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画铸金秋

来源:北京晚报2022-10-05 10:27

  作者:王秉良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天,正适合走出去,野趣处处好时节,看层林尽染,果实压弯枝条。不过,历代画家常以秋入画,秋色的缤纷绚丽与丰饶多姿,在名画中亦可寻见。品画中金秋,思绪也仿佛会飘得很远,很远……

  《秋柳双鸦图》南宋 梁楷

  扑枣图 宋 佚名

  季节太极

  秋分那天,正好看到梁楷的《秋柳双鸦图》,它的画面和秋分这个节气多么相称啊。梁楷也真是个脑回路清奇、审美意识前卫的画家,这幅画的构图分明就是一幅太极图。画面绘制在团形的纨扇上,一株干枯的衰柳,只剩了一枝细细的枝杈向上伸出,垂下来三条柔丝临风摇曳,柳枝的弧度正像太极图的阴阳界面一样,把画面一分为二。柳枝两侧,上下各有一只飞鸦,左边的鸦鸟处在画面左下角,正展翅向上,右边的则在右上角飞鸣,二者正在太极图“阴阳鱼”的“鱼眼”位置。画的右下端,还有一轮黯淡的圆月,它不是留白形成的明月,而是用墨晕染出来,充满实相的月亮,于是显得离我们特别近,显得幽邃而洪荒。这简净的画面里,既流露出萧索的气象,又有着灵动的生机。从画的幅面形式,到画中的物象,都呈现圆弧线条,让人想到圆融、流转,想到生生不息。

  秋分,白昼黑夜一样长,天气冷暖正宜人,是一年中最平衡的日子,正像太极图一样均衡。

  北京的清晨,已是越来越凉。天高远而辽阔,几丝云像被轻风撕扯了,一丝一缕的,不能成团。树木草地都还绿意正浓,尚没到各色秋叶缤纷绚烂的时节。老家人说:“二八月,穿啥的都有。”可不是吗,青年男女尽有穿短袖衣衫的,骑着电车的快递小哥为了抵御风寒,衣装已经像是冬天的穿戴了。走在路上,想着这个时节的情状,不免心神有些恍惚。长安街畔的上班路上,可能不容易发现秋的意味吧?空气和天空,是秋的感觉了,但合乎想象的金秋,却不是眼前的景象啊,今年的秋天来得有点迟。

  去年立冬那天,下了第一场雪,那时却正是秋意正浓的时候。雪后,火红的枫叶映衬着皎洁的白雪,可把大家乐疯了。

  前年的国庆节假期,我和家人去爬了河北涞源的白石山,山顶长满了层层叠叠的红桦林,树叶都已经落尽,我们与最绚丽的秋色失之交臂,一边爬山一边满是遗憾。我知道,现在的白石山上,肯定是一片金色,层林尽染,像延参法师赞美的人生一样“辉煌”。

  又看到河南老家的堂哥在抖音里晒出来,他正驾驶着花生收割机在田间地头奔忙呢。机器过处,白亮亮的花生果子,像叽叽喳喳从校门里涌出的成群学童,一团团从土地里腾跃而出。

  哦,秋天其实并没有延期,她在山林里,在田园里。其实,也在我们身边、身上呢。天地轮转,是无私的,就像太极一样,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阴和阳此消彼长,在动物、植物身上,在山川、河流、云霞中间,变幻着,冲突着,交融着,总会来,也总要去。

  绚烂世界

  这时节,在更北的北方,秋意已经很浓了,就和我想象中的白石山红桦林一样“辉煌”,像五代时契丹佚名画家的《丹枫呦鹿图》一样绚烂。

  我第一次看到《丹枫呦鹿图》,就被深深震撼了。我们汉民族的古画中,也有色彩鲜艳的金碧山水,但我从没见过这样绚烂的场景。树木密密匝匝,几乎密不透风,金黄、粉红、暗褐、淡白、墨绿,各种颜色缤纷交错,让人目眩神驰。林间的空地上,几头鹿正在休憩。树林左边,不知有什么异常的动静,鹿群都机警地一齐掉头看过去……

  森林中,各种树木恣肆放射着生命的光华,林间的生灵凝神的一瞬间,集聚了生命的活力,再有一点异动,他们就会如离弦之箭一样发足狂奔,消失在莽莽苍苍的深林中。

  千年前北方的秋日山林,让我十分想走进去,就做那个不小心踩断了地上的枯枝,触发了鹿群回眸的人。

  我想到了纪录片《犴达罕》,契丹的后裔鄂温克人正在失去自己的游牧文化,在无可挽回的历史车轮面前,文明总会更替,那个因此深沉痛苦的主人公维佳,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还记得/我乘着桦皮船沿敖鲁古雅河而下/来到激流河/激流河的两岸/一面日出一面日落/他们乘坐桦皮船赞美/东方的日出/西方的日落/他们用歌声赞美辉煌的宇宙/赞美大兴安岭的月夜。”

  大兴安岭的秋色,现在也一定像《丹枫呦鹿图》里一样,华美得如交响曲,交响曲的回响之中,日出日落,永无休止。

  丹枫呦鹿图 辽 佚名

  幸福秋实

  此时,在我的中原老家,枣已经红了,不知孩童们是否还像我小时候那样,眼馋着枝头那甜蜜的果实呢?

