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寻多面人性,《消失的孩子》未止步于悬疑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探寻多面人性,《消失的孩子》未止步于悬疑

来源:羊城晚报2022-09-15 10:58

  作者:艾修煜

  从《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的大爆,到《风起陇西》《开端》的出圈……近年来,悬疑剧已经成了国产剧中的热门赛道。近期,又一部口碑国产悬疑剧上线了——由赵小鸥、赵小溪执导,佟大为、魏晨、于文文、李晟主演的悬疑剧《消失的孩子》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

  一个寻常的冬日清晨,杨远9岁的儿子莫莫离奇消失在居民楼楼道里……《消失的孩子》一经播出,就凭借紧张刺激的楼道失踪案剧情以及对社会人性多面的刻画,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开播第二日,该剧便收获了同时段六网省级卫视第一的好成绩,还登上猫眼电视剧榜、骨朵热度指数排行榜、豆瓣实时热门书影音等多个权威数据媒体榜单。目前,《消失的孩子》在豆瓣斩获了7.7分的评分,超过69.7%的观众给予了4星以上的评价,堪称近期悬疑剧中的佼佼者。

  那么,《消失的孩子》是凭借哪些优势得以在悬疑剧“卷中卷”的赛道上闯出一方天地?

  改编:立足高分原著

  营造“日常化惊悚”,平静生活下有暗涌

  悬疑剧要想好看,首先得有一个丰满、“立得住”的故事。《消失的孩子》改编自贝客邦的小说《海葵》,并延续了原著的故事框架和主体剧情,无“魔改”之虞。

  而豆瓣评分高达8.6分的原著,为《消失的孩子》提供了坚实的故事框架和血肉丰富情节:一个看似寻常的冬至清晨,杨远9岁的儿子莫莫在楼梯间消失无踪,民警调查发现他在失踪前一刻曾潜入邻居家中,而可疑的邻居有着牢固的不在场证明,仿佛遥控一般操纵着一场密室逃脱的魔术。单元的另一边,袁午的父亲酒后猝亡,为了冒领退休金,袁午决定在出租屋藏匿父亲的尸体,其间,罹患神经官能症的他遭遇了幻觉和现实交织的恐惧,又在无意间触及了另一个谜团。半年前,单身独居的女白领林楚萍在自己家中醒来发现熟睡中被侵犯,而凶手却毫无头绪,只有窗台上留下的一块乙醚手帕……

  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和事,在不同时空里相互交叠,又在莫莫失踪的一刻被无形的手按下了启动键,人物命运的齿轮互相咬合、彼此互动,故事大幕缓缓开启……让剧集看点十足。

  剧中,将平平无奇的老式小区、鸡零狗碎的生活日常、小吵小闹的中年夫妻、热爱“吃瓜”的街坊四邻等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和小孩消失、骗保藏尸这样的戏剧性的情节杂糅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日常化惊悚”“社会派悬疑剧”的气质。也正是这份“故作冷静”,让故事谜底更具备吸引力——平静水面下的暗流最为汹涌,日常生活背后潜藏的人性阴暗面,更让人心寒。

  另外,为了适应当下观众快节奏的观影习惯,《消失的孩子》在叙事手法上,采取了与原著迥然不同的风格:小说《海葵》主打内敛式惊悚;而剧集是全盘托出,从一开篇就利用晃动的镜头、跳跃的剪辑、人物表情特写和氛围感十足的轰隆配乐,将迷离复杂的悬疑感做足,让观众一秒入戏。

  演员:挑战反差感

  佟大为成被动型父亲,魏晨变身落魄租客

  阵容惊喜是《消失的孩子》的另一大看点:不仅有佟大为这样的中生代实力男演员,成功转型演员的“快男”魏晨,还有“小燕子”李晟,“乘风破浪的姐姐”李斯丹妮、于文文加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演戏经历长短不一,《消失的孩子》中大部分主演都是首次出演悬疑题材的新人,而全员挑战反差感大的角色更是将悬疑的氛围感拉满。佟大为饰演的杨远,是一个努力平衡工作与家庭的普通父亲,但平日里与妻子陶芳的频繁争吵也让他倍感疲倦,孩子莫莫的离奇失踪,让杨远的崩溃情绪彻底被激发出来,褪去隐忍软弱的外壳,一次次走向失控的边缘,找到孩子似乎已经成为他生活里的唯一信念。

  为了突出这个普通中年男人的疲惫日常,拍摄中,化妆师特意将佟大为的眼袋、肿脸泡做了强化,这个顶着一头油腻头发、日常穿着一身平价保暖内衣在家中晃悠的男人,被工作追赶、被妻子数落、被孩子埋怨……处处被动。而正是这个“被动”的父亲形象,让佟大为有了创作的冲动:“杨远打动我的点是他有差异化,这个爸爸无论在剧里还是小说中,都很‘被动’,他不像我以往演的那些爸爸能够推着故事往前走。杨远更多是‘事儿发生了,他被事情推着走’。”

