟》《人生大事》等多部现实题材电影,以真实可感、质朴细腻的笔触,聚焦普通生命个体,让观众收获心灵启迪。

  电影《隐入尘烟》  图片来自网络

  电影《人生大事》  图片来自网络

  朴素主题的深刻表达

  历史是由人民集体书写的,但是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中的个体往往很难被写入历史。影视艺术的重要使命就是展现千千万万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在众口喧哗、车水马龙背后,冷静观察、深切体悟那些平凡生命个体的悲欢离合。他们或许永远不会站在聚光灯下,或许终其一生从未迎来高光时刻,但是他们丰沛的情感世界应该被尊重和铭记,他们朴素的生活理想应该被护佑和歌颂。这是历史赋予影像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影视艺术百花齐放的时代需要。

  近年来,一些现实题材电影在故事主题的阐释方面异常出彩,释放出静水流深、润物无声的审美能量,让观众收获难以忘怀的感动。《隐入尘烟》的主题是土地、生存与爱情。在偏远西北的小村落,有两个隐入尘烟的小人物,他们相依为命、相互取暖,成为彼此生命中唯一的港湾。他们早出晚归、夫唱妇随,坚守着人与土地最原始的亲密关系;他们相视一笑和偷看对方的眼神,足以阐释世上所有洗尽铅华的爱情。影片用静默、含蓄、内敛的基调,向“沉默的大多数”的生存与爱情致敬。《人生大事》的主题是生死与亲情。影片的主人公莫三妹有个女性的名字,却是一位男殡葬师。在一次殡葬工作中,他遇到逝者的外孙女小文。于是,小文成了莫三妹重拾自我、原谅世界的一束光。影片用莫三妹与小文、莫三妹与父亲这两组人物关系致敬人间亲情,用父亲离世时照彻黑暗夜空的绚烂烟火解释生命的意义。许多现实题材电影探讨的都是最朴素的人生主题,如《第一次的离别》的主题是成长与离别,通过小主人公艾萨在成长过程中与哥哥、妈妈以及小伙伴凯丽的3次离别,影片试图告诉观众:人的一生由一次次的离别组成,人们在离别中逐渐成长,认识自我,找寻着人生方向。

  这些现实题材电影都在用近似生活流的叙事方式和视听美感,将故事主题诠释得更加深刻。

  平凡人物的生动塑造

  能不能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形象塑造好,最考验艺术工作者的功力。因为普通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可以设计重头戏,也没有惊险刺激的搏杀可以铺排大场面,他们往往在冗长的岁月里、琐细的生活中,平平淡淡、按部就班地活着。近期的现实题材电影并没有试图赋予主人公高大上的主角光环,他们没有完美的生命历程,他们的性格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完美之处,但正因如此,他们才显露出丰富复杂的人性,构成芸芸众生相。那些被成功塑造的小人物有时更能感动观众,因为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充满生命质感的“这一个”。

  《隐入尘烟》里的男女主人公,一个是不苟言笑、老实巴交的老光棍,一个是身有隐疾、步履蹒跚的老姑娘。但困顿的生活没有让他们丧失做人的良心,命运的无情也不曾让他们自暴自弃。他们把生命之根深植于土地,是麦田里安静而执拗的守望者。《人生大事》里的莫三妹好像天生与世界格格不入。牢狱之灾、女友背叛、父子不睦,加上殡葬师的职业身份,让他总有种失落感和挫败感。他面对死亡时漠然处之的态度,就像他在工作时职业化的动作和葬礼上格式化的话语一样,失掉了情感色彩。孤儿小文失去了世界上唯一疼爱自己的亲人——外婆,她用顽劣和叛逆来抵御外界的伤害,她宛如哪吒的发型和手中的红缨枪便是她自我保护的武器。莫三妹和小文是人生两个阶段的相互映照和隐喻。他们从彼此嫌弃到彼此取暖,从向死而生到向阳而生,最终与生活达成和解。近年来,还有不少现实题材影片中的人物令人难忘。如《红花绿叶》里的古柏寡言且踏实,阿西燕美丽且开朗,他们都固守着乡村里质朴的人生信条。通过相亲走进婚姻的两个人最初是疏离而陌生的,各自有着不愿言说的秘密。婚后生活中,他们相互试探、彼此原谅,逐步打开心扉,成为恩爱夫妻。影片没有用大开大合的表演方法来塑造人物,而是努力呈现清新自然的生活状态,让人物真实可信,令观众收获感动。

  在这些电影中,无论主人公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或者遭遇多大的人生变故,都未曾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用质朴的生存智慧和坚韧的生活态度,在平凡中印证人性的伟大。这是影片中许多角色的共同点,也是打动观众的泪点和令人肃然起敬之处。

  故事细节的生动捕捉

  细节是文艺作品的画龙点睛之笔,细节的成功是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成功的重要指标。细节点明故事主题、赋予角色魅力,常常在不经意间戳中人心。它体现了创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幽微深邃之处的洞悉和对视听符号简约又颇具审美哲思的运用。

  《隐入尘烟》里有多处细节感人至深。在麦秸垛旁,马有铁用麦粒在贵英的手背上拓出一朵小花,贵英则用麦秸秆给马有铁编了一个小毛驴。麦粒和秸秆是大地之母的馈赠,是马有铁和贵英的依靠和希望。他们用视作珍宝的谷物来宣示彼此的情感,让这个充满粗粝感的故事多了些诗意和浪漫。又如马有铁和贵英用戳了许多圆孔的纸箱子和电灯孵化小鸡仔。两人围坐在自制的暖箱边,探着头等待新生命的降临。摇曳的灯光透过纸箱上的小孔洒落在土窑中,仿佛被雕刻的时光晕染在斑驳的墙面上,见证了在偏远之地,两个相依为命的普通人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努力地活着。《人生大事》里的许多细节同样为现实主义创作涂抹了温情。如小文不经意间给去世小朋友的骨灰盒上画满了童话般的绚丽图画,那是她幼小的心灵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后来她又在幼儿园的绘画作业上画了她在莫三妹的寿衣店“上天堂”生活的场景。这两次作画恰是她内心世界的体现,传达出她对家的向往、对安全感的渴望。

  总之,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只有把镜头对准市井烟火、平凡人生,寻找街坊里巷、田间地头的好故事,发现安静角落里的闪光点,体悟寻常百姓的苦与乐,才能在作品中满怀赤诚地为千千万万普通人鼓与呼,真正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让观众收获意味隽永的感动。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宝黛之恋“情”“理”矛盾的艺术处理

  • 戏曲微短剧:中华戏曲创新传播的新范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