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荡发荡发,金风玉露鹊桥仙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荡发荡发,金风玉露鹊桥仙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2-10-14 09:44

  作者:苏七七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写作前的经验是最可珍贵的,生活未被书写入侵,一气浑成,不被作为“素材”来观察与掂量,保存了最原初最真切的感知。萧耳写《鹊桥仙》时,已是一个成熟的写作者,写小说,也写各式各样的随笔,文化的,艺术的,历史地理的,有一种兼容并蓄又摇曳生姿的个人风格。但一直到《鹊桥仙》,她才动用了自己最珍贵的经验——故乡的,少年的,这是她的世界观与感受力的源头。而此时此刻,她有充分的阅历、思想与技巧,来梳理这个小世界的经络与纹理,少小时,她是这个小世界里一个深受宠爱的独生女儿,而追怀时,她发现自己对这个小世界的眷恋,亦如同小镇长桥的倒影,日夕相随。

  《鹊桥仙》从女主人公陈易知的梦写起,“少女思春,河边一梦”,时间是20世纪的80年代。作为怀旧的对象,栖镇并不是一个农业社会的乡村,对栖镇的怀旧,不是对自然的怀旧。位于京杭大运河主干道的栖镇,工商业的肇始远在百年之前,依托于稻米和蚕桑,水路与船运,小镇自足且并不封闭。陈易知的祖辈是船工上岸,到父亲一辈,已经对栖镇有坚定的自信自豪。读者在《鹊桥仙》里,也时时能看到对“老底子”的回顾,陈易知们的“小辰光”(小时候)和余韵犹存的“老底子”重合在一起,是这些“发小”们的情感故园,有茧子的气味,有烘青豆和刺毛肉圆的味道,远足路过的破庙,回收站拾来的诗词,街头巷尾传来的一句越剧昆曲,这物质与文化的混合物,因为是在一种缓慢节奏中逐渐团合而成的。少女陈易知入睡时听的不是晚鸦的啼叫,而是轮船的汽笛声,它不是诗词中的古代江南,是从听说的“近现代”到亲历的“当代”的江南。

  这个“当代”,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20年代,少年把臂同游的发小们,青年时代四散于各自的人生道路,去了省城,去了北京上海,去了深圳香港,去了美国新西兰,等到结婚生子经济稳定各有安身立命之处时,方明白自己是幸运的一代,不甚用心地就领受了时代的馈赠。他们重聚于栖镇河边,“荡发荡发”,随便走走,随便聊点什么。荡发,就是很去中心的一个词,自由,发散,漫无目的,就像是“内卷”的反义词。

  这个词在小说里出现的次数极多,而且整个小说,也有着同样的“荡发荡发”的风格,经行之处,出来一个人物,出来一个故事,而又在岁月流逝之中,时隐时现,彼此交织映照。在这种荡发里,有一种独特的亲密感——人与环境之间有深深情感,人与人之间亦有深深情感,儿时照片中的四个人,陈易知、何易从、靳天、戴正,和他们的朋友们恋人们家人们,组成了一个如同大观园般的世界。

  与现代主义之后的小说习惯于表达个体的孤独与个体间的疏离不同,《鹊桥仙》从《金瓶梅》《红楼梦》《海上花列传》这样的文学传统而来,在共同的“风俗”之中,也即一种物质与文化的语境之中,达成一种从生活习惯到身体距离的彼此亲昵。这种亲昵不完全因为爱情与情欲,比如小说中的何易从,他从小镇的中学出发,杭州读本科,北京读硕博,然后去了美国,娶妻生女,是上一代小镇做题家的范本,他与妻子小简之间是从大学同学到夫妇,一路互相扶持,也是模范夫妻,但这个人物却总在回小镇时,与陈易知,与沈美枝,有着牵丝扳藤的纠葛。或者说,在这个小说,何易从与陈易知,与沈美枝,都有一种没有边界的亲昵,这种亲昵是前现代的,就像贾宝玉与姐姐妹妹们都亲昵一样。栖镇,如同大观园,如同有一个结界,在此之内既存留着纯真的少年情怀,又容许着更模糊的身体与道德边界。

