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张景云
钧瓷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化,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釉中含有少量的铜,经过高温烧出了红、蓝、白釉,还有玫瑰紫、海棠红等美丽的颜色。这就是不可思议的“窑变”,它让古人捉摸不透。同时,钧瓷烧造难度大,成品中的精品少之又少,于是一件精美的钧瓷,除了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有一种神秘感……
在天津博物馆内,收藏了一件精美的瓷器——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这是一件宋代稀世珍品。透过玻璃橱窗,可以看到,穿过千年悠悠岁月,它已退去了原有的“火气”,显得更加温润典雅,端庄大气。它高6.5厘米,口径22.2厘米,底径13.5厘米;葵花瓣口,折沿,腹呈六瓣葵花式,三个如意云头形底足。胎呈灰褐色,器里施天青色釉,釉面上含有“蚯蚓走泥纹”。器外壁为玫瑰紫色乳浊釉,釉汁肥厚,色彩绚丽。
钧瓷产于河南禹州的神垕,这里不仅是华夏民族发祥地之一,也是钧瓷的文化之乡。“垕”字,是由“后”和“土”字组成专门用作地名的“垕”字。相传,唐太宗首次皇封“神垕”时,钧瓷才刚刚由陶变成瓷;到了宋徽宗御赐“神垕”时,钧瓷已经出现了“窑变”,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如今,神垕的窑火依然生生不息,它也被称作“活着”的古镇……
钧瓷的制造工艺非常复杂,从准备瓷泥到拉坯和上釉等,七十二道工序中每一道都要求极高。而入窑烧制时,火候和时间更是关键,窑工们凭多年经验细心揣摩,稍有不慎,出来的瓷器就会大打折扣。在烧造前,窑工要将晾干和上过釉色的瓷器装进“匣钵”里,免得灰尘落在瓷器上。在烧造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炉内温度是不同的。这需要窑工要有控制炉温的高超技艺。
按照祖传的规矩,开窑时要举行隆重的开窑仪式,由年长的窑工举着点燃的香,祭拜窑神和火神,保佑开窑大吉。窑门打开后,窑工们带着手套,将装有瓷器的“匣钵”,一个个抱了出来,“匣钵”打开了,眼前即会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化,令人惊叹;同时,每件器物上的颜色、花纹各不相同,呈现出“窑变无双,钧瓷无对”的奇观,展示了它的迷人之处。
窑炉里每天虽然能烧出许多钧瓷,但精品却寥寥无几,正应了那句话:十窑九不成。这才有了“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据说,那时朝廷严令,凡是带有瑕疵的瓷器都要打碎,不准流入民间,这就更加彰显了皇家的威严。
宋代,在官窑烧造瓷器上,一般都刻有一到十的数目字,这是器物大小的标志。天津博物馆这件钧瓷藏品,上面标有“六”字,是属于大小中等的器物,它的实际功用是花盆的盆托,为皇家所用。此洗不仅釉色优美,造型也浑厚端庄,是北宋钧瓷中的精品。在后来的年代里,由于外族入侵、朝代更迭等原因,这件瓷器的命运也经历了大起大落。它在历史的漩涡中沉浮,经过流离辗转,建国后,终被天津博物馆收藏,找到了最为幸运的归宿。它做工精细,线条流畅,意境幽深,体现出了宋瓷内敛、含蓄、温厚的气韵,与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宋人审美情趣。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作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当之无愧的。(张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