  宋代佚名画家的《扑枣图》里,墙角的枣树果实累累,七个活泼可爱的儿童正在摘枣子。他们有的脚踩凳子,伸手去摘;有的头顶托盘,等着去接;有的俯下身子捡,有的用衣服的前襟兜,有的已经装满了自己的小罐。这棵枣树可真是丰产啊,孩子们都有那么多收获了,树上的枣子却还是密如繁星呢。

  我的老家延津县,历史上曾长期被称作“酸枣县”,枣是我最熟悉、最亲切的水果。那时候,家家院子里都会种几棵枣树,别的水果却并不多见。邻村半坡店有一棵古酸枣树,甚至传说是秦朝时种下的。我记得每一棵枣树上枣子的不同味道。我家东院的狗牙枣,酸酸甜甜;压水井旁的铃枣,大而脆甜;菜园里老坟头的枣,尖细修长,是最甜的,我问奶奶它叫什么名字,奶奶说,叫“老婆儿脚趾头”。那棵树早就被刨掉了,我再没见过这种枣子,再也没吃过那么甜的枣子。

  还记得妈妈说:“你小时候,上树去摘枣,还把最红的几颗拿给我吃。”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这一点点的回馈,就让她珍存在心里,几十年了都不曾忘记。

  我家院墙边的那棵枣树,成熟时果子一嘟噜一串的,好像要把树枝压断。每每看到枣子,我就想到甜蜜,想到丰收。

  今年的秋分日,也是第5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华北的广阔天地里,农民都正忙着秋收。我为画家李自刚先生的系列油画《家园·24节气》配了24首诗。《秋分染金》画上,黄澄澄的玉米堆积如山,一头毛驴正在拉磨,秀美的农家少女手捧簸箕,在石磨前忙碌,画面令人灵感忽来:

  暑去寒来二气衡,晨昏昼夜亦均平。

  几枝丹桂馨香远,数朵黄菊韵调清。

  驱策毛驴方拽磨,撒播小麦又勤耕。

  休嗟稼穑终朝苦,且喜仓廒尽满盈。

  家里的院子都已经翻新,枣树没有了,种了两棵石榴树。这时节,院子里堆满了玉米,石榴像火红的灯笼一样挂满了枝头。妈妈电话里说:“今年的石榴又结了很多,还有好些‘对对连’‘三对连’呢,老想着你们也回不来,也吃不到。”

  和谐家园

  在江南,现在正是螃蟹肥美的时候。“秋风起,蟹脚痒”,螃蟹们正处在生命的盛年。

  宋代佚名画家画的《荷蟹图》上,一只团脐雌蟹伏于一片枯黄的荷叶上,荷叶半浸在池水中,螃蟹就像抱着一个倒扣的碗,稳稳地盘踞着。它的身边,红蓼和蒲草错杂,浮萍和水藻点缀,在这样水草丰美的小天地里,它优哉游哉,自得其乐。

  沈周、徐渭画的螃蟹,都有蟹螯钳着芦苇的情景,这其实谐音着“二甲传胪”、金榜题名的好彩头。科举时代,会试第一名叫会元,二甲第一名就叫传胪。在民俗文化里,因为螃蟹有八只脚,所以有“八方来财”的寓意。它形象威猛,一身盔甲,总是横着走,所以又有“横行天下”的寓意。

  形貌丑陋的螃蟹,却是许多人的心头至爱。它在江南美食界的地位简直无与伦比。明代李贽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晋朝的毕卓更是把饮酒食蟹当成了人生最高追求,他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荷蟹”谐音“和谐”,喜欢在画中玩“谐音梗”的古人,不知道有没有这层意思。放舟五湖,持螯饮酒,是人生自由的象征。但螃蟹可不这么想,它不愿被诗人美化,只想在江湖间随意地横着走。

  秋分,这个最阴阳、最均衡的时节,很快就会被寒露打破。时光的太极图运转不休,叶子会黄、会落,又有新的一番轮回。即使如此,我还是珍重今秋,毕竟,今年的树木里面,保留的是今年的一圈年轮。(王秉良)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