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品赏惠山千年茶韵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2-06 09:25

  作者:尹晓宇 郭黛晶

  天下第二泉在哪儿?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古镇的惠山石泉是也。

  自从被“茶圣”陆羽评为“天下第二”之后,这里便成为文人雅士品茶论道之地。苏轼“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逸兴,文徵明《惠山茶会图》青绿笔墨中的雅趣,赵孟頫挥毫写就“天下第二泉”的潇洒……惠山茶会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绵延千年,远播海外。

  明文嘉《二泉图卷》(局部),无锡博物院藏。  无锡博物院供图

  清竹茶炉,故宫博物院藏。  无锡博物院供图

  近期,无锡博物院举办“来试人间第二泉——惠山茶会人文主题特展”,通过100多件精品文物展现了无锡茶文化千年发展史,让观众领略惠山茶会的清雅意韵。展览分为“山中有盛名”“名山聚名士”“归山煮新茶”“新茶引风尚”4个单元,重点讲述了惠山茶会这一重要文化事件以及其对宫廷茶事、文人茶事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影响。

  惠山石泉有盛名

  无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素无崇山之胜,其辖内惠山属天目山支脉,最高峰不过300余米。自南朝湛挺在惠山东麓修建历山草堂开始,一批寺观名园、山居庵舍先后在惠山建造起来。中唐时期,陆羽来到惠山,写下《游慧山寺记》。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相传他品评天下泉水20种,认定庐山康王谷水帘水为第一,无锡惠山石泉为第二。惠山石泉为裂隙泉,经千岩涤滤、松根浸润,甘冽清爽,宜于煮茶。后人将惠山泉称为陆子泉,也称天下第二泉(简称二泉)。

  中唐之后,饮茶之风日盛,惠山泉为达官贵人所青睐。宋代唐庚《斗茶记》记载,晚唐宰相李德裕喜爱饮用惠山泉水,地方官员特意设置驿站,千里迢迢运送惠山泉水至长安。

  惠山泉名扬天下,四方茶客前来汲取泉水,关于二泉煮茶的诗篇、画作数不胜数。展览中有一幅文徵明次子文嘉的《二泉图卷》,描绘了明代吴地雅士游惠山、赏二泉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明中晚期二泉的形制跟现在相似,分为上池、中池、下池,泉池旁边建有二泉亭。文嘉此图为小青绿着色,行笔稳实,皴染秀润,画境幽澹。从图上款署可知,此图绘于万历辛巳年(1581年),为文嘉晚年作品。图后有李梦阳行楷书七言《奉谢惠山泉诗》,书法用笔严谨细致,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明末书画家项圣谟的《琴泉图轴》展现了储存泉水的方式。图中有大小水缸、水罐,上面盖着竹编盖子。惠山泉因宜茶而极受欢迎,成为馈赠的珍贵礼品,人们不远千里将泉水运输出去,为此总结出不少运输保鲜的方法。宋代李昭玘《记白鹤泉》云:“惠山当二浙之冲,士大夫往来者贮以罂瓶,以箨封竹络,渍小石其中,犯重江,涉千里,而达京师”。宋人“渍小石其中”,通过放置小石在水中来保持泉水新鲜。周辉《清波杂志》中记载了一种沙洗保鲜法,用细沙将水过滤一下,去掉其尘污杂味,号称“拆洗惠山泉”。

  竹炉煮茶聚名士

  在历代文人茶会中,围绕惠山竹炉展开的茶会雅集绵延百余年,留下了大量诗文、书画。竹茶炉不仅是煮茶之器,更是文人寄寓情感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竹炉相传为明初惠山寺住持性海法师与无锡文人、画家王绂合作创制而成,后邀众人围炉煮茗,王绂特此绘图赋诗。之后文人雅士陆续唱和,其中不乏邵宝、祝允明、唐寅等吴地名士。

