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姹紫嫣红”《牡丹亭》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姹紫嫣红”《牡丹亭》

来源:海南日报2022-08-29 09:14

  作者:陈均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著作《牡丹亭》是昆曲舞台上盛演不衰的经典戏码之一,如今,这部诞生于400余年前的传奇迎来当代创作者的最新演绎。据媒体报道,由昆曲名家单雯、张军携手演绎的“2022上海大剧院版昆曲——重逢《牡丹亭》”于今年8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大剧院献上世界首演,引发诸多戏迷的关注。

  程砚秋和俞振飞拍的《牡丹亭》宣传照(1937年)。

  梅兰芳演绎昆曲《牡丹亭》时的扮相。

  《牡丹亭》。

  《牡丹亭》剧照。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牡丹亭》又名《还魂记》,讲述了杜丽娘于梦中生情继而病死还魂,和梦中的书生柳梦梅人鬼相恋,终于起死回生缔结姻缘的故事。作为汤显祖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牡丹亭》从诞生之初便受到昆曲界广泛的喜爱,绵延至今,不仅成为各大昆曲剧团的保留剧目,甚至成为昆曲的代名词。

  《牡丹亭》为汤显祖所撰《牡丹亭还魂记》之俗称,言杜丽娘柳梦梅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传奇之一。近些年来,国人常以汤显祖与英国莎士比亚并称,除二人都是逝世于同一年(1616年)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汤显祖《牡丹亭》之影响,使得国人以汤氏为中国传统戏剧之代表。而在半世纪前,国人大多以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并驱,则是因彼时注意于《窦娥冤》之人民性,而现今或更关注文学性及人性,可见时代氛围与主题之变化。

  《牡丹亭》为文学经典谱系

  沈德符《顾曲杂言》云:“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断语为《牡丹亭》评论之经典。一则确立了《牡丹亭》在戏曲史上之位置,即上续《西厢记》,下接《红楼梦》之文学经典谱系;二则证实了《牡丹亭》彼时之影响,而确立后世评价《牡丹亭》之基调。

  《牡丹亭》“题词”云: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此段文字乃是汤显祖《牡丹亭》之题旨,即“情”与“理”之关系,在末代中后期的思想氛围里,汤显祖之思想趋于“异端”,如师从于罗汝芳,受高僧达观之影响,正是在这种争辩的语境里,汤显祖提出“情”之说,以对抗主流之理学。《牡丹亭》里,杜丽娘生死之间的“三生之情”,恰是汤显祖思想之塑造。此剧之蓝本,并非“题词”里所言之事迹,而可能来自话本,如《杜丽娘记》。然此话本其实是普通的才子佳人类型,虽有生死之转换,但并不胜奇。汤显祖利用其架构,加以改写,更增添其奇诡,从而造就一惊心动魄之传奇。

  《牡丹亭》最初并非为昆曲而作

  《牡丹亭》大约于万历二十六年写就,即开始流传。汤显祖本人就有“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其传播,至少有三大特点:其一,改本甚多,如吕玉绳、冯梦龙、沈璟、臧晋叔等,一般以为汤显祖之传奇,长处在文辞,而短处在音律,常有不合律之处。因此,在著名的沈璟、汤显祖之争里,即有汤显祖之语“彼恶知曲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断天下人嗓子”。究其因,或许是因为汤显祖之传奇原非为昆曲所作,后世推测应是海盐腔或宜黄腔,但随着昆曲影响的扩大,传奇的昆曲化程度愈深,因此以昆曲之格律视之,就多有不合律之处了。

  其二,《牡丹亭》的传播,多是案头与家班,而较少在公共演出场合,如酬神或商业演出,这一点从明清时期的折子戏选本或曲选可见之。

  其三,阅读《牡丹亭》之逸闻甚多,如俞二娘、商小玲之事,又如《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及《才子牡丹亭》,又如《疗妒羹·题曲》里的乔小青,都是耽读《牡丹亭》之事例。连《红楼梦》里,也有林黛玉听《惊梦》之“原来姹紫嫣红”之曲而神迷之描写。

  汤显祖之“临川四梦”

  近代以来,《牡丹亭》演出较多,如《游园惊梦》,几为昆曲之代名词,尤其是2004年起,白先勇策划青春版《牡丹亭》,后巡演全国及海外,推动了昆曲之普及,并改变了昆曲观念。《牡丹亭》更是成为昆曲之代表了。如今国内七大昆剧院团,大多可演《牡丹亭》本戏,2012年底,在北京,甚至还上演了一部大师版《牡丹亭》和七个昆曲院团齐演《牡丹亭》,一时蔚为壮观。各个昆剧院团都可演《牡丹亭》了,它的演出传统与传承,已成为现今昆曲传统的一部分。

  其他与《牡丹亭》有相似情形的传奇,如汤显祖的另四部传奇《紫箫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又如李开先《宝剑记》等,皆是昆曲出现前后时期的传奇,本来最初并不用昆曲演唱。当昆曲流行后,其全本或某些折子,用昆曲敷演,并成为昆曲的重要剧目。

  附言之,《紫箫记》为汤显祖所作第一部传奇,《紫钗记》为《紫箫记》之改写,与《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里评曰:“《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其实,《紫钗记》与《牡丹亭》之“侠”与“情”,在儒家之范围,与《邯郸记》之“仙”(吕洞宾度化卢生,卢生在梦中度过了作为人的一生。)、《南柯记》之“佛”(淳于棼至蚂蚁国,以蚂蚁之身经历人的生命)构成了明代士大夫的基本的思想世界,即儒道佛之世界。(陈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