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08-21 09:21

  作者:任林举

  夜色渐浓,凉风习习,草原却不再沉寂。分散在城市各处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启一天中最悠闲、惬意的时光。停车场上的汽车已经挤得满满,弃车步行的人们或单独,或结伴,迈着急切或舒缓的步子向霓虹闪耀的街市聚集。

  不同的服饰、不同的面部轮廓是他们的族属标记,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共同的需求和向往让他们共同汇成一条彩色的河流,在夜的街衢里流溢、汹涌,共同阐释着一座城市的欢乐与繁华。有人在交错的光影中漫步、流连;有人在摊位上寻找自己喜爱的物品;有人在桌边坐下来享用美味的宵夜,有人在微醺中大声宣泄着快乐的情绪。音乐响起,声控灯光有节奏地闪动,人们被激荡的情绪鼓舞着,停下移动的脚步或从座位上站起,加入舞蹈的行列。于是,夜的旋律进入它最为生动、迷人的乐章,男女老幼、各地各族人们的千万种快乐均被这甜美的夜色和动听的音乐所溶解,变成一个比夜空更加广大、深远的海洋。

  一

  音乐突然变得低沉、舒缓,一首老歌《草原之夜》改变了夜晚的情绪和节奏。它属于60多年前可克达拉的夜晚。

  1959年,八一电影制片厂为拍摄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纪录片《绿色的原野》,由导演张加毅带摄制组来到伊犁地区霍城县境内的可克达拉草原、也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六十四团所在地体验生活。

  当时的兵团建设给张加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视觉上还是情感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地处伊犁河北岸的可克达拉开阔平坦,气候宜人,每到春夏之交,旷野上碧草如茵、繁花似锦,因为赏心悦目,人们给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可克达拉”,译成汉语就是绿色的原野。为了开发这片异常美丽却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兵团战士们手擎“八一”军旗,靠手挥镐头,靠马拉犁杖和有限的几台拖拉机,硬生生把大片荒地变成一片片农田。远处,成群的牛羊在原野上吃草,开发出来的土地上已经遍布绿油油的禾苗。

  感慨、感念之余,张加毅和他的摄制组将农垦战士的建设激情、冲天干劲和不怕苦不怕死的牺牲精神都一一摄入镜头。

  白日的激情过后,草原上的一切都从浪峰滑入低谷。燃烧了一天的太阳已经在伊犁河的晚霞中熄灭最后一缕火焰,静悄悄隐没在河谷那端。劳累了一天的农垦战士拖着疲惫的身体陆续晚归,吃一顿没有油水的饭菜后,回到简陋的集体宿舍,夜晚便显得有一些寂寥。十万兵团战士,有支撑雄心壮志的阳刚,却没有慰藉心灵的阴柔与之相调和。故乡在远方,亲人在远方,心仪的姑娘在远方,甚至不知在何方,纵有一腔温情更与何人诉说?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丰富的食物,没有交通工具和便利的交通,更没有可供使用的通讯手段,甚至连最原始的邮局和邮递员都没有。兵团战士的生活状况,深深触动了摄制组的每一位成员,特别是领头人张加毅,他对战士们深感崇敬的同时也有了深深的共情,感慨万千,有许多话想说,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某日,张加毅傍晚出去散步,篝火旁有维吾尔族战士歌唱劳动和爱情的悠扬歌声传来,立即触发了他的灵感,多日积于胸怀的复杂感触一下子找到了表达的出口,当即写下了《草原之夜》的歌词:“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想给远方的姑娘写封信,可惜没有邮递员来传情。等到千里冰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简短的歌词,刚柔相济,既委婉地表达出兵团战士内心的渴望,又表达出了他们美好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当然,也蕴含着词作者对兵团战士、对可克达拉未来的美好祝愿。歌词经过新疆作曲家田歌谱曲,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立即像春风一样传遍了兵团,传遍了新疆,传遍了祖国各地,让人们在心里牢牢记住了一个叫可克达拉的地方。

  二

  60年光阴,既短暂也漫长,可以地老天荒,也可以沧海桑田。60年来,兵团农四师从可克达拉草原起步,忠实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几代人前仆后继,一边种田放牧,一边站岗巡逻;一边建设边疆,一边维护安定团结,以情感,以信念,以几代人的青春和生命滋养、润化着千年荒野,让富裕、和谐、文明之花开遍,并结出累累硕果。如今,可克达拉已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整体经济的发达,进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

