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节日“奇妙游”》靠什么持续“出圈”?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中国节日“奇妙游”》靠什么持续“出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2-11-03 21:24

  作者:张经武 王雯 

  作为2022年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收官之作,河南卫视《重阳奇妙游》如约而至、不负众望,带来《云窟万象》《国色天香》等精彩节目,为观众奉上了一场饕餮盛宴。至此,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整整走过两年历程。完成了对中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的两轮“活化”传承和利用。尽管春秋轮转,此去经年,但该节目并没有褪去光环,还能持续带来新的话题和关注。这让人称奇也引人思索:中国节日“奇妙游”,靠什么持续“出圈”? 

《中国节日“奇妙游”》靠什么持续“出圈”?

  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文化宇宙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号召,河南卫视中国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应用而生。该节目坚持以文化立魂、以专业立命的创作信条,深深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不止。与传统节日晚会不同,中国节日“奇妙游”摒弃了简单地以艺术表演图解节日文化的方式,通过叙事体现真实感、沉浸感和临场感,进而激发受众共情,引发观众共鸣。

  中国节日“奇妙游”以熟悉的叙事母题,引导观众走入节目核心,唤醒观众共同的节日文化记忆。以2022年《重阳奇妙游》为例,节目选取了“寻宝”的叙事母题,巧设激励事件,借唐小可与唐小竹寻“孟嘉的帽子”“王勃的笔”“心中的最美时光”和“陶渊明的桃花酒”四件宝物的过程,将舞台表演分为四大模块,引导观众在舞台连续性文本中畅游,带来极具趣味性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节目还在叙事中将“寻宝”与“寻家”的主题进行关联隐喻,在趣味审美中道出重阳佳节登高思归的文化意旨。

  中国节日“奇妙游”节目还突破了传统节日晚会“主持人+舞台表演”的创作模式,采用“情景剧+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以“剧式表达”所具有的真实、沉浸、临场魅力,在潜移默化之中消弭表演者与观看者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和身份距离,给观众带来强有力的心灵冲击。在2021年《七夕奇妙游》中,唐小天穿越到大唐神都洛阳,在与月老的嬉戏对话中,相继呈现出昆曲《牡丹亭》、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豫剧《白蛇传》舞台艺术,上演了一首又一首的千古爱情绝唱。此时,观众穿越时空,摆脱了千年后旁观者的身份,成为了彼时他们爱情故事的见证者。

  中国节日“奇妙游”还与科技共谋,精心打造具备沉浸感的叙事空间,帮助观众更好地进行“文化神游”。系列节目在服装、布景和音乐上煞费苦心,讲东都洛阳,便让演员身着唐制襦裙,眉间点上花钿,漫步在坊市大街中;讲诗人屈原,演员们束起高发髻,于山水间饮酒,在庙堂上惆怅。此外,节目还通过5G、AR、VR以及裸眼3D等先进技术,打造出想象与现实兼具的“拟像”场域,让观众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节日“奇妙游”致力于深挖互文叙事的可能性,于微观处打造“唐宫宇宙”,在宏观上打造中华节日文化宇宙,以期同观众建立观看契约,提高受众黏着度。从微观上来说,该节目以出圈之作《唐宫夜宴》中的唐佣为中心,衍生出戏班台柱唐小可、医圣后代唐小竹、重臣之女唐小月等人。借助人物之口,讲述叙事母题;借角色之眼,尽收文化光影。从宏观上来说,传统佳节成了“奇妙游”的创作准则,每逢节日,故事主角跨越时空,与华夏儿女共感共思共祝愿。 

  强调多元融合,突破圈层壁垒

  中国节日“奇妙游”强调多元融合,并以此突破圈层壁垒,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多元融合主要体现在科技与文化融合、观众审美需求融合以及媒介传播手段融合三个方面。

