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唐建平
天下之水,水向高处。在合唱交响曲《大运河》的采风和创作中,观察、思考,初识、理解,环顾、聚焦……从自然之水的超越中获得精神升华的自信,是一种被感动的自然真切的心境。
江南是众水结缘的地方,长江、淮河、钱塘,河流湖泊星罗棋布,一望之地总会有云水澹澹的影迹。行走在江河湖畔,心绪自然沉浸在满目盈盈水势的遐思幻想之中。更有大运河,由南至北,地跨十纬,水向高处。江南的文化离不开水,天下之水汇聚一地,塑造江山,催生历史,化养万民也陶冶水韵人心。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中国先人理解生活的哲思,深深注入中国文化精神之中。2011年创作古琴协奏曲《云水》就是这样的心境。中国传统诗词山水画大多萦绕云水意境,古琴更是离不开云水,高山流水、潇湘水云,在琴心与天地对话中吞吐万般气象。历代闲人雅士的诗句,钟情云水间自由呼吸的惬意,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释放心灵怡然自在的渴望。不经意间精神气度,情感的秉性在时光岁月中粘满了“云水”气。
人们常说传统是一条河流,这一比喻对水韵江苏来说也许更为贴切。江苏拥有江南最典型的文化特征,水韵江苏、文化江苏,亦水亦文源远流长。恰值这十年中华大地呼唤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绽放大时代腾飞的希望,江苏的水,江苏的人,江苏文化决策弄潮激浪,大运河、鉴真、郑和、拉贝日记、周恩来等厚重题材,欣然列阵歌剧艺术潮头。还有合唱交响曲《大运河》,民族交响曲《江河湖海颂》,也都在这十年之中创演。
歌剧《运之河》揭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警世之道。好似前缘预定,八年大运河申遗紧张等候最终结果前,沉匿千年的隋炀帝陵墓悄然出土,次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其实大运河真正的主角是劳苦人民大众,是他们在岁月中生命的付出,是华夏民族在天地间坚韧不屈的耸立,成就了大运河功利千秋的神奇。这些认知贯通在歌剧音乐创作之中,原本轻快活泼的江苏民歌小调,带着蓬勃舒展的云水气扑面而来,也留下创作中一些难解的传奇色彩。2013年隋炀帝陵墓出土,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歌剧《运之河》应时唱响“修一条河梦中的河”的激情咏叹。在扬州,在南京,在北京,在运河沿岸城市,在意大利、比利时、瑞士,歌剧《运之河》负载民族文化传统,展示当代中国人客观、历史、开明的文化精神世界。
江苏的水韵充满女性之美,而江苏创作的几部歌剧却都是以男主角命名的厚重题材。歌剧《郑和》的创作几经蹉跎。据资料记载郑和出洋的目的是:“宣德化,柔远人。”一般看来这当然是可以接受的、不错的戏剧思想内核,然而直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高度,即会发现客观历史事件和当代文化精神诉求之间的错位。在过去习惯的赞美中,宣展国威的航海壮举还包含哪些标志人类进步更有意义的价值呢?我曾深陷于思维的窘境中,但最后的开悟却来得那样直接。歌剧结尾老年的郑和面对海洋深情地唱到“我们曾拥抱过那一片蔚蓝,我们曾走到遥远的天边。”这一唱足矣!中华民族之于全人类认知世界的贡献尽在其中。这样的单纯却炙热,真切亦崇高,激活了音乐的创意灵感和浪漫情感。
歌剧《鉴真东渡》《拉贝日记》,一中一西两个角色同属于生命理想的守卫者。鉴真双目失明却心灯长明,六次东渡的故事感天动地。然而歌剧更借鉴真之口唱出:“佛于生死大海间,度己度他皆出离。”这样人性自修的高度,这样崇高的生命境界,对于个人、民族和世界亦有启迪意义。而《拉贝日记》,歌剧以感恩的真情和凝重的记忆,讲诉德国商人拉贝等国际友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不顾生命安危保护中国难民的故事。戏剧在巴赫小提琴音乐中开篇,以专门创作的中国风格小提琴音乐呼应结束,宣告人性大爱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根本力量和希望。如此宏观的艺术创意给《拉贝日记》铺开了上升的路。柏林剧院、汉堡易北河音乐厅和维也纳罗纳赫剧院首次绽放中国歌剧的光彩。更令人惊喜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歌剧《拉贝日记》入围“2018国际歌剧大赛”。
歌剧音乐擅长抒情,需要好听和发挥声乐演唱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人物、剧情排他的艺术个性。这是创作歌剧《周恩来》音乐难度所在。也许因我们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敬慕更深,决策创排歌剧《周恩来》和音乐构思的过程都更感压力和谨慎。光辉的名字和伟大的人生,主题一出人物音乐形象就必须栩栩如生。我曾五次到淮安,每次必瞻仰周总理故居和展览馆,在他为中华崛起的崇高信念和对人民大爱的感动中,音乐灵感渐渐清晰。首先歌剧开篇表现周总理的大爱主题,外柔内刚带着求索性,忍隐坚定回转向上。从第一个音起,主人公和观赏者仰慕的情感牵绕在一起缓缓上升。其二,贯穿湘江血战的咏叹中,主题上行充满戏剧性力量,宣泄和爆发周总理悲怆的感情波澜。其三,浩然正气的自信性,在万隆会议总理的唱由高开始转入力排众议表达友谊善良的委婉叙述。其四,中美会谈,音乐灵活的展现,刻画周总理把握原则的机智和灵活的外交智慧。歌剧音乐重点最终落在总理生命最后时刻,求索、大爱、坚韧、无私奉献融合一体,带着总理忧国忧民的忧思性情感缓缓升华。最后在“亲爱的祖国,我是多么爱你”中安静地结束。
常年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执念:相信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崛起,决定艺术创作的发展高度。能够留传下去的作品,定当在继承民族传统、承载当代和面对未来的活力发展中绽放光彩。民族交响曲《江河湖海颂》就是在这样的执念中赞美民族精神、抒发感慨、生活喜乐和希望之情。而合唱交响曲《大运河》亦是在这样的执念中触摸思想精神高度。传统、当代、未来在天下之水,水向高处的不断追求中无限升华。
(作者唐建平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著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