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女主剧”,男主演为何“不给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观察 > 正文

“大女主剧”,男主演为何“不给力”?

来源:文汇报2022-12-13 09:38

  作者:黄启哲

  当前,都市剧似乎成为了所谓“大女主剧”的天下。盘点近期播出的《爱的二八定律》《我们的当打之年》《芳心荡漾》等,无一不是以都市青年女性为主角,讲述她们的职场与感情生活。本该是当下以女性为主体观众群乐见的题材,却无一例外观众评分“不及格”,《我们的当打之年》网络评分甚至仅为3.9分。

  《爱的二八定律》剧照。 (资料图片)

  口碑“滑铁卢”的原因复杂,而观众批评“火力”最猛的,除了悬浮的剧情,还有为这些“大女主”配戏的部分男演员——或表演僵硬木讷,或表情浮夸“油腻”。有网友“怒其不争”地发问:这些剧的男主究竟有什么存在意义?

  从前,女性角色往往在商战、探案等“硬核”剧集里,被主创设置为“花瓶”,因而遭受观众诟病。而当市场风向转变,“大女主剧”中的男性角色不但无法满足观众对于“理想对象”的投射,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人物表演都存在硬伤。这一现象所折射出的,不只是一两位男演员表演的问题,更暴露出主创对于“女性题材热”盲目跟风,却又不愿真正倾听观众心声、悉心打磨剧本的傲慢与浮躁。以轻浮态度批量生产出的所谓“女性励志”作品,既看不见“真实励志有魅力的女性”,也找不到“赤诚热血有担当的男性”。

  “大女主剧”里的男主演,不是木讷呆板就是油腻浮夸?

  首先是演技的沦陷。《我们的当打之年》中,张雨剑饰演的杜秉文本是海归精英,可生生被他演出了荒诞感。尽管剧本基础薄弱,但从有能力又风趣幽默的角色设定来说,并没有什么塑造难度。尤其是在这种“大女主剧”里,作为欢喜冤家出现的男性角色,如果表现到位,甚至可以非常讨喜。然而剧集中,张雨剑几乎一直耷拉着双眼,时不时做出极其夸张的鬼脸。尤其是电梯间,他对自小心仪的女主角表白“等我当上副总了,我就娶你”后,在其身后露出诡异的“邪魅一笑”,被观众吐槽“演出了悬疑片的恐怖感”。在都市剧逐渐走实、“霸道总裁”人设已经过时的当下,似乎还是有人误把油腻当作是潇洒,错将轻浮理解为潇洒。也就难怪有观众将张雨剑吐槽为“张翰2.0”,对标后者在《东八区的先生们》里同样令观众感到不适的表演。

  有人演技浮夸到“脱轨”,也有人一路木讷僵硬到底。《爱的二八定律》里,许凯饰演的阳华出场虽是“居家投资宅男”的设定,但“宅男”并不意味着脸部毫无表情和生气。剧情发展中,本该呈现的愤怒、无奈、困惑、错愕、羞愧,经常被他以“睡不醒”的茫然表情和空洞眼神敷衍而过。如此呆板的状态,如何能够成为女性励志剧中的理想对象?

  当然,这些剧集里的“大女主”,从杨幂、陈都灵到徐璐,对于职场女性的刻画多少也有过于脸谱化、符号化的倾向。近几年,她们似乎始终难以跳脱偶像剧女主角的“舒适圈”,陷入“演啥都是一个样”的循环。相比于磨练演技,她们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形象、服饰是否养眼。《我们的当打之年》里,徐璐饰演的谷峤,动辄烫着精致波浪卷、身着镶满水钻的时髦装束和尖头细高跟长靴,翩然现身办公室。尽管时尚元素是当下剧集的标配,但如此专注于外在打扮,很难让观众信服她有多少时间花在了提升工作能力之上。

  即便主打女性题材,配戏的男性角色也不该敷衍了事

  其实回头看,这些男演员也有过表演正常自然的时期。比如让张雨剑真正走红的,是他在2020年剧集《下一站是幸福》里饰演的高校青年教师“贺灿阳”。他的表演虽然不够灵动,没能很好地区隔开职场为人师表与家庭里活泼弟弟的两种形象,但是也尚属自然。

  然而“出圈走红”,更多是吃到了“角色红利”,并不意味着观众对其演技的认可。去年一部《热血神探》,就又将张雨剑“打回原形”,暴露出不少短板,由此一路滑坡直至《我们的当打之年》,其表演水准再度探底。

  相比于张雨剑曾有过的“及格作”,许凯则被网友点评为“烂剧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从《千古玦尘》到《骊歌行》再到《你微笑时很美》,表演几乎“原地踏步”,只是彼时对于作品的吐槽,更集中于“扛收视”“拉口碑”的女主演身上,他得以在舆论批评之声中一再“隐身”。

  盘点众多青年男演员在不同剧集里表演的参差,所折射出的,不只是演技有待提高的个体问题,更是所谓“女性题材”剧集口号大过内容的孱弱与空洞。在所谓“大女主”塑造上,主创至少愿意对颜值在线、事业成功和情感世界进行表面的“描摹”,依靠对于大龄单身女性的社会刻板印象和对其的反转,来完成戏剧冲突。而到了男性角色上,女主角邂逅的所谓“高质量男性”徒留下人物设定“学霸”“精英”“多金”这样的关键词,从演员的表演到角色塑造甚至都懒得朝这个方向做出一点点的靠近。面对于此,即便是在柔情蜜意的“撒糖”环节,观众也只能在弹幕打出“磕不下去”表达不满。

  在大众感慨能否让“女性剧”里的女主角“独自美丽”的声音之下,影视主创该反思的,不只是男演员选角失误,或许还要回到创作态度傲慢的根源郑重思考,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女性题材”。(黄启哲)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叶嘉莹先生与中华诗教

  • 《好东西》:她不再幻想“应有的”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