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儿童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画卷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文艺原创 > 正文

儿童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画卷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5-06-06 09:35

儿童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画卷

——简评闫学温长篇小说《白羊地的将军绿》

  作者:张烈鹏

  我与作家闫学温相识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书评圈。印象里,每逢人文社有新书约评,闫学温总是积极踊跃地申领任务,一本接一本地阅读,一篇接一篇地撰写书评,还在众多权威报刊上发表。那时,我一直将他定位为优秀书评人。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文学创作领域同样成绩斐然。近些年来,他陆续出版了散文集《黄土天地间》、长篇小说《会唱歌的苹果树》等作品,其中《会唱歌的苹果树》还荣获第二十五届北方优秀文艺图书奖二等奖。前不久,闫学温的长篇小说《白羊地的将军绿》出版,我在收到该书的第一时间翻开阅读,一读便沉浸其中,爱不释手。

儿童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画卷

  《白羊地的将军绿》是一部以时代楷模“绿化将军”张连印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虽然书中故事是虚构的,但张连印将军的事迹真实可感。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了张将军退休后回到家乡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的故事,热情歌颂了战天斗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奉献乡村、造福人民的时代精神,生动展现了塞上明珠白羊地的独特风情,还有左云人民在新时代为改变当地自然环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满腔热忱。作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蕴含着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这对儿童文学创作而言,尤为关键。

  《白羊地的将军绿》扎根生活,却又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升华,突破了当下儿童文学在英雄叙事和乡村叙事方面常见的局限,成功避开了新闻化、成人化、脸谱化的创作误区。作者没有用儿童语言简单复述英雄事迹和乡村故事,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儿童视角,虚构儿童故事,展现出儿童眼中的英雄传奇和乡村生活图景。

  在作品中,小主人公云娃平时和父母生活在北京,寒假回到家乡后,听爷爷讲述跟随将军种树护林的经历,特别是将军带领群众绿化荒山、创造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随后,云娃与小伙伴铁牛、水仙一起,踏上寻觅绿化将军踪迹的旅程……这里的儿童视角选取堪称精妙。云娃长期生活在城市,乡村生活对他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与趣味性。回乡后的所见所闻,既值得详细描述,又处处透着新奇与吸引力。通过云娃的视角观察乡村生活,让作品更具真实感,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契合小读者的阅读期待和审美需求,能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情与共鸣。

  与儿童视角相呼应,作品巧妙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将军形象。在《见到了将军爷爷》《父母回乡创业和山坡音乐会》《礼物与挂牵》等章节中,作者以云娃的视角对将军的所作所为进行正面描写;同时,还借助云娃爷爷及其他人的讲述,从侧面完成对将军艺术形象的塑造。

  作品中的张将军,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他出身贫寒,却十分聪慧,不管是读书、干农活,还是当会计、组织民兵训练,样样精通。在部队时,他每天早起跑完五公里,还会帮战友打好洗脸水,津贴也大多补贴给了家人和战友。回到家乡,他真诚关怀帮助像智障患者五福这样的困难群众,让许多家庭重新走上正轨。他心怀家乡,一心为民,有着火一般的热忱和愚公移山般的坚韧。退休还乡后,他拿出全部积蓄,带领乡亲们奋战二十年,种下两百多万棵树,绿化一万八千亩荒山。他彻底改变了乡村面貌,优化了生态环境,推动了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迈向高质量发展。他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坚决反对为自己树碑立传,却在群众心中留下了不朽的“将军台”和“清风林”……毫无疑问,张将军是伟大时代孕育出的英雄典型,也是无数乡村振兴带头人的艺术缩影。

  作品大量采用侧面描写,借不同人的讲述,既体现出将军在当地人心目中的深远影响,又在众人的赞颂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那些对将军事迹感兴趣的孩子深入阅读,有效避免了小说中将军故事碎片化的问题。

  贪吃贪玩是儿童的天性,这部作品选定儿童视角,自然少不了对“吃”与“玩”的描写。值得称赞的是,在闫学温的笔下,这些描写并非简单呈现,而是融入了浓郁的地域民俗特色。

  书中展现了风味独特的山西美食。用“金黄的小米,细软的面条,干面的土豆,喷香的胡麻油炝斋斋面花”熬制的和子饭;散发着筱面与土豆香气、晶莹剔透的“老鸹含柴”;撒上椒盐、抹上韭花的美味羊腿肉;用黄糕面、筱面和白面油炸而成的糕花子;还有用红高粱面团、灰筱面团、白麦子面团、绿豌豆面团精心制作的面鱼……每一道美食都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

  书中还描绘了流传千年的民俗民情。“黄花灯阵”依阴阳八卦布局,栽365根桩,寓意一年365天;过大年时,人们不仅要擦玻璃、贴窗花、扫院子、贴春联,还要擀长面条、做“迎新面”,绕灯带、挂红灯、垒旺火;上元转灯时,既有请平安符的虔诚,又有威风锣鼓队、秧歌队、舞龙队、舞狮队轮番表演的热闹,还有烤旺火祈福的传统;小孩过十二岁生日时,亲友会为其套上曲连馍“圆锁”,充满仪式感……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荡气回肠的民歌民谣。书中引用了十余段歌谣,既有二人台等传统唱词,也有为将军量身创作的新曲。无论是老调还是新词,都仿佛带着读者走进那个世界,声声入耳,余音不绝。

  民俗描写是闫学温的写作专长,也是这部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作品中大量的民俗描写,让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让儿童眼中的乡村振兴画卷更加精彩纷呈,可读性更强。这些描写不仅拓展了故事情节,为乡村生活增添了幸福、安宁、祥和的内涵,还以美好的现实生活图景,映照出将军的初心使命,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思想。(张烈鹏)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小小的我》:“普通”渴求与影像表达的悖论

  • 《我们就此别过》:“世界”之外,爱与信念永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