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损毁的艺术品怎么“活”过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损毁的艺术品怎么“活”过来?

来源:大众日报2022-09-13 17:11

  作者:田可新 刘瑞琪

  日前,百度AI修复《富春山居图》一事,引发广泛关注。高科技补全了600年传世名画,使两岸画卷走出博物馆实现合璧,光鲜风格统一,山水脉络和谐,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也成为艺术品修复史上的一段佳话。

  有些人认为艺术品的保护与修复这项工作偏冷门。其实,这是艺术圈、文物圈的“刚需”。由于种种原因,艺术品屡屡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不久前,卢浮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遭到“袭击”——一名男子头戴假发,扮作坐轮椅的老妇人,在接近《蒙娜丽莎》时一跃而起,试图砸碎画作的外框玻璃。此举失败后,他直接将准备好的蛋糕拍在画作上。值得庆幸的是,在防弹玻璃的保护下,《蒙娜丽莎》并未损坏。

  据了解,《蒙娜丽莎》并非第一次遭遇“黑手”。作为卢浮宫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世界上被观看次数最多、报道次数最多的名画之一,每年大约有600万游客到卢浮宫博物馆一睹她的芳容。自展出后,《蒙娜丽莎》除了收获赞誉,还被泼洒过红色颜料、扔过石头甚至被偷走,可谓命途多舛。

  艺术品是人类献给世界的宝贵财富,凝聚着汗水与智慧,见证了历史与辉煌,是珍贵的文化瑰宝。不管出于何种原因的人为损坏,都给艺术精品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艺术品的修复有怎样的故事呢?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爆全网,文物修复第一次揭开神秘面纱,走进了大众视野。该片记录了故宫博物院中书画、青铜器、木器、陶瓷、漆器等多个领域中的文物修复故事,以平实的视角挖掘出了文物修复背后不为人知的文化渊源。片中近距离呈现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艺与过程,展示了工匠们与文物的相互陶冶、滋养与传承。文物修复,既是技艺,也是传承。修复师们甘于寂寞,在尘埃中打磨岁月,用匠人精神使尘封的文物重焕光彩,诠释了大国工匠的风范与“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内涵。

  在文物与艺术品修复领域,除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修旧如旧的无痕修复,还有一种修复技艺——金缮修复。金缮,是运用大漆、金粉和瓦灰等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一种修复工艺。用漆来修补、装饰器物是我国历史悠远的传统技艺,金缮工艺起源于中国的髹饰工艺,精诚所至,金缮尽美。因此,有评价说,重拾破碎而不失尊严,抚平伤痛却有新欣喜,面对残缺和不完美时,金缮用贵重的黄金为破碎之物注入新的生命,使其重构转化为更为惊艳的美。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曾表示,艺术品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就像医务工作一样神圣,专业人士就是艺术品的“保健医生”和“手术医生”。“我们所探讨、研究的保护与修复就是通过延长物质的寿命而持续精神生命。当然,更重要的是从对艺术品的情感和尊重出发,发挥物质性能的极限,获得物质与精神、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超越。”

  中国油画院绘画材料技法与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邰武旗曾表示,“艺术品的修复、保护、预防性维护等工作,只是我们在面对‘终将灭失’的艺术品时采取的延缓手段,是为了保存艺术品价值而设置。做得恰当就是达成了这一目的,不恰当就是破坏作品,也就是破坏了作品的价值。只要一个环节没做好,作品就可能出现损坏,修复工作应该是一个‘大系统’的保护理念。”

  正是修复,让被损坏的艺术品“活过来”“传下去”。整个过程,巧思、匠心、妙手缺一不可,甚至必须具备大格局。恰是一次次的修复,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擦亮了一件件绮丽瑰宝,留存了人类一段段珍贵的文化记忆。当然,我们每个人尊敬这项工作、这个职业的同时,也应当对文物及珍贵艺术品存有更大的敬畏。不能仅止于相关部门的监管与倡导、社会文化力量的积极配合,还需要全体公民提升保护意识,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田可新 刘瑞琪)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