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又一次人文主义的觉醒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又一次人文主义的觉醒

来源:解放日报2022-08-09 10:13

  作者:张锦枝

  如果说唐代通过科举制部分打通了平民晋升的通道,那么宋代的教育和选拔更加彻底。由于民众素质的提高、信息传播能力的增强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情怀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中国传统的古老智慧总因人类命运和处境的相似性,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发出光芒。

  根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所记,两宋节令、民俗、建筑、技艺和运动等相当丰富。这在近年来的不少历史普及读物、热播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传递和演绎。其实,除了市井烟火与生活风雅之外,宋代静谧而深邃的思想图景也值得细品。

  宋代思想的成就,是其生活美学和意趣的源泉。英国学者苏立文说:“宋代哲学洞见的深度与创造能力及技术改进之间完美的平衡相结合,将10世纪和11世纪造就成中国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时代。”

  所谓“创造能力及技术改进”,指的是宋代的科技发展与先进的制造业水平;“宋代哲学洞见的深度”则是融合先秦子学和佛、道、玄诸家发展出的新儒学形式——理学。在这一时期,科学、艺术和思想经历了各自轨道上的转进,有了大的创获,共同缔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时代。法国的谢和耐等学者,将其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

  进一步来看,宋代科学、艺术、经济与思想之间的互相影响,具备某些近代性的特征,可以与现代社会相接榫。

  宋人秉承《大学》格物致知的精神,对物有着广博精深的探索和研究,涵盖宇宙万物。一般认为,沈括《梦溪笔谈》代表当时世界科技的先进水平。宋代各类棋经棋诀、琴谱琴史、书录画谱及品鉴类著作远胜于前朝,更有博物学意义上名目繁多的私人谱录,如墨谱、香谱、酒谱、糖霜谱、石谱、茶录、钱录。

  植物学上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及橘、菌、笋、海棠、荔枝等都有谱,内容涵盖物的历史、品类、习性和机理。仅牡丹的花谱,就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王观的《扬州芍药谱》、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和陆游的《天彭牡丹谱》。这些谱录意味着知识门类谱系的初步建立。

  宋人对天地万物有着极高的探究热情。在张载的《正蒙》中,《参两》整篇探讨天文学知识;《朱子语类》记载朱子与门人讨论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气象、化石和算术等。

  性理学著作从宇宙论开始,讨论格物,进而穷究物理以至于人伦。这是他们惯常的书写方式,也是他们思考世界的方式。一方面,源于求实的精神和对知识的渴望;另一方面,探究物理、了解世界并不只是为了物,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身,最终穷究宇宙和万物的本源以及生活的理则。

  理学相信,一物各有一物的条理。理学家借用华严宗“月印万川”的譬喻,每一个湖泊、溪流都映照着一个完整的月影,说明天地万物有一个共同的理,各事物的条理都是共理之下一完整的分理。人性亦是合乎天理的一种理则,与其他物理同条共贯。

  了解事物背后的机理,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整体的宇宙观,克服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宋代理学认为,万事万物的现象世界是真实的。这既不同于汉代的谶纬灾异和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也不同于隋唐佛教、道教主张的轮回说和神仙说。本质上,宋代理学的产生是先秦以后祛除宗教迷魅和迷信的又一次人文主义的觉醒,因而可视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理学家不倚重算法、壬遁一类的占术,更相信理性的力量;不将迎未知的未来,而专注于现实和当下。这种理性和务实的态度,还表现在理学家不相信鬼神上。张载以气来解释鬼神,认为“鬼和神是一气的回归和屈伸”,并没有什么神秘。

  徐复观由此谈到中国文化的成就:“在人的具体生命的心、性中,发掘道德的根源、人生价值的根源;不假借神话、迷信的力量,使每一个人,能在一念自觉之间,即可于现实世界中生稳根、站稳脚;并凭人类自觉之力,可以解决人类自身的矛盾,及由此矛盾而产生的危机。”从人的自心自性上生发力量,可谓“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

  按照理学的看法,天地万物和人的道德是同一个根源,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心。人与物可以同情共感、相互感通。因而,宋学特别崇尚自然,重视自然带来的生活启示。

  周敦颐常吟风弄月,不除窗前草,留一窗生生之意,说“与自家意思一般”。后学对周敦颐式浪漫钦羡无比,朱熹誉之“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风和月的自然意象也常被用来形容德性浑然天成,正所谓光风霁月。

  万物皆可观理,万物皆可爱。从根源上讲,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生命的本能是天机自动,也是天理的流行。人与人、人与物都是平等的。《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理学发挥这一句话,确证人人生来就有善的德性,规定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根源。反过来,善的德性本根于天,神圣又庄严,需要人用一生来护持和坚守。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对自身善性的修养是责任,亦是权利。内在的自由,从平等衍生而来。

  从理学开始,修养功夫真正面向每一个人,大大淡化了等级和阶层。如果说唐代通过科举制部分打通了平民晋升的通道,那么宋代的教育和选拔更加彻底,“士农工商的子弟都能读书”。

  宋代民间性质的书院兴起不完全是应对科考,而更多是面向人的自我教育。与之相伴,宋代的民间新闻业兴盛。半官方半民间性质的小报发行不仅塑造了舆论场域,而且客观上建立了一种公共的空间。由于民众素质的提高、信息传播能力的增强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情怀才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宋代的风气中,一方面是物的富庶带来更优质的生活水准,另一方面则是思想上对由此产生的奢靡之风的反思与警惕。理学的一大启蒙意义正在于,通过理性的行为和节制的生活,确证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人相对于万物有着更大的使命,需经由德性的完成来实现。越是在物质丰富、商业繁荣和城市生活发达的社会,越要求充实、饱满的内在精神世界与之对应。

  理学并不反对个人的自然情感,但强调适度收摄个人的情感,防止陷入泛滥,这正是对个体生命和精神的救治。喜怒哀乐爱恶欲,要中节而不放纵,平衡而不偏激,发乎情止乎礼。

  历史与实践一再证明,适当节制的生活,更能启发人的自我要求。以外在世界的枯槁来激发生命的内在力量,有助于找到本真的自我,重获精神自由。真正的自由是自我主宰,不屈服于欲望,不沉沦于情感,不偏塞于意见,独立不惧而不随波逐流。

  宋代理学通过克己、收敛和敬畏的态度,力图在自我与他人、自然与人文之间保持平衡。这对于当今世人的精神生活仍具积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的古老智慧总因人类命运和处境的相似性,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发出光芒。

  孔子代表中国历史上人文主义的第一次觉醒,也意味着人类“轴心时代”的总体觉醒。他的仁爱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思想,是人类思想的共同财富。老子随顺自然的学说、庄子万物与我为一的平等思想、魏晋玄学在名教与自然的讨论中呈现的自由问题等,仍然切中时弊,启迪现代生活……

  中国传统的思想是流动的,看似平平无奇,缺乏观念的飞跃,却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历久弥新。它蕴含观念却不持有观念,因而不为任何观念所拘囿。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宋明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詹 丹:一本生活与心灵之书的作文年选

  • 闫 伟 李慧敏:一堂“大语文课”的进阶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