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法治剧中的人世冷暖

来源:齐鲁晚报2022-09-25 10:08

  作者:刘雨涵

  又一部大剧来了。刚刚开播的《底线》是荧屏上少有的司法题材剧集,它肩负着大命题,要全景式展现我国在司法改革领域的最新成果,诠释好新时代法官的职责使命,同时还要传播普及法律知识。但是,《底线》巧妙地以小切口进入,一个个案件,是包裹着人性七情六欲的小事情;一位位法官,也是经历着人世冷暖的小人物。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底线》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收视的一路领跑,证明了《底线》以小见大的创作思路是正确的、有效的。做出观众喜爱看的“命题作文”,考验着当代影视创作者的智慧和担当。

  多年以来,司法题材的国产影视作品非常少。《底线》导演刘国彤表示,他们在去年6月份才接到这个创作任务,他当时非常忐忑,而且非常没有底气。“因为法院和法官对我来说非常陌生,有种天生的敬畏感。”几经探讨之后,他们坚定了创作方向,就是要拍出有温度的、鲜活的法官形象,拍出一部极具真实感和烟火气息的温暖现实主义法治剧。

  《底线》以中国三代法院人发扬法院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为联结纽带,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有说有笑的法官形象,让法官形象迅速进入观众视野。剧中,靳东饰演的方远是基层区法院立案庭庭长,他操着一口“塑料普通话”,幽默、热情、爱唠叨,同时又富有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下属送他“方婶儿”的称号他也乐得接受,被调侃“看大门的”他也不生气。这样一个充满人情味、接地气的法官,区别于靳东以前饰演的精英形象,也是过往没有出现过的法院人形象。

  《底线》中,方远的形象体现了一名基层法官经历的酸甜苦辣。他会有委屈,在抚养权再审案件中,由于相信了孩子的谎言,他的判决在再审中被推翻。回到家里,他抱着老婆呜呜痛哭,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百般抚慰的孩子要对他撒谎。剧中借其他角色之口发出疑问:“老百姓有不公平的事找到法院说理,法官遇到不公平的事找谁说理?”他也会有挣扎,当律所抛来七位数薪酬的橄榄枝,方远也无法做到完全不为所动。他还会有迷茫,“一个案子接着一个案子。没日没夜地干,有意义吗?”师父开导他说,因为没有天下无讼那样完美无缺的世界,所以就永远需要法官,而法官就是“给社会治病的人”。

  除了方远,还有一批不同的法院人,构成了星城区法院的日常。成毅脱掉了古偶美男的外衣,顶着朴素的瓜皮头,说着带有方言口音的原声台词,在剧中饰演新人法助周亦安,和方远有许多有趣的师徒互动。蔡文静饰演最高法研究室的年轻女干部叶芯,理智严谨的她被称为“法条姐”。王劲松饰演庭长陈康,他与方远的“闺蜜”情贡献了前期的最大笑点。两人在老院长面前挨训时,一会儿互揪衣袖求助,一会儿联手表演擦桌子,上演了小学生级别的搞笑画面。直爽又爱八卦的王姐,一开始由于理念不合而与叶芯针锋相对,后来通过判例心服口服,两人又开始“商业互吹”。

  《底线》所传递出的氛围既是团结活泼的,也是严肃紧张的。正剧不耽误插科打诨,喜剧也不影响专业办案。《底线》以一个个案件为剧情推进器,不仅是无缝衔接,还多案并行,丝毫没有拖泥带水。在雷星宇的“辱母伤人案”中,探讨了对于正当防卫的界定,同时也在思考情理与法理如何得兼。在网络女主播骆优优猝死案中,表面上是在讨论劳动仲裁,实则是对于重男轻女家庭的反思。

  在一桩桩案件的审理判决过程中,既有复杂人性和社会百态的展现,也向观众普及了我国司法改革的最新成果和法治理念的转变。比如反性骚扰入典就是立法改革的一大亮点,民法典规定,性骚扰是属于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的范畴。剧中将其体现在李芳凝诉性骚扰一案中,当被告律师质问“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说,现在才说”,李芳凝铿锵有力地回答,“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有权利不高兴,我都有权利不愿意,不是我太敏感,是他们太随便!”最终原告被判胜诉,王姐感叹说,“按照以前,息事宁人是对当事人最好的保护。现在法律环境变了,大家的法治观念增强,再按照以前的老办法就办不好案子了。”

  《底线》不仅有着与时俱进的前瞻性,同时也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当被记者问及司法审判是否会迫于网络压力,方远坚定地表示,“我们欢迎舆论监督,但不会接受舆论审判”。“审判不是为了报复恶,而是为了提振善”“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案件里回响”,这些借剧中法官之口说出的肺腑之言,在观众心中激荡起司法自信。

  虽然才播出了十几集内容,但是能够感受到《底线》扎实的创作态度。在开拍之前,主创团队进行了十余次采风,走访全国60余家法院、200多名法院工作者,收集整理500多例案件,剧本前后修改了20稿。在开机前两个月,主演们就进入法院沉浸式体验生活,与法官们同吃同行,不但旁听庭审,组织模拟法庭开庭,甚至在法官的指导下真实地去调解,和当事人面对面地交流。该剧文学总监王凯表示,“采风决不能是三五天的走马观花,一定要不骄不躁在生活里浸泡。”他们在一对一的采风中,不会直接问工作、案件,而是从法院工作者手机屏保上的孩子照片、他们的衣服和饰品来切入,暂时放下“目的性”,才能换来被采访者滔滔不绝的故事经历和职业感悟。

  导演刘国彤称,“我们不需要完美的虚假,真实是最有力量的!”他希望这部剧能让广大群众意识到,关键时刻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也希望大家看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对自己的言行有所约束。“我们更想呼唤人与人之间能少一些冲突,少一些抱怨,多一份真诚友善,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刘雨涵)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脐带》:流浪在失落与新生之地

  • 安抚与重建:《铃芽之旅》的情感诗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