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土木之上的权力游戏

来源:北京晚报2022-09-17 10:18

  作者:肖 浩

  《权力与建筑》 [英]迪耶·萨迪奇著 吴真贞译重庆出版社

  人类自脱离原始社会起便与建筑密不可分。建筑本是人类遮风挡雨的寄居之所,而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建筑也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与创新变革。通常人们习惯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观看建筑,却很少深思是我们影响了建筑,还是建筑影响了我们,难道现代建筑只是与文化、艺术相关吗?英国知名建筑评论家迪耶·萨迪奇通过《权力与建筑》这本书,以第三帝国总理府、美国总统图书馆、水晶大教堂、世贸双子塔等知名建筑背后的故事,为人们讲述人类对权力的崇拜是如何通过建筑表达,建筑如何创造了我们。

  “建筑关乎权力”,是整本书的核心。作者将建筑作为权力这一抽象名词的可视化实体,当人们用“伟大”“宏伟”“壮观”等词语描述某些建筑时,其背后往往是阶级差距带来的权力震慑,人们通过视觉,进入到对权力的感慨中。

  建筑为什么而建?如何建成?有什么意义?作者在追问中,寻找到了建筑背后被权力文化所牵扯的线索。作者援引历史、地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证明了建筑表达的第一语言是权力,之后才是美与艺术。有些城市打造奇形怪状的摩天大楼,有些地方塑造自己的历史形象,有些地方以庄重严肃塑造自己的建筑群,这些无疑都是在宣扬自己的身份认同与打造本地城市在国家甚至世界上的地位,这种用建筑表达财富与权力的行为,在世界各地均是如此。

  希特勒便是一例——作者认为希特勒绝对是权力的崇拜者,非常喜爱用建筑体现他的权力,甚至在欧洲还未完全在他掌控之下时,改造欧洲、改造柏林的日耳曼尼亚计划就已经有了蓝图。他急迫地希望用现代的力量重修罗马式的首都,借以说明他的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继承的关系,向世界彰显他作为欧洲统治者的权力。

  1937年,希特勒在纳粹建党纪念日上宣告:“打造新建筑是为了巩固我们的新政权!敌人也许会猜到这一点,但我们的人民必须要明白这一点。”他认为伟大的建筑是医治德国人民自卑感的良药,要想教育人民就要拿出让人民感到自豪的实物,这不是为了炫耀,而是给人民灌输信心。正是在这些思想下,他开始对柏林进行改造。

  希特勒在掌权后,曾在构想中无视旧柏林。他认为新的日耳曼尼亚将会抛弃旧柏林市中心的皇宫、新教大教堂、卢斯特花园,创造一个由政府大楼、商业区组成的新中心。新柏林的中轴线一端是比法国巴黎还要高大气派的凯旋门,另一端则是一座顶部有着一只巨大的雄鹰,爪下是一个以巨大的地球仪为穹顶的大教堂。这条中轴线的东侧是旧的德国国会大厦,另外一边则是最高司令部和新宫殿。他构建的新柏林两条轴线并非单一的直线,各部分围绕着巨大的广场和大型标志性建筑。设计总负责人施佩尔将新总理府放置在两条轴线交会之处,作者直言这不像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大型检阅场。希特勒曾提到,他决心将柏林打造成一个“就算是外地来的农夫,也会被大会堂感动”的城市。因此,没有设计规划经验的施佩尔,在设计城市时,只想到了一种解释,就是为了让人们歌颂这座城市,歌颂这个“伟大”的政权。

  打造罗马城的念头,为什么让人们感到不安?因为这项工程背后的权力意识太浓重了,如果这项计划完成,则代表希特勒成功了。这项工程即使后人可以彻底拆除每一座单体建筑,中轴线上也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如此巨大的体量必然能让人们猜出希特勒的意图。希特勒的建筑代表着他追逐权力、征服他人的欲望,这既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宣传战,也是他塑造的德国梦。正如设计师施佩尔写道:“即便有朝一日所有的史料都消失了,历史学家依然可以从第三帝国的建筑中读出希特勒统治全世界的计划。”

  如今,这些建筑残片已经失去了当初的意义,但是我们仍能从中读出某种特定的物质表达。用建筑清晰表达权力的意识,是古今权贵彰显自我意识的外在表达。我们看中国的历史,建筑的权力意识不言而喻。为什么项羽要烧毁阿房宫,为什么黄巢要毁掉长安城,为什么历代君王都知道大兴土木的危害却仍要打造超越历史的庞大宫殿。李自成灭亡明朝离开京城时想毁掉紫禁城,而满人入主中原时是保护紫禁城,这背后仍是权力意识,前者是表明新政权和旧政权的决裂,后者表明新政权与旧政权的继承关系,这无一不是在权力的符号下理解建筑与人类的关系。

  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建筑的目的为服务公众。我们也能看到各种建筑师所谓艺术性的表达,但作者无情指出无论身处何种文化,建筑师想要获得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权力影响,有时需要和权贵搭上关系,“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掌握建筑资源的,除了权贵别无他人,不惜一切代价获得建筑机会,已经成为建筑师无法逃脱的宿命”。

  尼采曾说:“在建筑中,人的自豪感、人对万有引力的胜利和追求权力的意志都呈现出看得见的形状。建筑是一种权力的雄辩术。”与其说建筑师在追求自己伟大的作品,不如说建筑师在实现他人的伟大时成就了自己。这本书打破了建筑与文化、艺术颇有些天真的关联,告诉我们只有当权力意识真正褪去之后,文化与艺术才会成为建筑的存在价值。(肖 浩)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