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寻9-99岁儿童失掉的美好生活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重寻9-99岁儿童失掉的美好生活

来源:文艺报2023-01-17 09:53

  作者:徐 妍

  张炜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当代作家,我以为,在张炜所有的身份中,最切近他生命本义的应是诗人哲学家。他的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艾约堡秘史》《河湾》等,皆根植于中国诗性文学传统,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上世纪70年代创作的《木头车》《狮子崖》《他的琴》与近年来所创作的《半岛哈里哈气》《少年与海》《寻找鱼王》《海边童话》《我的原野盛宴》等,亦源自“丰沛的童心与诗心”,直指“文学的核心”,以诗人哲学家的目光,如实描写人们应有的美好生活。只不过,“生活是汲取不尽的深邃和无穷无尽的多样:不管您如何尽力,始终只能描写生活中的几小页,永远不可能把它的全书写出来”,但在读到《橘颂》时,这样的信念却很难不发生动摇。

重寻9-99岁儿童失掉的美好生活

  《橘颂》开篇从老文公和他的名叫橘颂的橘猫乘一辆旧货车返回山里的祖居地讲起。以往张炜儿童文学作品的标识——海边风景与海边少年看似远去了,实则是以回返山里祖居地的方式实现了与海边的另一种相遇,因为在老文公的生命历程中,山海相依,互为一体。当然,在开篇时,读者非但难以知晓老文公生命深处的密语,反而易于滑落至一个惯性思维的谷底,误认为《橘颂》是一部现代文人追寻乌托邦之梦的浪漫之作。那么,《橘颂》的真义何在?

  本书的前两章,读者可以借助《橘颂》中第三人称叙述方式,获知老文公和橘颂在山里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不管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和细节是否有人亲历过,这种大繁若简的写法足以将读者代入到老文公和橘颂的山里生活中。进入第三章,“五六十岁、头发有些花白”“声音很轻”的李转莲出场了,散发着来自民间自然生命的勃勃生气。从这部小说的第4章起,至篇末第33章,尽管李转莲到访老文公石屋的频率时断时续,与老文公的对话相当简略,但李转莲总能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处出场,急人之所急,却又毫不费力;想人之所想,却又自然有序。在第4章以后的情节发展中,李转莲为老文公适时带来了山里生活的必需品、买来了能让老文公和山外老友、国外家人通上话的“充电宝”,送来了能让老文公旧疾早日康复的营养品、引荐了山村里另外留守的两个人——老棘拐和少年水根,烹饪了山药鱼汤等鲜美好菜,逮到过96厘米长、24厘米宽的大鱼,尤其能按照橘树的图谱活灵活现地画出老文公内心所期望的橘树。可以说,李转莲这一人物形象,不仅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叙事功用,而且寄托着作家对中国女性的理想期待:她并不一定拥有现代人所愈发依赖的现代知识,却拥有我们日渐遗忘的最素朴的生命常识,知晓“水啊,比什么都好”,也拥有我们普遍缺失的最爽直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拥有对困境中的人出手相助的行动力量。这一形象融合了作家对中国女性的美好想象,既有传统美德与民间智慧,又深具自然的生命力、天然的鉴赏力和热诚的行动力。在此之前,张炜也塑造过数量众多、性格独特的传奇女性形象。近年来,张炜小说中履历丰富的民间奇女子形象格外引人注目,如《艾约堡秘史》中具有别样魅力的“老政委”。《橘颂》中的李转莲犹如“老政委”的姊妹,但其形象更具体可感,灵魂更丰盈,价值更有未来性。

  不过,这部小说中的主体故事情节的更深层推动力则是老文公的心理活动,小说结构的深层机制是老文公的心理博弈。小说讲述的主体故事内容固然是老文公在山里的现实生活,但更是沉潜、中断、弥合、复活于老文公记忆世界的心理生活。