  首先强调文化筑基与科技赋能。通过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打破古今壁垒,克服文化“抽象玄奥”“养在深闺人不识”等困境与刻板印象,化抽象为具象,变概念为意象,凸显文化之美。如以钧瓷窑上舞展现窑变过程,以龙门窟下蹈诠释石刻文化,以入河图之境述说大宋都城开封繁华,以登高山之巅抒写李白豪逸傲气,以潜洛水之深展示神女婀娜多姿,以赏星雨之华讲述牛郎织女不朽爱情。

  中国节日“奇妙游”还在寻求文化通约性与共同价值的基础上,融合不同年龄受众、国内外受众等不同观赏人群的多元审美需求,打破受众圈层区隔,实现了“圈内走出去”“圈外走进来”的跨圈层传播效果。如2022《端午奇妙游》就融合了喜剧、悲剧、武侠、爱情、主旋律等类型元素,将无能侠士之滑稽、忧国君子之悲愁、天下第一之争夺、思念恋人之忧思、驰骋沙场之壮烈融于一期节目,成就了一场老少咸宜、男女皆爱的文化视觉盛宴,在海内外各大传播平台广泛传播,广受好评。

  另外,作为新媒体技术的受益者,中国节日“奇妙游”注重媒介传播手段的融合,强调全媒体+融媒体+跨媒体的大视域建构,打破了新旧媒体区隔和媒介形式区隔,实现了传播效益的最大化。如《龙门金刚说》采用漫画+说唱的形式,消解了龙门金刚形象的庄严性,使其变成一个可爱的“纸片人”,拉近了观众与历史文化的距离。《豫见》更是将新潮的赛博朋克风同千年前的花木兰选段相结合,在鬼畜文化中展现女性地位的崛起这一时代特征。2021年《唐宫夜宴》火爆“出圈”后,河南卫视通过“全网征名、演员海选、剧本征集”等方式,将唐佣形象更换为邻家小妹。在这个过程中,网友成为了无偿的数字劳工,既参与到节目的前期创作中,又在节目播放中游走于整个文化宇宙,乐此不疲地寻找“彩蛋”,形成带有自我情感色彩的“二创”作品,起到了反哺节目的效果。 

  注重仪式传播,询唤价值认同

  仪式是人类社会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程式化的、不断重复的社会行为,它链接和转化着现实世界与象征世界,是文明接受者民族意识与集体记忆的载体。中国节日“奇妙游”在题材的选取上就极具仪式感。无论是阖家欢乐的春节,还是歌颂挚情的七夕,抑或登高而望的重阳,都伴随着华夏文明典型的仪式文化。在此基础上,节目力争再现古人佳节时分的风俗习惯,以此联结今人之思,助力大众在同一宇宙逍遥游。如《七夕奇妙游》中女子描黛青、贴花钿、点绛唇,《端午奇妙游》中的挂艾草、包粽子、赛龙舟等,力图唤起观众对美好文化传统的记忆。

  文化仪式不只是一种文化符号,还通过仪式过程营造了一种象征性公共空间,人们借此分享共同文化习俗、社会信仰和价值观念,探讨共同话题,达成更多共识,从而达到促进社会治理与进步的目标。2021《春节奇妙游》之后,盛唐气象再次走入大众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度获得华夏儿女的高度肯定,并纷纷表示要将此议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节日仪式传播不仅能消除时间隔阂,实现古今连接,让今人感古人之思,还能消除空间距离,让海内外的中国文化爱好者相聚一堂,打造“天涯若比邻”的美丽图景。《春节奇妙游》的家庭亲情、《清明奇妙游》的思故之情、《端午奇妙游》的爱国之情、《七夕奇妙游》的美丽爱情、《重阳奇妙游》的敬老之情等等都是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均体现了人类“真善美”的价值指向。中国节日“奇妙游”通过润物无声的艺术表达,以人文性询唤全人类的价值认同,编织着“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号召。我们有理由相信,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宝库,积极借鉴和发扬中国节日“奇妙游”类经典节目的实践智慧,未来一定能诞生出更多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佳作杰作,让文化强国建设一路蹄疾步稳,繁花似锦。 

  (作者张经武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雯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