  昔日的荒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良田;昔日的锹镐、牛犁变成了现代化的大机械;千亩、万亩的粮食和棉田昔日需要人们汗流浃背四季劳作,现在几台大型农机开进田间,不到3天完成了播种,等到秋天,不到3天又完成了收割,前后不到一周时间,一年的农业生产任务便轻松搞定。一年365天,有355天是农闲,闲时,人们有的去当护边员,有的去外地打工,有的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增添生活乐趣,有的人怀旧,想再到田间亲自体验一下劳作的感觉,却苦苦找不到机会。昔日的土平房、马架子变成了高楼大厦;昔日的土灶台、煤油灯变成了自动化和电气化;昔日的羊肠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马路和高速公路;昔日步行、骑马和小马车,变成了现在的摩托、汽车和飞机,日行千里早已不再是传说。随着现代化的交通、通信设备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和情感距离似乎一下子就缩短了几千几万倍。如果再想和远方的姑娘交流一下情感以及其他信息,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人的介入,更不要说邮递员了,只要手指一动,拨通视频,对方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

  2015年,可克达拉市正式建立,可克达拉草原依然美丽,伊犁河畔一座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如今的可克达拉岂止是简单地变了模样?确切地说已经是翻天覆地。《草原之夜》刚刚诞生的时候,农四师已经是全国瞩目的先进典型,以其卓越的功勋,赢得了边疆各族人民的交口称赞,甚至受到了中央领导关注和赞扬。但当时开发出的耕地面积不过1.9万公顷,总产量不过两千万公斤,不但产业单一、品种单一,粮食单产水平也很低,产量最高的小麦亩产还不到200公斤。至2021年,可克达拉市年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12亿元,耕地面积1369平方公里,粮食总产量9.8亿公斤,是当年的50倍。不但第一产业大幅提升,第二、第三产业也得到了均衡发展,工业品发展至60余种,包括酿酒、制糖、乳业、香料、化工、电力、焦化、煤炭、冶金等;牛羊存栏达到57.4万头。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这个区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为各族人民搭建了文化及情感交流、和谐发展、走向美好未来的广阔平台。

  三

  只可惜,对于可克达拉的变化,那个曾以自己的方式为可克达拉深深祝福的张加毅导演已经无缘得见。

  随着《绿色的原野》在全国各地公映,《草原之夜》迅速风靡神州。刚刚30多岁的词作者张加毅和20岁出头的谱曲田歌,一夜之间成为蜚声全国的名人。

  歌曲给张加毅带来巨大的荣誉,也带来了之后的人生波折,但无论如何,这首歌都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印记。上世纪90年代,《草原之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成就了张加毅人生的巅峰。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却再也没有去过可克达拉,虽然可克达拉一直是他心心念念的地方。

  2004年4月,在张加毅病重弥留之际,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草原之夜》专题节目,张加毅的次子张海潮在节目中表达了父亲想在百年后将骨灰安放在可克达拉的愿望。

  得知这一消息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民政府立即委托从事旅游的彭博带着可克达拉人民的重托和问候,前往北京301医院,看望罹患脑瘤住院治疗的张加毅。此时,张加毅的意识已经模糊不清,无法与来人进行交流。情急之下,彭博伏在张加毅的耳边大声说:“我是从伊犁可克达拉来的,是‘草原之夜’那个地方的。”于是,感人的一幕出现了,已经长时间昏迷不醒的张加毅竟奇迹般地睁开眼睛。是年9月,张加毅因病逝世,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临终时,他留下“将骨灰安放在可克达拉”的遗愿。

  2005年6月22日上午,张加毅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可克达拉的“草原之夜风情园”隆重举行,张加毅的家人、生前好友以及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的领导参加了仪式。可克达拉草原上的人们也没有忘记46年前为可克达拉许下美好心愿的《草原之夜》词作者,他们自发地前来吊唁,将整个风情园挤得水泄不通。

  当《草原之夜》的歌声响起,在场的人们无不流下动情的泪水。这是一场感人至深的生死之约,也是可克达拉人心中那个世纪之梦最后的圆满。(任林举)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