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策划推出系列短评,邀请专家学者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探讨,阐释文化自强的实现途径。
作者: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 周思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踔厉奋进,推出精品,文艺创作出现了新气象和新风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在大量蕴涵着攸关民众利益及情感诉求的文艺作品上。十年来,我们的文艺创作收获了辉煌成果。文艺家们用真心、动真情,积极投入到生产生活第一线,自觉融入火热生活,深刻感受老百姓的冷暖甘苦,不断推出凸显人民性的文艺作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他们发扬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启的革命传统,走进生活,走到基层,触摸老百姓一颗颗滚烫的心,聆听他们发自心底的肺腑之言。为了一个作品、一场演出、一支歌曲、一幅画作,他们与老百姓倾心交流,从中体会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思想,汲取文艺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在此基础上倾心创作,用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
文艺离不开人民,人民也需要文艺。唯有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艺家与人民群众双向互动的火热局面,是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不移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路线,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价值观的最佳途径,这必将推动新时代我国文艺创作的大繁荣与文化事业的大发展。
历史与现实的创作实践昭示我们,文艺创作的价值不只是满足人们的娱乐消费需求,还应该具有人性批判与灵魂净化的意义诉求。向下汲取生活艺术营养,向上提升精神境界。讲好中国故事,传达中国经验,塑造健全人格。因此,文艺家们一定要有高远的人文情怀,要以艺术审美形式,不断向人民群众传递先进文化理念,使文艺真正成为净化人们灵魂、提升精神境界的强大正能量。(周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