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郭茂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广大志愿者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服务于乡村振兴、抗疫斗争、体育赛事、科普活动、国际传播等,为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志愿文学”伴随志愿服务而生,是文学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必然产物。“志愿文学”是指以志愿者生活、情感、思想作为表现内容的文学作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志愿文学的质性规定与发展方向。“志愿文学”有其思想根基、精神支柱等质性规定,也有其多元作者、多样形式的丰富样态。
志愿文学如何定位
志愿文学在文化生态系统、文学生态系统有其独特的“生态位”。志愿文学是志愿文化的一种形态。志愿文化包括志愿精神文化、志愿制度文化、志愿行为文化、志愿服务产品等。志愿文学在于记录志愿者生活、弘扬志愿精神、表现志愿文化,建设志愿文化。志愿文学是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有其生态属性与生命样态,同时与其他子系统互联互通。志愿文学是志愿文化的文学表征,志愿文化兴则志愿文学兴。“我骄傲,我是志愿者”的志愿文化的自觉自信一旦成为社会共识,志愿文学必将得到蓬勃发展。
志愿文学是文学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类型。文学生态位指文学类型文学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功能与作用。志愿文学是文学生态系统中多样题材、主题作品中的一种类型,其与志愿实践紧密关联。志愿文学不是自古就有的文学类型,而是文学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由文学内在基因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而“分蘖”出来的文学新类型。志愿文学与其他类型的文学样式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志愿文学如何增量
志愿者是志愿文学创作、传播、接受的主要群体。然而,与志愿者的巨大数量相比,志愿文学作品的数量还很少。这既与文学在社会语境中遭遇到的挑战相关,又与志愿文学处于发展的初期有关。
志愿文学创作数量的增加,需要内生性力量与外源性力量的汇聚。一方面,志愿者要以文学的方式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弘扬志愿精神;另一方面,要鼓励有较高创作水平的作家书写志愿者生活,创作蕴含志愿精神主题的作品。时代呼唤既有创作能力又有志愿精神的作家。“志愿者型作家”是志愿文学作品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的中坚力量。
志愿文学如何扩容
首先,要坚守自身文学立场,扩大宣传。“志愿文学”要举旗帜,发声音,创规模,出精品,以自身的“硬核力量”扩大影响力。除举办征文活动外,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文学专委会要关注、推介年度志愿文学,中国作协可利用自己的宣传平台,提高人们对志愿文学的关注度。
其次,要吸引知名作家参与志愿文学创作。要吸引一些作家参与志愿行动,创作蕴含志愿精神主题的作品,利用知名作家的影响力推动志愿文学发展,让讲好中国志愿者故事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让中国志愿者形象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形象谱系中的有机构成。
再次,要利用数字新媒体形成传播合力。志愿文学要顺应数字时代文艺发展的新需求,建构数字时代志愿文学的宣传矩阵。志愿文学要通过数字媒体扩大自己的作家群、读者群。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可携手传播志愿文学,期刊报纸可开辟志愿文学发表园地、评论栏目,志愿文学微信公众号可推介大量志愿文学作品,志愿文学可与志愿歌曲、志愿影视相互辅翼,共同建设“文艺共同体”。
志愿文学如何提质
时代呼唤志愿文学,也呼唤志愿文学中的精品力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志愿文学中的精品力作就是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志愿文学已有一些精品佳作,如裔兆宏《中国志愿者》、徐庆群《他们在行动——中国志愿者纪实》《我们在一线》、孙毅《绿道遇见你——翻开环保志愿者的追梦笔记》、陈歆耕《废墟上的觉醒——汶川大地震中的志愿者》、喻敏《城市的温度:广州志愿服务纪实》、余丹《武汉抗疫:一个志愿者的日记》等。共青团中央与中国作协联合推出《青年志愿者之歌》(小说卷)(散文诗歌卷)(报告文学卷)等系列作品集,是优秀志愿文学的“集体亮相”。
志愿文学既需要增加数量,更需要提高质量。志愿文学创作中,许多作者并不是缺少生活体验,而是缺少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志愿文学创作要从大量文学经典中汲取思想艺术滋养。“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志愿文学的创作不能忽视文学性、审美性的向度,不能忘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
培植志愿文学作者、稳定志愿文学队伍是保证志愿文学质量的核心命题。志愿文学创作不应是作者的随意而为,或者灵感偶发,而应长期坚持。志愿服务需要志愿者,志愿文学同样需要志愿者坚守。社会团体对志愿文学创作的扶持要有可持续性,各类新闻出版平台可为志愿文学留下发表空间,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可开展志愿文学作家研修班、知名作家文学志愿行动等。业余作者与专业作者可以相互补充,年度“征文”活动与跨年度的志愿文学创作项目支持可以交替开展。
志愿文学评论与志愿文学研究要助力志愿文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志愿文学质量提升需要文学评论群体与学术研究团队的参与。一些学术平台、报刊副刊可以刊登志愿文学评论。学术界可以开展有关志愿文学研讨会,高校文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可将志愿文学作为论文选题,各级文艺评论家协会可专题研讨志愿文学的新作与佳作。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志愿文学作品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升。我们既要推介志愿文学精品,也要推出志愿文学评论力作。例如,徐庆群的《至爱》就是探索志愿文学特性的代表性评论集。志愿文学方兴未艾,文艺批评应成为沟通志愿文学作者与读者的桥梁,成为推动志愿文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郭茂全系兰州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