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深海》可以讲述得安静深沉一些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看客 > 正文

《深海》可以讲述得安静深沉一些

来源:解放日报2023-02-02 10:02

  作者:韩浩月

  关注电影《深海》,一部分原因是导演田晓鹏,2015年,他凭借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一战成名。《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浓烈的色彩、对人物大胆的重新塑造,颠覆了孙悟空与《西游记》在观众心目中的传统印象,其所传递出的暴烈、纯粹气息,令人印象深刻。

  《深海》海报

  这一次,田晓鹏的《深海》历经改档、撤档波折后,终于在春节档与观众见面。此时《深海》已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不乏有人这样猜测,《深海》意欲比《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更进一步,在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上走得再远一些。事实上也是如此,看《深海》,观众能感受到创作者把不安、渴望、呼喊等转化为鲜艳瑰丽的色彩,用无比夸张的方法,来表达人的孤独。在这方面,《深海》算是做到了极致。

  《深海》的故事很简单:小女孩参宿随父母和弟弟乘坐邮轮旅行。后妈与霸道的弟弟,还有总是冷落她的生父,让她觉得自己是局外人。遭遇海难之后,她被卷入海底,结识了言行怪异却本性善良的船长南河,她在寻找亲生母亲的同时,展开了一次匪夷所思的深海旅行……而这么一个貌似简单的故事,随着观众各种解读的不断增加,变得复杂与深邃起来。

  在参宿的抑郁症患者身份被确定之后,影片的立意和叙述重点立即明朗起来。《深海》在影片最后半小时,以很直白的方式,把参宿的抑郁症症状及其承受的巨大痛苦讲述了出来,这为观众回过头来再去回想前边的故事提供了诸多不同的角度。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台词,都有了别样的寓意,这恰好对应了影片主创所言,为了拍摄好这部影片,他们做了无数细密而又艰辛的工作。

  现在已经基本可以确认,《深海》主创团队花费如此漫长的时间,是想拍摄一部有关救赎与治愈的电影,最终影片也实现了主创的愿望:作品与目标观众建立起了一种非常亲密的关联,那些以形象、符号、暗喻等形式隐藏于片中的密语,无论藏得深浅,都可以迅速被发现或找到。于是,喜欢《深海》的观众将之称为档期最佳,而被挡在“门外”的观众则产生了一些不满意见,觉得《深海》没能把故事讲得更好,辜负了期待。

  《深海》是有野心的。它并没有打算只针对影迷群体,因此对于画面与色彩的雕琢和使用,成为它最大的一个商业噱头。注重视觉享受,的确是这些年来许多观众的审美倾向,《深海》试图用此办法征服观众的做法,成功了一大半,但在档期结尾时,已经构不成吸引力,这表明《深海》的商业片元素并没有做足,被动地被口碑推到了小众电影的范畴。

  南河这个角色的塑造,是有着强调影片商业化特征考虑的。看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观众,很容易在南河的形体动作与台词表情等方面看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里孙悟空的样子与气质。南河的粗鲁与滑稽、夸张与怪异,虽然到最后被证实不过是善良的外衣,但有了前面的观感,仍然无法快速洗脱掉人物前后无法准确衔接的裂痕。“好人总是要先装出坏坏的样子”,这一在别的动画片中屡试不爽的做法,在《深海》中处理得并不是太妥当。

  《深海》最后半个小时真正令人投入,恰恰是男主角与电影特效技术退居其后之后,参宿一个人的独白,以情感的力量摧毁了观众的防线。参宿反反复复说的“我不怕你”这句台词,因为直白的强调,反而有了最直接有效的冲击力。因为它直接代表了观众的心声。“我不怕你”,与《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喊出了年轻人内在的压抑与痛苦,表达了抗争的信念与决心。

  《深海》是动漫技术的集大成者,是动漫理念的创新者,它尝试从中国志异小说经典那里寻找文化基因,也积极融合了日本动漫的成功元素,亦能清晰地看到主创的个人经验与体验。但它讲述的故事,的确是一个不易处理的题材。在尝试为它想象多个创作模板后,不得不承认,目前这个版本仍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因为唯有浓烈的色彩,才能冲淡孤独的灰;唯有烟火般绚烂,才能引人忘记愁苦;唯有千奇百怪,才能打败千奇百怪……

  《深海》的优点是明显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平衡好故事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技术之强大有夺目之效,这个无可非议。但故事在逻辑性、层次感、完整性方面,缺乏准确的分配与调度。同样的一个故事,因为处理方式不一样,出来的效果会有不小的区别。如果在《深海》现有表达形式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在色彩的使用方面再慎重一些,在故事的抑扬节奏方面控制性再强一些,或者把故事讲得安静和深沉一点,说不定效果会更好。

  2019年暑期档公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破50亿元,“国漫崛起”成为热点话题。此后公映的数部国漫,虽未打破票房纪录,但各有特点,一直保持着比真人电影平均水平更高的水准。这次《深海》从被预测有望竞争票房冠军,到徘徊于第二与第三阵营之间,的确让关心国漫的人心生失落。但是,票房并非衡量一部动画片价值的唯一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深海》讨论的增多,对于它的成败能够达成共识的话,会对主创以及其他国漫创作者带来良好的启发。(韩浩月)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从“有限”到“无限”,演技综艺的生态进化论

  • 周才庶:从《我的后半生》看“后半生”叙事的浮与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