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人》:李六乙的舞台叙事长诗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听说 > 正文

《北京人》:李六乙的舞台叙事长诗

来源:北京日报2022-11-05 10:36

  作者:丛晓眉

  《北京人》剧照 李春光摄

  近日,终于在首都剧场看到了曹禺编剧、李六乙执导的话剧《北京人》。此前,这部戏被好友们不断提起,赞誉有加,早已成我耳中的传奇。

  此番演出,继2006年的首演与2012年的复演之后,暌违十载,由北京人艺新一代演员担纲主演,重现于首都剧场的舞台。全剧历时三个半小时,以精致的、极具隐喻象征的舞美,孤寂苍凉清冷悠长的音乐/音效,舒缓有致的节奏,细腻地呈现了衰败的时代里,一个没落家族凋敝的精神图景。它宛如一首冷峻的心理叙事长诗,丝丝入扣地将渐次登场的曾家三代人各自的内心世界铺展开来,并在彼此的情感与命运、利害与得失的诸多纠葛中,层层撕开语言的伪饰,现出人性的不同底色。观者跟随剧中人物的挣扎浮沉,经历了一场对深渊的凝视、对光的呼求。

  作为“造梦高手”的李六乙,舞美、灯光、音乐/音效编织精妙。从大幕拉开的那一刻起,那鬼才般的舞台呈现力就俘获了观者的目光。倾斜的舞台上,梁柱褪色的破败房屋与灰漆剥蚀的颓墙亭廊围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院落后方,一棵凋零的枯树旁,歪斜着一把残破的古椅,冷寂的灯光下,素白的院落萧索岑寂,放眼望去,一个满目疮痍、摇摇欲坠的旧世界,跃然台上。与此同时,院外传来的断断续续的鸽哨声间或混合着郁塞的轮轴声,由远而近,这独属于北平的声音,犹如叩门的风,陡然撞开记忆,将人带进那看似已是昨日的年代,以及那一群“久羁在暗屋里的病人”的生活中。

  就在这阴暗沉闷、形若牢笼的旧时代氛围中,大奶奶曾思懿带着睥睨傲慢粉墨登场,一场旷日纷杂的心理缠斗与人性争战的大戏,就此展开。对于曹禺先生这部重在呈现“人物生活状态”的戏剧力作,导演李六乙敏锐地把握住它的核心:它内在的戏剧张力,并非来自人物之间日常具体事件引发的表面冲突,而是将呈现的重点,放在这种冲突背后人物彼此心理的冲撞与各自内心的行进轨迹,从而将命运的草蛇灰线,伏脉于舞台时间的流逝中。为此,他采用了极为缓慢的叙事节奏,并大胆地将那些角色心理冲突的时刻,停顿凝固成灵魂的“严重的时刻”——或辅以恰切的音乐,或采用无声的静默,再佐以精妙的灯光,把角色内心的波澜起伏,定格成不同面相的人性切片,掀开了人性幽深复杂的面目。在诗意流转中,意味深长,直抵人心。与此相应的,还有演员的行走、奔跑、抚琴、端坐、相谈、凝望,在导演的精心调度下,皆浑然一体地化为这首叙事长诗的忧郁调性,令台下的观者与舞台上的人物在共同经历了人性沉沦的漫长压抑后,油然转向对生与死的叩问:是在无尽无觉的等待中苟活,还是挣脱黑暗拥抱新生?剧末,当饱受欺凌、始而寄望于情感信仰而隐忍求活、终于信仰幻灭却灵魂醒来站立求生的愫方,与瑞贞手挽手走下台口、走向观众时,她们神情笃定,沐光而行,把身后那些仍困在精神的泥淖里扶危柱而喘息的他人,留在了摇摇欲坠的黑暗中。那一刻,潸然泪目,劈面而来的分明是主创者们温暖的怀抱,精神的相拥。

  这一版《北京人》,令人惊喜的还有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没有小角色,只有好演员”,于他们而言,实至名归。每个人物都仿佛自带角色的气场,甫一出场,就已进入各自的精神空间,宿命般地走向命运。卢芳的表演已臻于化境,举手投足皆与角色水乳交融,仿佛愫方这个角色,是专为她而生;苗驰的曾文清,清俊儒雅、仁柔寡断、萎靡不振,早已在沉滞懒散中丧失了魂魄,虽生犹死,毁灭只是迟早;雷佳的江泰,暴烈浮躁不乏直率公道,虽不甘于困顿的人生,却又在自怨自艾中放纵自我、无力自救,成为时代的弃婴,与袁任敢中秋夜谈的那场戏,雷佳的表演收放自如,一气呵成且层次清晰,着实令人激赏;原雨的曾思懿,精于算计、褊狭诡诈、尖酸刻薄中透着怨毒,密集的台词中尤显节奏感的出挑;还有邹健的曾皓、李京旭的曾庭、杨懿的瑞贞等,无不各有其彩,有这些好演员在,这个舞台就值得期待。

  如果说,剧作家的非凡在于以深刻的洞察“将一个时代最本质、最疼痛的问题,化作象征性形象之间直接的精神冲突,抛却末节而切中要害地,袭击并拥抱读者、观众的心”,那么,导演的杰出则在于将这一切以独特的舞台美学淋漓呈现的同时,还敏锐地为剧作注入当下的因子,丰富并深化剧作的生命价值,使之在不断的新生中永续。而这一超越性的精神探索与努力,尖锐而诗意地弥漫于《北京人》的舞台时空里,激活心灵的触角,使我们得以触摸历史与时间的褶皱里隐藏的暗影,在心灵的自由中,迎向光之所在。

  斗转星移,曹禺先生写出这部剧作已然八十余载。“整天是愁死,愁生,愁自己的事业没有发展,愁精神上没有出路,愁活着没有饭吃,愁死了没有棺材睡。整天地希望,希望,而永远没有希望”(曹禺语),在轮回中复写着人性与命运的哀歌,是这出戏带给我的思想冲击,让我意识到,唯有怀抱一颗自由而舒展的灵魂,走向心之所往的新生,我们才能在死去的时候,归还最好的灵魂。

  观演前,些许忐忑。因有好友曾对我说:看李六乙的戏,绝非轻松惬意。他是那种能生生刺痛你,让你无法不审视内心的深渊、也不得不直面你与周遭世界精神冲撞的导演。对于这位擅长调动所有舞台语汇呈现剧作精髓的导演的作品,步入剧场前,最好能静下心来。观演时,不要错过舞台上的任何细节——小到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道具,细至舞台深处传来的若隐若现的音响,甚或剧中人物看似随意的行走、站位等。如是,便能经历一场心灵与审美的风暴,而这风暴的记忆会持续席卷在你此后的岁月里,随生命阅历的增加,凝成一把辨识良莠戏剧的标尺。

  走出剧场,在2022年深秋午夜的静寂中,只想对这位朋友说:“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丛晓眉)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