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心理学家的信念,比回到B612星球更勇敢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心理学家的信念,比回到B612星球更勇敢

来源:文汇报2022-08-28 08:47

  作者:柴 丹

  夏日周末,我在林间空地打开《本真不可见》,身边是一起乘凉的好友和孩子们。其中一位朋友问我读的什么书,我把这本装帧精美的小书递给她:“是一位心理学家对《小王子》的分析和评论。”她快速欣赏完封面,把书又还给我:“不不,我不能看。我对小王子有情结。”

  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小王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童话,它给人内心留下的印记,可能要用一生去消化。自远古以来,花朵、水晶、宝石和鸟类因其空灵的本质,一直对人类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所有新生的生命——婴儿、小狗、小猫、小羊等也会带给人类相似的心灵震撼。有一天,在我的生命中,一个小男孩出生了,我看着他非常稚嫩、天真的小脸,内心忽然又浮现出小王子的意象,我忽然意识到,《小王子》所携带的爱的讯息,不只是文学性的梦想,而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虽然在我们的一生中,只在某些特殊时刻才与之产生深刻感应——婴儿那空灵、纯净的灵魂,其存在就是爱的示现,当即唤醒母亲内心爱的力量:她希望尽己所能,保护这份纯粹又脆弱的爱。所以我便理解,《本真不可见》的作者为什么说《小王子》具有先知呐喊的伟大价值:因为小王子的意象之于人类心灵,就像初生的婴儿之于母亲,唤醒了人类对爱之超越性的渴望。

  小王子所代表的爱是理想的爱,如同婴儿、花朵、水晶一般纯净无染却脆弱。然而,只要我们有过一些生活经验,便会发现,至纯至美的事物总是会招致其反面的威胁。小王子也难逃这样的命运。他看遍了成人世界的荒诞,在地球上短暂停留,最后,他虽然带着对爱的领悟返回了B612星球,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地球上留下了无尽的遗憾。那位在沙漠中邂逅小王子的飞行员,也就是《小王子》的创作者,在故事的最后请求读者:如果谁在沙漠中再次遇见小王子,一定要写信告诉他。

  欧根·德雷维尔曼认为,这显然是圣埃克苏佩里心灵的“求救”,他一定不希望小王子——他内心最柔软的爱意,在宇宙中无限期流浪。然而,圣埃克苏佩里没有等到小王子的消息,他在写下《小王子》两年后,也以隐秘而悲壮的形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再见小王子的希望似乎更加渺茫了。我们不禁要问:纯粹的爱在地球上注定是短暂的吗?这便是欧根·德雷维尔曼,一位心理学家经由《本真不可见》要回答的问题。

  每一位相信自身工作意义的心理学家,都从根本上对人性怀有最深的期待。由于作者在书中运用不少哲思来阐述《小王子》,一些段落显得艰深,但这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思考。或许可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表达作者的初衷:小王子,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心灵的孩子,如何能变得更加强大,更具适应性,在现实世界中好好生活,同时不失本真。

  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在书中肯定了小王子重回地球的可能,他饱含深情地说,“小王子”应当在此处生活,就在我们地球上。伟大的作家和飞行员圣埃克苏佩里在《小王子》中高瞻远瞩地给出了关于爱的“高空俯瞰图”,却未曾在地面上加以实践,因此小王子的命运无法在地球上安住。这并非英年早逝造成的意外,而是源于心灵世界的分裂伤痕。作者明示读者:“只有当我们揭示出重重矛盾,并帮助小王子疏解导致他走向不归路的种种矛盾时,他才会重返地球。”

  小王子内心的矛盾是什么呢?在作者看来,小王子代表着对立面,与成年人的非人性世界针锋相对。小王子在旅途中见识了被严重异化的成人世界,所遇之人冷漠、僵化,不懂爱为何物。这时候的小王子只是觉得这些人很奇怪,随即转身离去,小王子并没有表现出对成人世界的悲悯和理解。

  接着,作者从精神分析的视角解释,小王子的心灵状态反映的正是其创造者自身的心态。童年经历使圣埃克苏佩里感受到,包容一切的母爱之中混杂了伤害、占有和控制,这使他的心灵始终处于一种深刻的纠结状态。他无法完全安心地做一个孩子,在对一切敞开、信任一切的状态中从容停留,也因此对长大成人这件事不情不愿。但是,他又不得不长大,因为“人一旦心怀恐惧就会害怕自己小,是恐惧鞭策着孩子变得更像成年人”。

  心理学家用来描述世间人性两极对立的词语不是“善与恶”,而是“爱与恐惧”。儿童的心灵状态是完整而无意识的,一旦遭遇伤害,便被恐惧所染,无法再经验到最初圆满的状态。这种因恐惧而造成的分裂、矛盾的心灵体验,扩展到了更宏观的人生经验中,便是对整个世界的畏惧、冷漠,甚至憎恨。每个人都渴望爱,又因无法得到纯粹的爱而受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敏感的圣埃克苏佩里。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与小王子产生强烈的共鸣。我们热爱小王子的纯真,也为他的伤痕而流泪。其实,这也是我们对自我的向往和怜悯。我们在痛惜小王子命运的同时表达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不满,但我们可能从未想到:对获得纯粹之爱的执念,对恐惧的绝对逃避,是否是伤痕变得难以弥补的原因?

  作者在描述并分析了荒诞小行星上“不可救药”的大人们的所作所为后,提出一个属于心理治疗师的愿望:去理解这些奇奇怪怪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是对小王子的苛求吗?

  在作者看来,每个星球的主人,都有其内在的恐惧。“在所有这些自我殉道者身上,我们应当重新发现一点点他们已失去的纯真、一丝丝他们对秘密王国(即本真童心)的信赖,一点点‘小王子’自身的影子,使之闪亮起来。‘小王子’自己则须在这层扭曲和变形的表象之下找到容身之地,他虽置身于这些乍一看稀奇古怪者之中,却能重新找到自己。”也就是说,作者并不愿意放弃那些病入膏肓的“患者”,因为他认为人性的疾病有着相同的根源——爱而不得的恐惧。恐惧以及衍生的残缺感,在根本处是对爱的呼唤,是追寻爱的动力。

  圣埃克苏佩里,这位上天入地追寻爱的勇士,未曾意识到爱的两极就在自身之内,地球上的飞行员与B612星球的小王子从未分离。如果他允许这两极真正相遇,那么更有力量、更具包容性的爱就出现了。

  如何从伤害中看到完满,看到爱,是人类对爱的终极思考。《本真不可见》体现了一位心理学家的激情和浪漫,这来自他对人性的执著信念。作者无意以精神分析的炫技来分析圣埃克苏佩里的私人经历,而是带着对人性的悲悯和理解之心,试图理解一个生命的赤诚和无奈。他承认,圣埃克苏佩里对爱的探索已接近生命的极限。只是,个体之爱的尽头依然需要一份理性和践行的勇气,而不是沉溺于伤感中不能自拔。这是依然活在世间的我们可以做的。(柴 丹)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