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华创世神话鲜活起来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中华创世神话鲜活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12-28 09:20

  作者:赖 睿

  盘古开天辟地、伏羲女娲创世、大禹治水……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中华创世神话,以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描绘了风云变幻、宏阔壮美的创世画卷,在解释世间万物的起源、人类的由来以及民族、国家雏形初成的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伟力。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现场

  淮剧《神话中国之洪荒时代》演出剧照  (本文配图由中华艺术宫提供)

  近日,“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成果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亮相。展览以76件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汇聚了该工程在连环画、书法篆刻、影视创作、学术出版等多领域172项文艺创作成果和代表性学术成果。

  从展览出发,上海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全面展示这项文化工程的成果:8家国有文艺院团奉献12场演出,涵盖交响乐、民乐、舞剧、戏曲、儿童剧、木偶剧等多元艺术形式;上海广播电视台同步举行“中华创世神话”作品展播活动,推出电视栏目、电视动画、动画电影、大型广播小说等。

  文化工程根深叶茂

  5000平方米的展区中,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呈现了从天地初开到文明起源,再到民族、国家雏形诞生的过程。“整个展览既要体现出创世神话的内在逻辑,主干清晰;又要覆盖到各项成果,面面俱到。”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陈翔说。

  作为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文化工程,7年来,工程深入系统地发掘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价值,形成了主题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学术创新百家争鸣的立体格局,从美术文学到学术研究,从舞台艺术到影视广播,各类成果犹如一棵参天大树。

  这棵参天大树之所以枝繁叶茂、苍翠挺拔,来自于扎实的学术研究。工程奠基人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赵昌平编著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围绕中华创世神话进行学术梳理,为工程做出了富有决定性意义的开创工作,为主题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程实施7年有余,而“中华创世神话”的酝酿,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彼时,导演吴贻弓、画家施大畏、古典文学专家赵昌平、作家孙颙坐而论道,说古通今。他们有感于西方创世神话的内容丰富、家喻户晓,认为中华创世神话大体处于待开发状态,原有的成果相对简单零碎,不够系统全面。“我们的创世神话在内容上丝毫不逊色,还有许多独特之处,若加以挖掘整理,系统呈现,对今日的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对话的重要内容。”孙颙说。

  此后不久,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中华创世神话项目组”成立。至2015年,上海市启动“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汇聚上海乃至全国之力,对中华创世神话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梳理。

  学术研究是整个项目的基石。赵昌平先生全身心投入,长期埋头于浩瀚典籍之中,终于完成40余万字的学术文本。然而还未及《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出版,他便抱憾离世。虽抱憾离世,赵昌平的学术成果业已成为工程的根基,孕育出如今丰硕的成果——以此为原点,迄今已推出5个系列39种52册近2330万字的“中华创世神话研究系列丛书”,衍生出美术创作、舞台演出、文学作品、广播剧等,初步集聚起中华创世神话故事的大IP。

  塑造创世英雄形象

  进入展览序厅,雕塑《大禹治水定天下》如同纪念碑一般位于中央。这里为观众介绍创世神话工程的概览和缘起,同时以创世神话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代表性美术作品——《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仓颉造字》《涿鹿大战》《鼎定天下》,串起整个创世神话展览脉络。

  76件主题美术作品是展览的视觉核心,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到一大批中华创世英雄的可亲可近。

  “先有造型还是先有故事?创作初期,大家曾为这一问题争论不休。”工程组委会美术组组长施大畏介绍,大家一开始按惯例为伏羲、女娲等人物画了很多造型,但每个人笔下的造型都不一样。“后来有人提出:有故事就有造型,有故事就有形象。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施大畏说,不管画的伏羲、女娲是什么样,先把故事讲出来,故事有了,画好了,形象自然而然就立起来了。

  组委会于是决定先从连环画、绘本着手。由此诞生了30组850幅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将30个中华创世神话故事汇编成有机的体系。这套绘本为大型主题美术创作中的人物造型做了探索,也让接下来开展的美术创作有了底气。

  “画神话,我们如何不拘泥于固有的描述?又如何把神变成人?这些都在考量艺术家的创造力。”施大畏说,大家逐渐认识到这些神话人物最初其实都是基于人类的形象产生的。“我们对于创作者的艺术风格、手段、形式都不做限制,但求抓住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刻画,回归神话英雄身上的人性。”

  有了这样的认知,美术创作工程得以全面铺开。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美术创作还邀请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艺术家参与,把漆画、壁画、唐卡、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样式纳入其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共同讲述创世神话故事。我们相信定能将这个故事讲得更加清晰饱满。”施大畏说。

  不只是美术创作。上海民族乐团民族交响史诗《英雄》、上海交响乐团《山海经》、上海越剧院《素女与魃》等舞台艺术作品以现代视角,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演绎出新意;大型广播小说《鸿蒙世纪》《中华创世神话电视书场》、电视动画片《女娲补天录》等节目将中华创世故事娓娓道来;《中华创世神话市民读本》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创世神话故事,受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欢迎……中华创世神话英雄以更加生动立体的形象,来到大众眼前。

  神话故事走向世界

  “中华创世神话”的系统探索和故事讲述,也在海外引起了读者和观众的兴趣。

  ——出版方面,《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已签订英文、韩文版权输出合同;《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文插图本》相继出版英语版、波兰语版、捷克语版、保加利亚语版,图本中的两个故事“混沌开辟”和“女娲造人”2019年被纳入波兰六年级语文教科书。

  ——展览方面,“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先后赴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墨西哥尤卡坦州玛雅大世界博物馆、波兰格但斯克美术学院展出,各界反响良好。

  ——展演方面,2018年木偶剧《创世——补天》获第20届“金火花”国际木偶艺术节“评委会特别奖”;淮剧《神话中国之洪荒时代》应邀参加爱丁堡艺术节艺穗单元活动;交响幻想曲《炎黄颂》作为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由上海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联合演出……

  “从中华创世神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工程与西方神话文化研究形成了有机的对话、交流。我们把故事讲好了,自然就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施大畏说。

  “经常有人问,遥远的神话人物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孙颙认为,中华创世神话的精神与当下每个中国人都休戚相关。他分享了仓颉造字和大禹治水两个故事,认为不论是汉字还是共同抗击洪水,都体现了一个民族强大的向心力,“中华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民族。”(赖 睿)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马恩扉页:《小小的我》,渴求一片大大的天地

  • 《食南之徒》:“马伯庸式”小说风格的延续与新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