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肖雅文
炎炎夏日,全国多地持续高温,许多城市气温突破40℃,“玩水”成为人们纳凉的好选择。
而在古代,与水相关的各种活动不只是为了休闲娱乐、消暑避热,还承载着更多的功能和价值。那么,你知道古人是如何“玩水”的吗?
《莲舟新月图》局部 赵伯驹 资料图片
舞深水,渡江河
在西安半坡遗址,曾出土过一只“人面鱼纹陶器”,在陶器的装饰上,能看见人和鱼共游于水中。考古人员推断,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学会在水中沉浮的技能。
原始社会渔猎时期,华夏先民依山傍水而居,上山打猎,下水捕鱼,在与水的长期接触中逐渐学会了游泳。从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的鱼镖等工具也可以佐证这点。
早期,人们还会利用具有浮力的物品渡河涉水,例如《事物纪原》中记载:“燧人以匏济水”,《易经》中有:“包荒,用冯河。”其中,“匏”和“包荒”指的都是大葫芦。
然而,中国古代虽有各种与水相关的活动,却很少将“游泳”两个字放在一起。
“游泳”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朱熹作过“潜行曰泳,浮水曰游”的注解,于是古人把在水中漂浮称为“游”,把在水中潜行称作“泳”。
《诗经》中有多处提到游泳,《周南·汉广》中提到,在西周初期周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水域面积很大,出现了许多掌握游泳技术的人。在“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等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女性也已经掌握了游泳技巧。
古人还将游泳称之为“蹈水”,把它看成是一种水面上的舞蹈。
《庄子·达生》中有云:“孔子观于吕梁。见一丈夫游之……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这位擅长在急流中蹈水的吕梁丈夫,其所蹈水的地方正是最湍急的河段,而且一气潜游至数百步而出。
到了汉代,游泳得到普及。当时的统治者在都城长安建造了一座“太液池”供皇室成员们进行水上活动。
除了捕捞和嬉戏,游泳还是一项军事技能,在古代兵书《六韬》中,“舞深水,渡江河”被列为“奇技”。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宴乐渔猎攻战纹图壶”上,有蛙人潜入水中战斗的场景,潜泳者扬臂蹬足,奋力游动,极似现代自由泳泳姿。
古人靠什么“潜水”
古人把擅长于潜游的人叫作“没人”。
《庄子·达生》中有记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其中的“没人”就是最早的潜水员。
潜水寻物是古代游泳的重要功能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记载了中国古代一次大规模的潜水搜寻活动:“二十八年,始皇帝东行郡县……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当时,秦始皇发动了千人通过潜水寻找周鼎,可惜最终还是没有找到。
而最早的职业“潜水员”则是采珠人。
尽管官方设有专门的官吏来统率管理采珠工作,如五代十国时南汉后主刘鋹“置兵八千人,专以采珠为事”。但自商周时期至唐宋,采珠人一直延续着较为原始的采集方式。
在以采珠为业的家庭中,男孩往往从小就要进行潜水技能的训练。采集珍珠是非常危险的工作,对于职业采珠人来说,潜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除了呼吸之外,还需要应对水域变化、暗流及危险生物。
最初,采珠人保障呼吸的方式是在下海前在腰部系上长绳,通过绳子的晃动来提醒船上的人接应。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防护设施和工具。
到唐代时,出现了早期的潜水装置,“潜水员”们也有了防护服和口衔呼吸管。当时的防护服大多是用牛皮制成的紧身衣,呼吸管则为锡制空心长管,两端呈喇叭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这种呼吸潜水设备有确切的记载。
另外,潜水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军事技能。清朝时,潜水员更成为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一环。清朝末年,顾翰曾在《俞家庄歌》中写道:“乡民此时亦不忙,一一跃入波中央,潜行水底如周行,密将所携系两旁。”记述了渔民们凭着高超的潜水技巧,携带草绳等物潜到倭寇的轮船底部,用草绳缠绕机具,使敌舰丧失战斗力的故事。
“花式”玩法的诞生
随着人们对水的驾驭能力不断提高,水上活动的技巧开始被运用到更丰富的场景之中,陆续产生了弄潮、跳水、水秋千、水傀儡等多种水上表演形式。
唐代时,有了弄潮活动。人们在潮水中摆出各种姿势,类似现在的“冲浪”运动,观赏性极强。当时,弄潮者很受欢迎,诗人李益在《江南曲》中说:“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到了宋代,弄潮有极大的发展。据吴儆《钱塘观潮记》记载,南宋将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定为观潮节,参加的弄潮者不仅能在城内竖立旗帜,供市民们“打赏请客”,还会根据水平高低获得酬劳。
跳水则主要流行于民间,被叫作“扎猛子”。直到宋代,出现了一种叫“水秋千”的跳水活动,将跳水与荡秋千相结合,与今天的跳水运动类似。
对“水秋千”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东京梦华录》中:“又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架荡平,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可见,这是一种难度极大的跳水表演。
除了水秋千,《东京梦华录》中还记载了作为宫廷水嬉“舞台”的大龙船:“约长三四十丈,阔三四丈,头尾鳞鬣皆雕镂金饰。”这艘船被放置在金标池内,楼船百戏、水秋千、水傀儡、竞渡争标等水上活动都在此开展。
明朝之后,明太祖推行宫廷礼乐的全盘雅化,宫廷中的水嬉活动明显减少,但民间的水上活动依然蓬勃发展。
可以看到,水上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流传范围很广,无论是在渔猎生活、军事训练,还是在民间娱乐、宫廷表演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