  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所绘《碧山吟社图卷》是惠山雅集的生动写照。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秦旭于惠山倡建“碧山吟社”,发起时共由10位“斯文老人”组成。吟社成员纵情山水,品茗赋诗,风雅至极,引得时人追慕称颂。碧山吟社成立时沈周虽未莅临,但亦有所耳闻,并应秦家之邀为“梁溪十老”绘像留念。画卷前半部分是二泉亭、泉池与茂林修竹,后半部分则是正在吟诗行乐的诸老。

  明代丁云鹏《煮茶图轴》描绘了文人在玉兰树下烹茶的场景。画中主人公盘腿坐于榻上,左手掐指,低头望着煮茶的竹炉。一老妪、一男仆在旁伺候。榻前方桌上摆放着成套茶具和盆景。画中竹炉整体为上圆下方形,与典籍中“圆上而方下”的描述一致。此图设色秀丽,线条繁复,为铁画银钩的精品。

  竹炉煮茶不仅是文人雅事,也影响了宫廷饮茶风尚。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时,到无锡惠山听松庵竹炉山房烹茶,对竹茶炉十分喜爱,命吴地竹工仿制携带回京。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陆续向苏州、江宁织造订了20多件竹茶炉,置于各处茶舍。他还写了一首《仿惠山听松庵制竹垆成诗以咏之》记述仿制竹炉的过程。

  此次展览中展出了一件原藏于紫禁城重华宫内的竹茶炉。此炉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圆下方,上为炭炉,内以泥作壁,外包竹丝编织;下为方形火灶,开长方形风口,边框以竹作架,并以宽细竹丝编织六角篾纹包裹。铫座为铜制并铸有纹饰,圆、方炉上下皆有红铜护圈,做工精巧细致。

  茶风锡韵传海外

  明清时期,以紫砂茶具和阳羡茶为物质载体的无锡茶文化备受推崇,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

  此次展览中的东陵南瓜壶是无锡宜兴紫砂壶珍品,由素有“花器圣手”之称的清代名匠陈鸣远制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壶以瓜为壶体,瓜蒂为壶盖,瓜蔓为壶把,瓜叶盘旋成壶嘴,造型生动自然,独具匠心。壶身题词“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 鸣远”,并压铃阳文篆体“陈鸣远”方印。

  宜兴紫砂壶与日本煎茶文化的形成关系密切。明末清初,福建隐元禅师受日本长崎诸寺邀请,赴日弘法,后开辟日本黄檗宗。隐元禅师将明代盛行的饮茶方式——煎茶带到日本,其所用茶具被称为“煎茶五器”,包括茶炉、砂铫、茶罐、茶杯和茶壶,其中的茶壶特指宜兴紫砂壶,该壶至今仍保留在日本万福寺。随着煎茶的流行,宜兴紫砂壶供不应求,日本常滑地区对其进行仿制。清光绪年间,紫砂艺人金士恒受日本常滑地区邀请,赴日本传授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

  宜兴紫砂茶具还远销欧洲,由于价高且不易得,欧洲当地也开始仿制中国茶具。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荷兰、英国、德国等地工匠都成功仿制出宜兴紫砂器。展厅里有一件清代英国仿宜兴六角方形提梁壶,颜色为大红色,纹饰精美。它与传统紫砂壶有着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原料上,传统紫砂壶以紫砂泥为原料制成,而这把壶应为英国本土河泥所制,泥质细腻,不具有砂质感。宜兴紫砂壶的流行促成了欧洲陶瓷茶壶的创制,掀起了“红色瓷器”风潮,在欧洲陶瓷史上写下精彩的一章。

  如今,惠山脚下依旧茶馆遍布,茶客络绎不绝,传承千年的茶文化在当代魅力不减。

  无锡博物院院长肖炜介绍,此次展览注重空间营造和新技术应用,着力打造沉浸式观展体验。展览期间举办了一系列丰富的社教活动,如茶艺展示、茶盏绘画、茶文化知识讲座等。无锡博物院还提取文物元素,设计了“竹炉生烟”茶饮套装、“来试人间第二泉”紫砂茶具等20款文创产品,让观众把茶文化带回家。(尹晓宇 郭黛晶)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周思明:精品化引领微短剧创作

  • 《雪豹》:走进生命的诗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