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躺在现实里的歌者

来源:北京日报2022-08-27 10:45

  作者:郭艳

  一日三餐,加之仰卧间腾挪,一如费尔南多·佩索阿所言——我感到我的整个身体躺在现实里。个人被深植在程式化的日常叙事中,看到具有陌生感的异质文本是欣慰的。面对芜杂却同质化的现代性生存,作家对于场景、事件、人物乃至命运不同维度的打量与观照是必要的,由此现实才可能以更加澄明的方式敞开。

  机械复制的现代生活中,人成为镶嵌在社会机器中的螺丝钉,螺丝钉们却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个人主义正名。在物欲的轰鸣声中,偶或也有跳出生存肉搏的文本叙事,折射不一样的内心世界。残雪新作《文学人》(载《四川文学》2022年6期)呈现出对于“先锋”的当下次元的理解,是对于流行小说文本和叙事观念的反动。文本讲述了三两个相信阅读、钟爱文学的人的精神性生活,期待爱与被爱的人生方式。这些和催婚且不再相信爱情的时代形成相当大的价值错位。残雪的先锋性在当下退去尖锐、阴郁和自闭,变得温和、充满柔情和美好。她的文本依然义无反顾地和时代流行的各色观念针锋相对,且在无声的纯净中有惊雷。然而毋庸讳言,残雪文本中的温和、柔情和对于文学的精神性加持都属于1980年代,当下时代对于这些语辞的解释已然远远超过文本中的内涵与外延。时间在残雪的文本里出现了令人心疼的停滞,这个文本是残雪跟这个世界不和解的和解。罗伟章《从第一句开始》(载《芳草》2022年2期)是文学中年面对世界和人生的独白。这是一次绵长而诚挚的倾诉,而当下更多的写作仅仅是讲故事。在被抛入的生存现场中,文本讲述现代个体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拉锯战。小说呈现了追梦人面对现实的龃龉、纠结和窘迫,以及贫贱夫妻百事哀中的坚韧。被物质生存逼压的人生场景成为鉴定梦想的试金石,一如小说所写——我不在时代里,却在潮流中。文本的先锋性在于:以物欲时代的喧嚣映衬现代个体自由选择的艰难,而不是以螺丝钉自居,抱怨铁钉上的斑斑锈迹。小说语言灵动,哲思睿智,飘逸动人。

  言为心声一直是叙事文学不辍的传统,观念的小说与经验的小说是叙事文本的一体两面。用现代小说观念讲述中国乡土的嬗变,既传递了作家的观念,也表现了农村的日常经验。尹学芸《一个人的风花雪月》(载《长江文艺》2022年6期)依然是这类写作的代表。这个形式朴素的乡村爱情文本表达了作者更为深层的理念:在乡土青年的日常婚恋生活中,两种不同模式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让年轻的主人公很困惑。在经历了人生的打磨之后,年轻人各自回归到各自的生活中去。小说的观念性大于现实的丰富性,而其作为问题小说的时代性内涵则是:物质和资本侵蚀的当下,爱或者感性的体验让位于对生存本身的算计权衡,孰是孰非都没有一个来自于道德、情感、理性或者价值的评判。夏立君《俺那牛》(载《红豆》2021年9期)讲述带着点荤色的乡村的喜乐悲苦,摹写基层村干部、筋肉劳动者和他们的女人们在乡村伦理秩序中的蛮荒生存以及欲望表达。文本阐释了乡土的蒙昧与朴讷,人性的善与恶,乡村日常中令人无法容忍的鄙陋与残忍等等。乡土伦理之殇属于过去,也以暗影的方式笼罩着嬗变中的乡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实体书店却正在渐渐消失,将来书可能仅仅作为古董亦或装饰品存在。鬼金《星书店》(载《四川文学》2022年3期)叙述了实体书店在当下的命运,文本用先锋与写实的双向写作技巧,具象摹写了当下文化生态的某一类场景。伴随着实体书店的日渐消亡,文化人、时尚艺术、小众阅读等生存空间大大缩减,人与人面对面的文化艺术层面的邂逅、相遇与探讨渐渐成为遥远的过去,现代人进一步迷失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文青”曾经是个时髦的词儿,现在则暗含讥讽意味,甚至变成对于特定年代人物的缅怀。周嘉宁《明日派对》(载《十月》2022年1期)叙述了特定年代特定生活群落的文青生活,那时激情、诗意、未来和远方似乎都伸手可及。文本记录曾经可以挥霍青春和才华的日子,算是一代人对于往昔时光的祭奠。城北地带曾经是当代文学叙事的重要领地,蒙昧、欲望、自我和叛逆生长刺激着一代青年,也在诸多文学叙事中获得了合法性。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以及现代人生活方式的质变,曾经的城北地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人性幽暗地带的讲述。民啸《一个街头摄影师的自拍像》(载《作家》2022年2期)探讨了个体精神自由与世俗生活之间的悖论。小说讲述一个站街女的故事,她既做着皮肉生意,又进行忘我的摄影创作。文本探讨了人性分裂中的自我、自尊和苟且、卑微乃至卑劣之间的幽暗难辨。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观了当下某个群落的生存状态,讲述人性幽暗面之狰狞可怖。

  科幻文本和神秘主义混合成一杯调性奇特的鸡尾酒,科幻叙事试图承载更多的人文厚度和人性的重量。夏笳《灵隐寺僧》(载《科幻世界》2021年12期)将佛教因果和高科技、人性、犯罪等因素集合在一起,讲述大数据信息泄露和暗网等新科技带来的犯罪,以及由此引发的新的人之恶。寺庙方丈给受到和将要受到新技术伤害的人立下超度的牌位,这些其实隐喻了技术时代新的伦理和道德危机。然而对于这些,人类远远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阿缺《再见至尊宝》(载《科幻世界》2021年12期)叙述了女主人公因任性导致家庭命运发生逆转,男主人公大脑被超低温和超水压损伤,失忆的同时获得了高智商。他在获得突破跨越性智能之后,面对神祇般的“TA”,几乎追寻着更高文明而去。然而文本最终依然走向人类最为根本的人伦、亲情和道义情怀。

  总而言之,躺在现实里的身体依然希望如佩索阿所言:将宇宙随身携带,成为一个真正的歌者,并因体验到真理而快乐起来。(郭艳)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