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摇滚狂花》:当代新女性的人生奏鸣曲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摇滚狂花》:当代新女性的人生奏鸣曲

来源:北京日报2022-11-04 09:39

  作者:胡祥

  摇滚喜剧题材网剧《摇滚狂花》,以女性视角切入摇滚乐,又以摇滚乐细腻勾勒三代母女错综复杂的情感纠结,打破近年来国产女性题材剧的创作藩篱,在美剧化的叙事外衣下,包裹着结结实实的本土家庭伦理内核,因其够新、够硬、够爽的故事和手法,拍出了国产剧里少有的干脆利索劲儿,让人眼前一亮。

  首先是题材新。女性题材是近年来影视剧的创作热点,但女性音乐人题材的影视剧却非常少见,女性加摇滚题材则更是稀罕。国外尚有《摇滚学校》这样摇滚加喜剧的经典代表,《摇滚狂花》算是在题材上第一个吃了螃蟹。它打破了国内摇滚由男性统治的刻板印象,也打破了近年来媒体塑造的柔顺、甜美的女性音乐人形象。姚晨饰演的彭莱是曾经红极一时的摇滚明星,后来因为丈夫与乐队成员陈月出轨,愤而离婚后前往国外闯荡,但没想到混得不尽人意,还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直到她接到前夫去世、女儿无人照料的消息,才在十几年后仓皇回国。这个开场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一个顶着灿烂光环的时代宠儿,突然变成了被时代抛出的堕落酒鬼。开篇叙事是一种从上往下的急速下滑模式,而不是当下女性题材剧从卑微弱小走向强大的上升模式;是一种“自取毁灭”的悲观主义,而非“向阳生长”的乐观主义。接下来的剧情里,彭莱要面对早已情感生疏的叛逆女儿,还要面对早已分崩离析的乐队,面对早已呼啸而去的旧时光。无论是对女性个体境遇的描述、对女性的精神世界的探寻,还是对女性友人群体关系的构建,都不是近年来国产女性题材剧的套路,而是以一种“摇滚”的态度,走出了一条迥异的新路。

  其次是态度够硬。从开篇彭莱在演唱会上用吉他狠狠砸向了乐队成员陈月,这部作品就显出了一股“硬狠”的劲儿。年轻时面对出轨的丈夫,她不是低三下四、忍气吞声,而是决然离婚,痛撕渣男,自己坚决生下女儿;在美国酒吧演出,对于满怀恶意的男性观众她敢破口大骂;对待身体,她早已知道酗酒带来的巨大伤害,但是依然酒不离手,自暴自弃……而剧中最大的矛盾就集中在彭莱和女儿白天之间。如果说彭莱对待人生、对待音乐够狠够硬,那么白天则完美继承了她的基因。当彭莱消失了十四年回国后,白天用一盆冰冷的凉水迎接她。接下来还有相互往钥匙孔里灌胶水、烧床、拆门、扔衣服,直到最后,白天愤恨地将彭莱推下河,成为全剧高潮。这种尖锐对立、水火不容的母女关系,也是国产家庭伦理剧中非常少见的,但是又有很强的典型性,能看到不少日常生活的影子。只不过按一般国产剧的叙事模式,到剧集中间就已经母女抱头痛哭,然后和解——这种叙事符合观众对于荧屏上母亲温柔包容、女儿孝顺可人的要求和想象;而《摇滚狂花》中的母女对立一直到最后彭莱登上“超级大乐队”的选秀舞台,仍在继续——彭莱没有迎来彻底的母女和解。彭莱像一根始终拔不掉的鱼刺,像河流变道留在岸边的一颗枯石,这部作品从头到尾都保持了彭莱坚硬不服输的性格,这是非常难得的。

  最后是观感爽。之所以说这部剧披着美剧的外衣,主要是她的人物原型在国产影视作品中非常少见,而它采用的快节奏、类型化、喜剧化的叙事手法是非常西式的,加上12集的剧长,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爽剧”。这种爽,在于一种极致化的夸张叙事。特别是母女之间的战争,一步步升级,它将母女之间的矛盾外化为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纵火、推人下河。在观众看够了压抑甚至略显病态的母女关系后,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剧中几乎俯拾皆是,这种肆无忌惮的情绪释放就是一个个爽点。还有彭莱母亲作为一个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能够毫无顾忌地用酒瓶爆别人的头,女儿白天说退学就退学,彭莱砸坏选秀评委的汽车、在高档自助餐上偷鲍鱼、在音乐聚会上肆意醉酒呕吐……这些普通人不敢干的事,剧里的人信手拈来,但是丝毫不会引起什么特别严重的后果——这是一个几乎不用为自己行为负责的乌托邦世界。同时,彭莱有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崔、随叫随到的铁杆粉丝罗医生、殷勤大胆的吉他手安哲围绕身边,几乎不用为生存发愁,能任性做想做的事,成为一个具有强大漩涡吸力的中心——这些又是完全理想式的生活。于是,这种爽感成为双刃剑:对叙事来说是好事,对作品的意蕴和内涵来说,却是坏事。

  《摇滚狂花》是一部当代女性独立自强的激越奏鸣曲,它以反传统、反类型化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充满强烈的喜剧效果。它描摹了新女性近乎神话的快意人生,镌刻了理想消散下的失落灵魂,却也因此失之粗率、失之偏执、失之浮泛。好在结尾明显留下了创作第二季的尾巴,续集能否有所突破和升级,也让人期待。(胡祥)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本日公休》:理去“烦恼丝”,留得真情在

  • 韩松落: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