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掀开女性人生的一角

来源:北京晚报2022-11-27 10:29

  作者:李丹

  青年作家邹世奇的小说集《牧马河之夏》掀开了特定女性人生的一角。

  晚清禁缠足、兴女学,闺阁中人终于列诸经筳之侧,这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女性终于摆脱了身体残害和精神禁锢,得以跻身公共生活;一方面,女性又身体力行地承继了古老的文化认同,进入科举功名的系统之中。

  邹世奇笔下的女性大多是考试天梯中的胜者,却又因为性别不公而陷入某种生活和精神的困蹇。这些女性往往年轻聪慧,内心充满改变现状的渴望,却又深深受制于有形和无形的规约,无论《牧马河之夏》的竹青、《原点》中的何清如,还是《让我住在裙子里》的佟丽和《阳光绿萝》里的谢书雯,处境大抵如此。每一位女主角都处于“兰心蕙质——孤立无援”的对位关系之中,她们对自身原子状态最大的跨越,也只是发展出一段(往往)无疾而终的爱情,总体上看似谔谔,其实默默。

  《牧马河之夏》的篇什并非都指向踟蹰反顾,令人印象深刻的《琉璃》结尾写道,黄柳丽“今年才二十二岁,却已经结过婚、有了儿子,后面的日子全是属于她自己的了。也许人生如一幅长卷,之前不过是长长的引首,画芯要到此刻才在她面前徐徐展开,此后山山水水都将鲜明生动起来。”而黄柳丽又恰恰是一个只上过一年初中就闯荡世界的打工女孩。若将《琉璃》与前面提到了几篇对读,就不难发现,若是少了科举天梯的加持,女人们反倒又有了其他的可能。当知识女性还被圈禁在碗柜里的时候,江湖女性却又有了柳暗花明。

  邹世奇的小说既有对女性当下处境的深思,也有与古典时代的共鸣体悟,《雕栏玉砌应犹在》《犹恐相逢是梦中》两篇,以一种空灵旖旎的笔法,使史籍中寥寥数笔勾勒留痕的陈迹进行了恢复,虽说叙写的都是明代故事,却总有些晋唐韵味,《雕》写中山公子徐青君遇世变而没落,于东园躬耕自食,“少年时,这园于我是春花秋月,是朝晖夕阴;而今这园子于我仍是春花秋月、朝晖夕阴,但更是蔽身之所,是一粥一饭。”一如《世说新语》云“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犹》写秦淮妓家葛嫩生逢末世,却有幸与桐城孙临结成连理知己,慨而殉情殉国。令人想起《李章武传》所载王氏自陈“在冥录以来,都忘亲戚。但思君子之心,如平昔耳。”

  《牧马河之夏》既聚焦于对女性特质、女性困境的深入思考,又展现了多变的写作风格与多元的创作路向,而这又仅仅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集,显然,我们有理由对作者未来的创作报以更大的期许。(李丹)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酱园弄·悬案》:旧案重述的重心偏移与价值偏狭

  • 《长安的荔枝》:当历史厚重感消解于轻喜剧叙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