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献给北京城的时代礼赞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献给北京城的时代礼赞

来源:北京晚报2023-01-07 09:20

  作者:张华

  第一次读到吴重生的长诗是《大运河是条太阳河》(发表于《诗刊》2009年4月上半月刊)。2023年元旦,读到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吴重生诗集《太阳被人围观》中的长诗《向东挥洒——写给北京大西山和永定河》,感受到诗人一如既往地让笔意激荡于山河之间,让胸中的家国情怀恣意奔腾的气势和文采。

  从这两首长诗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愿来分析,我更倾向于这是吴重生诗歌创作历程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成长期,通过大运河的变迁,把“我”如京杭大运河般与命运抗争、一路向北的生活轨迹寄寓在诗中行云流水般地呈现;后一阶段为成熟期,热闹中保持一份宁静,昂扬中蕴藏一份初心,就像北京大西山的松涛那样,聆听时代,紧贴时代,歌颂时代,超越时代。

  吴重生是第十二届“上海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出版社总编辑。《向东挥洒》共11节82行,读完让我精神振奋,仿佛听到前进的号角正在吹响。诗歌难写,弘扬主旋律的诗歌更难写。诗歌要凝聚人心引发共鸣,首先需要散发出真正的热能,让读者目之所睹,心之所振,情之与共。在吴重生的许多诗篇里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标题《向东挥洒——写给北京大西山和永定河》,可以理解为一种洒脱而优雅的姿势,“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更可以理解为芸芸众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征途与目标——向东!读到标题的瞬间,我想起了已故著名导演、戏剧家黄佐临先生,他在“七七事变”后的第三天,向老师萧伯纳辞行时说:“中国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多数会回去。我不是将军,但也算是士兵。”萧伯纳被黄佐临先生的勇赴国难的举动所感动,赠语第一句为“起来,中国!东方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我相信抗战时候的国人,读到这句话时一定会热血沸腾,而吴重生的《向东挥洒》短短四个字,一样令人荡气回肠!

  诗的副题是“写给北京大西山和永定河”。且读第一节:“向东挥洒/这是一座山和一条河的亘古约定/这是一座山和一条河的千年坚守”。用一个约定和一个坚守,开宗明义此山此水是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关系。大西山是永定河纵横的骨骼,永定河是大西山流淌的血液。山水是大地的脉络和灵魂,无论无限江山还是有限城市,有了山的护佑水的滋润,才有灵气,才有故事,才有生生不息的往昔、今朝和未来——“这是祖国壮丽山河的昂扬姿态/这是大西山和永定河的不朽传说”。

  第二节,诗人将大西山和永定河在北京城历史上发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升到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甚至不惜神化。“有人说,大西山是大北京的百宝山/它所昭示的精神就是我们民族的图腾/有人说,永定河是北京城的定海神针/它所滋养的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透过诗句,仿佛看见大西山为北京城的建设、繁荣清理杂芜,集高砖巨椽、集大柱石础、集文化文脉,留下一个个王朝的印记,让中华民族亘古伟步在她所昭示的图腾里启航;仿佛看见永定河化为定海神针,落下瞬间激起的惊涛骇浪和落下后的安静恬然,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深邃,并注定永久地滋养着我们。

  这就是大西山和永定河的力量!这就是中华文明撼天动地的精神力量!

  从第三节开始,诗人用整整八节篇幅,分别歌颂赞美永定河和大西山。北京以大西山为根,以永定河为源,开启了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莽莽大西山、滔滔永定河见证了中华文脉的源远流长。吴重生写道:“永定河是一束光/它分发黎明、播撒梦想/给城市和乡村/给历史和未来/它的故道就像一条条血脉/遍布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把发源于管涔山天池的永定河比喻为一束光,一路奔腾而下的江水,把光明和梦想的种子撒满大地,让城市和乡村、历史和未来都能收获希望。依水而居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建设家园,把千里江山建成春暖花开的大海模样。

  “永定河源自太阳/它一路奔流,一路发光/在华北大平原,它与黄河并驾齐驱……/它出高山,入平原,进庙堂/像一道传檄万里的闪电”。在吴重生的许多诗篇里,都可以读到以“一束光”和“太阳”为喻的诗句,包括诗人业已出版的诗集《你是一束年轻的光》、《太阳被人围观》。“太阳”是诗人身上和诗中一个标志性的符号,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思敬先生曾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赞吴重生是“致信太阳的人”。文正光明。无论是书名也好,还是“永定河是一束光”、“永定河源自太阳”等诗句也好,都不是事实上的光与太阳,而是一种文化的高度,一种精神上的源头。

  同样是一条河流,同样冲刷出一个个大平原,同样源于山发乎野,唯有永定河有这样的机会——诗人用“进庙堂”来褒奖这条北京人的母亲河。余韵缭绕中,“像一道传檄万里的闪电”。永定河就是一位将军,每一朵浪花,都在向华夏大地上的其他河流发出指令,闪电过后,四方惊雷,而永定河上的老码头平静得如同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