  那么,老文公是谁?老文公是个难以归类的人物,他的形象塑造关涉了这部小说的主题、结构、故事内容、故事模式等。与此相关联,老文公为何与橘颂一道从城里来到山里?山里“石屋”的含义作何理解?老文公与橘颂如何相处?这些问题的谜底虽然都藏匿于老文公的内心深处,但连他自己也难寻正解。在这部小说中,老文公一出场就86岁了。通过老文公与“老家伙”的电话对聊,以及老文公的纷繁思绪,读者可以知晓这些信息:老文公曾经在奶奶所讲述的冰娃故事里度过童年,从此在幼小的心灵里深植下小海豹的悲情的英雄主义情愫;也曾经在青壮年时期经历过身心的劫难、被小海豹的影像所拯救,从此“不时袭来的剧痛,整夜的憋闷和喘息,断断续续几十年”;还曾经在泰斗面前将“夷”字认作“一只海豹”,从此获得了“老海豹”的绰号。通过这些追忆的断片,老文公的形象渐渐走到读者近前:老文公是一位回返祖居地、重寻祖父辈精神遗迹的中国当代知识者,更是一位亲历了半个多世纪中国当代社会变迁的“一位遍体鳞伤的老海豹”。但这些特质还不够,因为老文公的断片追忆并不是为了沉湎于祖父辈的历史功勋或个人的过往记忆,而是为了迎向未来的日子。真正的英雄主义者都是朝向未来的现实主义者,其所有的追忆都具有未来性。在这个意义上,老文公与《猴儿与少年》中的86岁的小说家王蒙和90岁高龄的外国文学专家施炳炎颇为同路:皆是朝向未来的立言者。也只有在未来的意义上,老文公与橘颂才一道来到山里,居住在祖父辈居住过的石屋里,由此接通了他与“筑路”的父亲、“栽树”的爷爷、“盖大屋”的老爷爷的血缘记忆,也便接通了他与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生命联系——我们都属于“创造了比黄河流域更先进的文明”的“东夷”族,进而成为他自己——“老海豹”的样子:慈悲、顽强,有尊严、有自省、有愿景。老文公回到祖居地上的“石屋”,即是回到他生命的血脉之所在、根系之所在。所以,老文公并未在百年知识分子常见的感伤的怀旧情绪中难以自拔,而是在铭记历史之时重寻人们失掉的美好生活:人如橘、水如泉,星空有味道、夜晚槐花开、日子如盛典。而这部小说所寄予的作家对于人们失掉的美好生活的想象,最终“说破”在这部小说的最后一章里:老文公精心准备的宴请整个乡村的“迟到的宴会”,是他生命历程中的盛大仪式。在这个仪式上,人们失掉的橘树斑斓、槐花盛开的美好生活,重新归来。

  老文公与橘颂的相处方式感人至深,且富有启示性。老文公对橘颂,不似一位主人对待一个宠物,而似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同一颗心对另一颗心,平等、理解和尊重,相遇相知、默契相伴。这样的相处方式并不奇异,一切生命都拥有上天赐予的生存权利,都有被理解、被尊重、渴望关爱和享受孤独的权利。橘颂之于老文公,在精神层面上具有陪伴和引领作用,因为在老文公眼里,橘颂是一个倔强、独立、专注的思考者、一个顽韧的自由的精灵,一个他生命中的仰望者。概言之,橘颂是老文公所期许的“很了不起”的理想化生命:“瞧它,多么自在的生灵,只做自己的事情,谁想强迫它、逼迫它,绝不依从。”老文公正是借助橘颂来反思自身、反观生命,橘颂也是借助老文公来得以享有生命的独立和自由。

  小说取名《橘颂》,确有艺术上的讲究,但更有意蕴上的考量。橘颂,是橘猫的名字,同时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屈原所作的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咏物诗《橘颂》。在诗歌《橘颂》中,屈原精准地感知到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诗人的想象力,将橘树人格化。在小说《橘颂》中,张炜反复描写老文公对橘颂的生态和习性的谙熟,更内含了他在今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对现实世界的忧患之心和对自我再生的期望之意。

  全面把握这部思想深刻、意蕴丰富的作品,对于儿童读者而言,或许难度较大。但倘若儿童读者感兴趣于其中某个故事的讲述、某个篇章的味道、某个段落的色彩,或是欣赏某个句子的美感、某个语词的妙用,都将受益无穷。对于成人读者而言,本书的阅读门槛也不可轻视。《橘颂》是张炜徒步攀登“文学高原”后折返归途时的自在写作,但以往的多种美学风格被不露痕迹地融入这部小说的文本世界中。这部小说融合了中国古典主义、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并以现实主义为根本基点。同时,这部小说也内置了历史叙事、乡土叙事、心理叙事、动物叙事等多种叙述手法,所有的叙事都被放置在对未来人类命运深思的总体性叙事之下。

  毫不夸张地说,《橘颂》是奇妙之书、自然之书,也是生命之书、心灵之书,更是家族之书、自省之书,但归根结底,是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之书,是少年儿童迎向未来的诗思之书。小说以一位深具诗人哲学家气质的当代作家回到祖居地展开故事,以山里为背景讲述个人与他人、与世间万物的隐秘情感联系,溯源个人与文化根脉的生命联系。全书以追忆的方式铭记逝去的个体、家族、历史记忆,以童心和诗心回溯现代时间、再造现代空间,以总体性叙述视角重新寻回9-99岁儿童所失掉的美好生活。(徐妍)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