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用精品佳作讲好中国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2023-02-03 10:13

  作者:杨乘虎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影视作品佳作频现,搭建起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传播矩阵,从各个领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国内外观众铺展开一幅幅瑰丽画卷。

  讲好中国故事,要植根当代生活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充分考量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在尊重接受习惯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备受关注的艺术形式,影视艺术在讲故事、塑形象、展风貌上具有独特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在世界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呼唤着影视创作推出与之相匹配的精品力作,向世界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变迁和心灵世界。

  生动展现中国人日常生活和所思所想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蕴含着以艺通心的鲜活素材。世界想要了解的中国的点点滴滴,就潜藏在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里。在展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喜怒哀乐和价值理念方面,影视艺术生动直观,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影视作品只有将镜头对准人民生活,探向广袤大地,才能用万千平凡奋斗者的故事展现真善美,给观众以心灵触动和深刻印象。

  讲好中国人的生活故事,要表现普通人的生活和事业、梦想和希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由无数普通人的拼搏奋斗铸就,他们的形象获得影视作品的生动记录。网络电影《以青春之名》《金山上的树叶》、电视剧《大山的女儿》、纪录片《闽宁纪事》《我们村》等作品,以生动感人的人物故事、真实灵动的视听语言,见微知著地讲述脱贫故事,向世界展示人类减贫史上的空前壮举,还用故事背后的减贫智慧与经验,为各国观众提供了创造美好生活的有益借鉴。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是影视艺术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生活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影视创作更加关注个体境遇,用百姓视角讲述平凡故事,用温暖的细节感染人,用接地气的镜头打动人。电影《奇迹·笨小孩》《人生大事》、网络剧《冰球少年》、微纪录片《青年!听我说》等传达艰苦创业、珍重亲情、拥抱生活的正能量。电视剧《幸福到万家》、微纪录片《这十年》等作品聚焦村支书、社区民警、防火瞭望员等不同领域奋斗者,展现多彩职业与民生故事,镌刻普通中国人与时代同行的幸福记忆。

  影视创作在艺术反映人民生活的过程中,勾勒出今日中国的时代图景。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在日常生活细节之中,捕捉到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淳朴话语,诉说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折射出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密切关联。许多观众观看后备受感动,他们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更加充满希望的明天。这些故事传达着向上向善的美好追求,传递着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在传承创新中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深厚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审美旨趣,提供了丰富内容资源,也塑造了中国影视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成为我们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特色和优势。广大影视工作者自觉深挖文化富矿,用精品佳作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影视作品佳作频现,搭建起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传播矩阵。中国古画作为颇具标识度的艺术瑰宝,获得影视作品全方位的生动反映。文化节目《书画里的中国》精心细致又充满想象力地向观众介绍名画背后的文化典故与传统技艺,还以画为媒关联起北京众多文化地标,展现古都风采。网络纪录片《我们的清明上河图》将镜头深入文物保护工作现场,讲述文物保护工作者为守护经典、重现名画不懈努力的故事。不独古画,科普中医药知识、讲述中医故事的网络纪录片《国医有方》,探访特色民居、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聚焦非遗技艺、介绍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海派百工(第二季)》,等等,从各个领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国内外观众铺展开一幅幅瑰丽画卷。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打开方式”新意迭出。当前,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赋予影视表达巨大创新空间。北京冬奥会召开前夕,古画《冰嬉图》“动”了起来,以三维动画的方式“复原”画中人物的冰上动作,为冬奥会注入中国元素,让人眼前一亮。纪录片《闪耀吧!中华文明》深入殷墟、三星堆、唐长安城等考古现场,以悬疑解谜、逻辑推理等形式让文物活起来,赢得观众喝彩。慢综艺《追星星的人(第二季)》用人们喜爱的露营活动连缀起古代典籍中的天文学知识,为“天关客星”“三星伴月”等星空奇观注入文化内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奇妙游”的创新理念,将节庆民俗故事汇聚起来,创造性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如何日用而新。国风国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影视创作,一些作品不仅在国内赢得口碑,而且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代表作品,打造了一张张凸显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闪亮名片。

  推动精品创作和国际传播形成良性循环

  讲好中国故事,要植根当代生活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充分考量不同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无论选取故事题材、情节内容,还是选择媒体渠道、表现形式,都要做好市场研究和受众分析,在尊重接受习惯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影视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在题材方面,英雄叙事是各国观众普遍青睐的类型,并且通常能够覆盖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群体。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我国电影创作者推出了一批用现代视听语言讲述中国英雄故事的优秀作品。电影《湄公河行动》取材真实事件,用类型片手法演绎缉毒警察的雷霆行动。电影《万里归途》用纪录片质感,还原中国外交官在撤侨行动中勇于担当的英雄事迹。《中国医生》《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作品,都以跌宕情节和酣畅叙事凸显英雄主义精神,赢得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观众。

  在形式方面,纪录片取材现实,风格纪实,讲述方式更具真实性和亲和力,是塑造真实立体中国形象的有力手段,也是各国观众易于接受的影视艺术形式。面对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英国导演柯文思执导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选取村支书、农民、卡车司机等基层人物,讲述中国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摆脱贫困的故事,真实质朴,触动心灵。纪录片《走近大凉山》真实记录外国友人走访大凉山的行迹,呈现山区农村旧貌换新颜的时代风景。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指导的纪录片《全球公敌》,真实呈现毒品危害和缉毒工作,展现了面对人类共同挑战,中国的积极作为和大国担当。近年来,纪录片“国家相册”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成为海外观众读懂当代中国的文化窗口。

  在渠道方面,要打开传播视野和格局,让充分经受国内市场检验的精品力作通过国际传播渠道不断走出去。电视剧《人世间》剧情跨度50年,让观众通过百姓生活一览中国发展变迁,在国内收获好评的同时,被外国机构买下全球发行权。《鸡毛飞上天》《小别离》《在一起》等一批生动描绘当代中国改革开放、青少年教育等现实题材作品也赢得海外观众好评。此外,《长安十二时辰》《大秦赋》等一批历史文化题材影视剧通过国外视听平台出海,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帮助海外观众更好认识中国历史文化。我们应当总结这些影视作品成功“出海”的经验,推动精品创作和国际传播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壮大影视艺术走出去的阵容和影响。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

[ 责编:崔益明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这货哪来的》:国人与国货的情感连接

  • 《展开说说》:女性谈话类综艺的新形态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