  魏晨饰演的“搬砖人”袁午,则是一个毕业于名牌大学、父母疼爱,却因沉迷赌博和罹患神经官能症,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落魄租客。穿着一身西装、拎着商务手提包的他,脸颊凹陷,颧骨凸出,浑身都散发着脆弱敏感和颓废不安的气息,和演员本人明朗的形象大相径庭。

  剧中,时而独自背着藤椅走在荒郊野岭,时而蹙眉望向窗外,时而狠厉挥舞铁锤的袁午为了骗取父亲的养老金而选择藏尸,后续剧情中,他是否会做出更加离奇的举动,成为剧集悬念之一。

  现象级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中,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三位00后小演员自然流畅的演绎成为亮点。《消失的孩子》中,同样有表现出彩的00后演员——由刘琪锜饰演的许恩怀总是心事重重,欲言又止的表情背后似乎藏了无尽的秘密,有观众评价:“太不容易了,一位00后演员居然能够演绎出剧中角色的神秘莫测之感,只要她一出场,剧集的悬疑氛围就浓起来。”

  立意:聚焦社会现实

  透过悬疑的表象,探讨个人成长与家庭责任

  利用多线并行的叙事和悬念重重的剧情,《消失的孩子》不仅让观众沉浸式投入故事发展,还植入了许多值得观众挖掘的内容,诸如,原生家庭的教育氛围、独居女性的生活安全、“废柴”青年的边缘化等社会问题,都通过编剧的表达得以在剧中展示。

  例如,杨莫、许恩怀、袁午三者背后折射出“束缚自由、亲情缺失、过度溺爱”三种不同的畸形家庭教育模式。《消失的孩子》努力通过悬疑的表象,探讨个人成长与家庭责任的深层问题:对于杨莫来说,父母的爱成了让他失去自由的枷锁,母亲一味地“鸡娃”心态,让杨莫在作业和课外班的巨大压力下无法喘息,而父亲杨远无法说服强势的妻子,答应带杨莫出去玩的承诺屡屡落空,一次次言而无信让杨莫的内心饱受伤害。对于单亲家庭的许恩怀来说,她乖巧懂事、成绩优异,是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但这背后包含了许多被迫成长的无奈,由于母亲的缺位和父亲的忙碌冷漠,让长期缺少家庭温暖的她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越发贪恋家庭的温暖。

  而袁午尽管已是成年人,但心智思想却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从上大学到结婚生子,包办一切的母亲让他丧失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在罹患疾病后,更是无法参与普通的社会生活。而发生这一切的根源,正是原生家庭对他长久以来的过度溺爱。

  另外,作为一部社会派推理作品,《消失的孩子》给观众展现了多面人性视角,剧中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似乎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杨远、袁午、林楚萍、张叶等重要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杨远表面软弱内心却坚韧有担当;袁午看似体面孝顺内心却懦弱、麻木不堪;林楚萍表面柔弱怯懦内心却勇敢强大……剧中人物都有自己的苦衷和压力,而面对生活难题的不同态度,也决定了他们未来的结局走向。难怪网友纷纷感叹:“一切都是事出有因,每一个角色都不容易”“没有完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性格决定命运”……

  【声音】

  居无间:一部国产剧同时具备现实性、悬疑性与社会性挺难得了。演员们的表演都不错,李晟与李斯丹妮挺亮眼。不足之处是,回溯时的镜头重复过多,其实可以对观众多点信心。

  山风不语:国产悬疑剧到了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趋同了,这个剧的突围点就在于平凡生活里的惊雷,也许只是在某个平凡的早晨,一个孩子就失踪了,把人从生活拉入悬疑,让人反思,或许我们的生活本就是悬疑剧的一部分呢。

  momo:看过原著《海葵》,更新的几集看下来剧情流畅,很有悬疑剧那味儿,主角团队原声好评,剧组很尊重观众,服化道都非常地接地气。佟大为就不用说了,一直都是演技在线的好演员。最大的惊喜是魏晨,看完小说以后我想了很久,袁午这样的角色还有谁能演,结果万万没想到魏晨这次演的袁午,颠覆了我对他的印象。另外,他为了塑造角色还暴瘦了。

  英俊的兔酱:很贴近现实的悬疑剧,想起我们家楼上也是标准的杨莫家庭标配,夫妻俩天天为了孩子吵架,所以代入感也就更强。

  (观众评论来自豆瓣)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