  在这样的写法中,往往容易在作者的认可与读者的认可中产生缝隙,如宝二爷的何易从,如琏二爷的靳天,在小说文本所设置的语境内是自洽的,是被认可的,但读者能认可吗?在我的阅读体会里,作为男一女一的陈易知何易从,是不怎么有主角光环的,陈易知,成年后的部分流于平庸,按作者萧耳的说法,“知识分子人格束缚了她”;何易从,从小时候的孤僻性子到中年后的宝玉人设,缺乏一个让读者认同他的铺垫。他们之间没有宝玉与黛玉式的“心心相印”,易知的倾慕里,更多的是自我投射,易从的领受里,更多的是对红颜知己的相酬,他们之间的情感偏向于精神,但却缺乏足够的精神高度。但对于作者来说,这个精神高度某种意义是被有意克制的,她把栖镇少年们的成年生活写得更为现实主义。小说以青梅竹马的少年时光为底色,好感与试探里都尽是草长莺飞的青春气息,而长大成人后的情欲纷纷,不是在婚姻生活走向枯索,就是在过于轻易中走向放纵。共通的精神世界并不是易知易从的起点与核心,也没有精神生活作为他们的救赎,这不是这个小说试图给出的方向,《鹊桥仙》在青春一梦之后,更朝着世情小说的方向走,不设立生活之上的超越性想象,而是将生活本身视为全部,表象即是意义,弱化情节的因果关系,而在时间的荡发中呈现诸种可能。

  小说中最动人最饱满的故事,是靳天与许湘柳的爱情故事,码头与丝厂,桑林与乌篷船,他们热切的呼吸声里伴着运河的水声,刚刚从少年进入青年的身体,最纯粹的付出与期待,萧耳写的是江南小镇的爱情,但这样明媚的爱情是超越地域与时间的,像是从《诗经》里流传而来的。靳天这个人物似乎比何易从更有读者缘(路内的序里也说喜欢靳天这个人物),他这样最初最好的爱情,却被辜负了,于是读者总有对他的怜惜。同样,沈美枝也是个被辜负的人物,屡次遇人不淑,却总还是保持着温柔的天性。小说中有各样情事,或热烈,或婉曲,或世故,或低俗,但良人与美人的被辜负,永远是世情里最引人叹惋的篇章。

  《鹊桥仙》中许多小故事,前一个故事结束时,衍生着对照着又有了一个新的故事,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在布局时的用意和点染时的灵机。从世情小说的角度上看,《鹊桥仙》把自己约束在情事的范畴里,它可以有一个更宏阔的社会背景,但时间线上没有任何重要的社会事件,能带来更多社会暗面的人物,都只是点到即止,包括陈易知丈夫厅官陆韶的下马。但小说给这个婚姻设计了个有趣的起点:他们因为都不吃猪大肠而互生好感,但最后,却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在荡发荡发之间,栖镇迅速地萧条了,只有散仙戴正,留在这里开了个茶书馆,守着这一段时光。小说的最后部分,弦鼓声声匆促,各人再次风流云散,中年时光的再聚与惬意,像是《红楼梦》里海棠结社,热闹有时,消歇有时,转眼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后四十回,在《鹊桥仙》里很短,只是个匆匆交代,作者不忍对她的人物下狠手。

  《鹊桥仙》的独特的亲密感,会延伸到作者与读者之间,大弦嘈嘈如急语,小弦切切如私语。如果你坐在栖镇桥头听着水声看这本书,就像是听着“流言”。某种意义上,作者放弃了偏向知识分子的立场,不从批判中去寻找真相,而选择了一种更前现代的叙事方法,从故事中寻找真实,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这些人,它们需要在叙事中得以超越时间存在,而叙事的动心是情感,叙事的核心也是情感。对现实的把握来自于阅历,而诗意的流转来自于真情,这是《红楼梦》的余晖所光耀之处:将情感的意义放在最高处,将它作为时间的、地理的、人事的,一切存在的关联,而这样的观念与文学方法,此时此际,金风玉露,犹在《鹊桥仙》中回响。(苏七七)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捕捉公共议题,回归叙事本位:看微短剧何以强化公共表达

  • 《棋士》:非典型性善恶启示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