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乡村博物馆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乡村博物馆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1-29 09:42

  作者:黄敬惟 邹雅婷

  近年来,“文博热”席卷中华大地,在广袤的乡间,一座座乡村博物馆蓬勃生长,成为亮眼的人文景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乡村历史文化的载体,乡村博物馆在传承乡村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热潮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

  扎根乡土,留存文化记忆

  走进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东红村,一座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映入眼帘。在这个面积2.2平方公里的村落中,分布着8间乡村博物馆。舂米机、捕鱼船、纺车、煤油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展示着当地的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

  东红村历史悠久,村庄原始面貌保存较好,有百年以上古民居600多间。在2018年开展的“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中,东红村修缮恢复560余座古民居,维持其原有格局,以利用促保护,打造了“民俗嫁妆”“竹编家具”“龙舟文化”等8间各具特色的乡村博物馆。馆内的展品大多是“三清三拆三整治”时村民们清理出的农具、旧家具、日用品等,这些老物件在乡村博物馆中“变废为宝”,作为村史民俗的见证,让人们记住乡愁。

  在风景秀丽的浙江杭州超山风景区东园东侧,3座明清时期的徽派老房子静静矗立,这就是江楠糕版艺术馆,今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乡村博物馆名单中。这是一家专业收藏糕点制作模具的博物馆,藏品多达6000余件,除了常见的木质糕版,还有瓷质糕版、南唐年间的石质糕版等。馆内展览讲述了糕版与风土习俗的密切关系、糕版的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的糕版文化。

  博物馆二楼设有两间体验教室,观众在这里可以体验制作糕团。每逢中秋、重阳等重要的传统节日,馆内会举办用传统糕版制作糕点的活动。此外,江楠糕版艺术馆还在塘栖第一小学成立分馆,定制糕版文化系列课程,并培养小小讲解员,让孩子们了解江南水乡的民俗,感受糕版文化的魅力。

  “乡村博物馆作为乡村中的公共文化设施,连接乡村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的共同记忆,形成乡村的文化共同体。”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侯晓蕾对记者说,“乡村博物馆更强调‘以人为本’,强调从文物保护转向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文化保护实践,突出博物馆的体验功能、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

  文旅融合,带动乡村经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与建在城市里的考古类、艺术类博物馆不同,乡村博物馆聚焦于农业、农村、农民以及他们的需求,有助于增强农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让乡村的氛围更加和谐。”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认为,乡村博物馆具有复合型的功能定位,既是凝聚乡情民心的纽带,又是带动产业发展的平台。博物馆的建设及相关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

  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良山镇下保村的农耕文化展示馆,自2015年建成开馆后就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当地趁热打铁,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在参观展览的基础上,开发更多体验性项目,增强乡村旅游的趣味性。在农耕文化体验区,游客可以进行种菜、采摘、烧柴火等农事活动,感受土地翻耕、育秧、插秧、收割、入仓的全过程,体验打麻糍、切糖片、做米圆、酿米酒、做豆腐等农家乐项目。文旅融合带来了人气和商机,小小的村子一年能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2020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余元,大家心里乐开了花。

  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窑小镇,瓯忆文化博物馆是了解瓯窑历史、领略制瓷技艺的热门打卡地。馆内展示了500多件古今瓯窑瓷器,并开设非遗体验区,编制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开发了备受青少年欢迎的研学游路线。在近距离感受瓯窑文化的同时,游客还可以体验瓯绣、绸塑、糖画、永嘉麦饼等当地非遗项目。体验式消费的火爆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并为年轻人提供了留在当地发展的机会。不少年轻人来到博物馆,学习瓯窑烧制技艺。

  多元参与,突出地方特色

  今年4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发布《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这是全国范围内首份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从基本定义、建设要求、服务要求、运营管理要求、认定程序等方面对乡村博物馆进行了规范。《指南》中这样定义乡村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是位于乡村范围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重点展示、传播、收藏和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化、革命文化及乡村生产生活、非遗保护、产业发展见证物,向公众开放,具有博物馆功能的文化场馆。”

  在业界专家看来,《指南》回应了乡村博物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主题不清、同质化严重、缺乏与所在地关联,等等。《指南》强调乡村博物馆要有固定的基本陈列,展览主题明确,内容多样,体现鲜明的在地性,突出“一村一馆一品”的地方特色。

  “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要强化乡村特性与差异性,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以点带面的网络化格局,打通博物馆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侯晓蕾说。

  博物馆建起来了还要活下去,运营管理所需的人力财力不足是摆在很多乡村博物馆面前的现实困难。

  安来顺认为,乡村博物馆要想实现长久、良性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应推动博物馆与当地其他文化资源整合,形成乡村文化的聚集地。

  侯晓蕾指出,乡村居民是乡村博物馆建设的真正主力军和受益人,建设初期虽然依靠政府推动,但真正盘活乡村生态、经济、社会发展,还是要靠村民自身的能动性。“应当建立乡村博物馆运营的多方参与机制,包括政府资助、社会捐赠、博物馆自筹、专项资金运作等。同时给村民带来工作岗位,推动民生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引下,乡村博物馆发展前景广阔。“乡村博物馆要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要和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实现共赢发展,让所有利益相关方找到公约数、画出同心圆,共同绘制乡村美好生活图卷。”安来顺说。(黄敬惟 邹雅婷)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