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素木逢春 闽韵流芳——福州软木画百年传奇上演新精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素木逢春 闽韵流芳——福州软木画百年传奇上演新精彩

来源:人民日报2022-09-04 08:58

  作者:吴艳丽 马苏薇

  漫步福建省福州市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网红打卡地——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游客络绎不绝。琳琅满目的展品中,有“刀锋上、木头里的丹青”之称的软木画引人驻足。如果想把精致的软木画带回家,可以一路向北,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里的福州市软木画馆内,有着种类繁多的软木画和文创产品,可以近距离领略非遗活态传承的魅力。欲知软木画技艺从何而来,只需再向北走,软木画发轫地西园村,已建立非遗示范基地。在这里,福州软木画的百年传奇正上演新的精彩。

  郭丽设计的软木画文创产品《长青》。福州市美术馆供图

  吴学宝软木画《土楼奇观》。张旭阳摄

  陈君锟软木画《苍松寿古》。受访者供图

  木上丹青:化腐朽为神奇

  浓郁的书卷气,是福建传统手工艺的特色之一,尽显闽地造物独特的文人审美风尚。软木画,便是在素木之上开出的丹青之花。

  100多年前,一张来自欧洲的木质贺卡,被福州官员交给当地工匠,木雕技师吴启棋等人受命据此研发新产品。经过多方探寻,工匠们将用料锁定源自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栓皮栎。栓皮栎俗称橡树,其栓皮可制软木,具有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调柔和等特点。在国外,软木常被用作葡萄酒瓶塞等实用品。在中国,工匠们却以高超的技艺将软木切成薄片,按照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和造型方式,雕出颇具中式审美韵味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再将这些元素按照中国园林的造景方式粘贴起来,独创“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软木画。

  以刀代笔,融“雕工”与“画境”于一体,使软木画成功“破壳”而出。工匠们通过“以小观大,缩龙成寸”的手法,实现了“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艺术效果。微缩景观,浓缩的是文化与技艺。福州木雕、石雕技艺发达,软木画工匠们兼收并蓄,穷尽精雕细刻之巧。在多种刀法的综合运用下,软木画既能薄如蝉翼、细如发丝,又可以玲珑剔透、繁复瑰丽。传统山水画的布局章法、意象造型、表现手法等,也被工匠们巧妙借鉴和转化。比如,构图上讲究疏密得当、虚实相生,画面常常留白以营造缥缈的意境等,凸显山河锦绣的写意之美。

  保留软木本身的质感和美感,成就了软木画沉静素雅的艺术神韵。软木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认为:“软木是有灵性的,即极富自然生命之美”。为了制作出软木画精品,一代代传承人从选材之初,便倾注大量心血。木料的质地、肌理、颜色等都影响着软木画的效果呈现,2吨原木料常常仅能选出约100斤用料。用材讲究的背后,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观,是崇尚自然之美、追求因材施艺的理念。

  与众不同的美感、精巧至极的工艺,使软木画与历史悠久的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称福州工艺美术“三宝”,一度成为福建对外出口的“明星”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素木之上旖旎花开,向世界传播着中华文化之美。

  闽都新韵:拓小品为巨制

  开创者奠定了软木画独特的民族风格,后继者则赋予软木画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地域特色。

  今年82岁的吴学宝,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7岁起,他便跟随父亲吴启棋学习制作软木画。上世纪50年代,福州工艺木画厂在西园村成立,软木画技艺得到大幅提升,平面卡片式、薄雕挂框型作品制作技艺更加成熟,半立体浮雕软木画应运而生。此后,几经探索,工匠们运用圆雕、透雕技法原理,首创圆罩型山水立体软木画,实现艺术的飞跃。形式已足够丰富,内容上如何拓展?如何表现实景山水和现实生活?作为第二代传人,吴学宝大胆接受挑战,担负起作品《福州西湖》的主创任务。经过无数次实地观察和综合运用多种雕刻技法的创新,作品顺利通过验收,进入人民大会堂,奠定了软木画由民间工艺向特种工艺发展的基础。此后,吴学宝创作了《土楼奇观》《福州于山定光塔》《武夷风光》等一系列以福建地区景观为题材的作品,以及《万里长城》等大型主题性作品。民间工艺软木画,谱写下大型主题创作新篇章。

  作为以精雕细镂、画意如诗为特色的工艺美术品类,小型软木画尚需手艺人费尽心思、苦练技法,大型软木画创作更考验着手艺人的技艺与巧思。自小从事软木画创作的吴学宝,深谙软木画的艺术优势并致力于将其不断放大。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心无旁骛的他不断深入生活,持续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仿宋画意境提升软木画的艺术品位,通过不断创新技法增强软木画的表现力。比如,在创作《园林景色》时,他融合木雕、石雕技艺,使作品呈现出立体雕、双面雕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万里长城》时,他借鉴中国园林“框景”手法,创新利用有机玻璃衬景,破解了软木画远山、近景多层次布局的难题;在创作《土楼奇观》时,他兼用中西方绘画的透视方式,将土楼与群山错落有致地浓缩在挂框中,展现了壮观的土楼风情……秉宋人笔意,从传统意境出发,放眼祖国河山,吴学宝不断拓宽软木画的艺术空间。

  “雕工”与“画境”的融合,传统工艺与国外材料的融合,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的融合,赋予软木画特殊的生命力。面向时代的融合创新,更成为推动软木画后续发展的重要因子。

  活力再现:变非遗为文创

  软木画曾一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新世纪,软木画制作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在兴衰交替中,濒危的技艺终于重绽光彩。

  柔软多孔的软木,既赋予软木画独特的审美内涵,也为软木画的创作与销售树立了无形的门槛。软木自身具有天然孔洞,这决定了软木画创作只能采用人工雕刻的方式来规避材料缺陷,且制作工序极为繁复。虽然手工艺以其特有的温度日益被珍视,但工艺品的价值由材质和技艺共同决定,相较于其他名贵木材,平价的软木,决定了软木画从业者的辛勤劳动与收益之间必然形成落差。如今在福州,专门从事软木画创作的新老艺人加起来不足30人,掌握完整制作工序的“全能型”工匠,更是少之又少。费时费力却收入不高,使很多人对从事软木画创作望而却步。

  为有效破解软木画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当地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何微介绍,省市联动立法保护成效显著,尤其是2021年出台的《福州市软木画技艺保护规定》,激发了软木画的发展活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年轻艺人和学徒在生活及学习方面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国内美院毕业生来榕创业,让更多年轻人加入了软木画创作队伍;福州西园软木画协会的成立,以及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的设立,搭建起软木画传承、保护和发展的长效平台;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设置的软木画展示或销售网点,促进了软木画制作技艺的传播……

  传承人是软木画发展的希望。以福州软木画第五代传承人、80后郭丽为代表的一批年轻人,既从时尚着眼,又从实用着力,或将软木画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结合,推出融三者之美于一体的新作;或将软木画融入创意设计,开发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灯饰、茶盘等;或探索轻量化、便携式设计,开发软木画文创、伴手礼……正如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余卫平所说,软木画创新不再是浅表化地改变布景样式,而是以创意点亮生活。

  如今,在各地大型展会、赛事上,软木画手工艺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在新老艺人交流聚会上,新的软木画话题总能引发讨论。互联网上,以软木画为蓝本的短视频、动漫,不仅“动”了起来,还更加“潮”起来。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融入现代生活,素木之上必将繁花绽放,馨香远扬。(吴艳丽 马苏薇)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