  平静的永定河更像一名阅尽人间春色的贵族。诗人在第五节写道:“多么幸福啊,永定河/是你荡漾了北京城的每一个日月”。这种浑然天成的洒脱,是历经蜿蜒绵亘,挟浩荡朔风,卷千里苦难后,归来的一种包容而强大的平静。

  诗的第六、第七节,诗人在写作手法上和遣词造句上更加紧凑更加大气磅礴,像一个又一个巨浪不停地涌现,把整首诗推上高潮!“向东挥洒/用太行山的余脉研墨/用桑干河上的阳光作笔/进入北京境内,也就进入了中华文化的腹地……”大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上游,是晋冀古文明的摇篮,一路裹泥沙而下,在怀来与来自内蒙古的洋河合而为永定河。诗人以余脉研墨阳光作笔,把粗糙、混沌,乃至于有点偏远的各种文明吸纳汇聚,在渤海、黄海浪花的催促下,在太行山上松涛应和下,骤然挣脱条条绷紧的绳索,如千钧之势,向东奔涌。“它携风雨,擎雷电,带动了满天的云彩/它把这场太行山的压轴戏/演绎成风起云涌、如歌如泣的民族复兴乐章”。这是一场热闹而不散的文化盛宴,强大而壮丽!“你看,那从云中发端而来的山脉/你看,那在前面为它引路的黄河/你看,那耸左为龙的泰山,耸右为虎的华山……”三行排比句,让人心中荡生豪迈,我不是朗诵者,但读到这里,真想高声吟唱,这种自然流露一定是最纯最真的感应。是什么让山脉高耸入云?是什么让黄河为它引路?是什么让泰山、华山成为左膀右臂?是太行偾张的血脉!这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绵绵文脉,是北京城的冲天帝脉,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气脉!诗人用“追溯”一词,连接了昆仑山,“那是伟大的龙的图腾、我大中华的精神脉搏”。昆仑山是我国第一神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显赫地位,古人称其为中华“龙脉之祖”。吴重生曾写过一首《我找回昆仑山子民的身份》,诗中把中华文化隐喻为昆仑之高远、雪水之纯洁,随母亲河开枝散叶,灌注泽润华夏大地。昆仑山自有开天辟地的宏大手笔,一撇一捺都让万方归附,尽管传说和神话不等于现实,但王国维先生曾在《古史新证》中说:“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往往有事实之素地。”很多传说的背后深深地镶嵌着国人的集体意识和精神追求。如女娲补天,遇到灾难时很多人会逃跑,但总有人会像女娲一样,托起天进行修补;如精卫填海,虽然起点是复仇,但是面对海的浩瀚和辽阔,小鸟毫不畏惧衔石填海昼夜不歇;如夸父追日,为了追赶太阳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三类人、这三种精神,无论什么时代都会出现,他们铸就了龙的图腾,浇灌着不灭的中华精神!

  大西山位于太行山脉最北段,峰峦叠嶂,宛若蛟龙起舞,护佑着千年古城,被誉为“神京右臂”;永定河东流冲出西山,催生滋养着北京小平原,是京城的母亲河。作为一名旅居北京十年的浙江人,吴重生曾多次造访大西山和永定河,在诗的第八、九、十节,诗人着重落笔大西山:“北京大西山/是五千年文明史中的最高潮部分/它委托一条河流/将自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平铺于北京小平原之上……”“大西山是一座百宝山/千百年来,它为北京城/奉献了自己的躯体和骨骼……”

  1267年,忽必烈决定营建大都,着人开挖连接永定河的人工河,西山的木材源源不断地运进大都。一座山、一条河和一群人,为一座城的共同付出而把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座城终成为帝都的雏形。700多年来无论盛景、欢乐、苦难、悲怆,大西山“它倾己所有……它忘记了自己是一座山/它的慷慨和无私写在北京城的发展史上……”为了写好这首长诗,吴重生不但多次实地考察了大西山和永定河,还走访了朱祖希等北京市地理历史专家。可以说,在下笔成诗的那一刻,他是胸有成竹的。

  第十节以题起句,引出马致远和贾岛两位北京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一个清晰一个模糊,这种虚实结合使诗句更具诗歌意味和哲学内涵。“让法海禅寺内精彩的壁画开口说话/让山门前那两棵千年白龙松见证”,无论“说话”也好,“见证”也罢,目的只为铭记大西山的付出和奉献。读到这一节,很容易让人澎湃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犹如一曲长调,经历了长时间的激越高亢,转回舒缓平稳,使整首诗充满了节奏和起伏。

  最后一节还是以题起句:“向东挥洒/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在历史的纵深处一路高歌/太行山余脉与燕山山脉在南口关沟携手/共同作出一个‘比心’手势/是的,它是在‘比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心’这个新时代的壮丽辉煌”。是谁如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是谁在纵深处高歌?这一定是中华文明的血脉偾张。燕山山脉、太行山脉连成的天际线,一个“比心”的手势注定能覆盖整个华夏大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定在这个时代睥睨四海!(张华)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