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天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天

来源:天津日报2023-02-06 10:41

  作者:李建中

  如果说除夕是一年中最幸福温馨的一晚,那么元宵节则是一年中最热闹欢腾的一夜,喜庆的灯火和皎洁的月光把黑夜映照得如同白昼,欢乐的人群将春节民俗活动推向高潮。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元夜、灯节等,在川渝等地称为“过大年”,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起源于古代的灯火祭祀,最初称为“正月十五”或“正月半”。唐朝初年,受道教影响,称其为“上元节”。唐朝末年,才有了“元宵”的叫法,“元”指上元,“宵”指夜晚,“元宵”即“上元节之夜”。

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天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局部

元宵节,火树银花不夜天

  《元宵灯戏图》,(清)金廷标作

  辉煌璀璨的彩灯节

  民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古往今来,元宵节都以热烈喜庆的观灯、赏灯活动为主要内容,天南地北,城镇乡村、市井祠庙,尽皆结棚张灯,亮如白昼。

  正月十五挂灯、赏灯的习俗,起始于汉代,兴盛于隋唐,以后历代沿袭,流传至今日。早在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唐朝时,元宵灯会的规模空前盛大,为期三天,处处张灯结彩,满城火树银花。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洛阳元宵佳节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宋代,燃灯活动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节期长达五天,成为当时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辛弃疾有词赞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是元宵佳节花灯无数,烟花如雨。明代的元宵节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唐伯虎有诗曰:“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清朝时,民间的灯会仍然灯火璀璨。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 一个“闹”字,便把元宵节灯会活动热闹、欢闹、喧闹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所谓“花灯”,既指彩灯的颜色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又指彩灯的品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最初的灯笼主要用作照明和祭祀,后来逐渐成为烘托节日气氛和供人们娱乐的道具。各地彩灯种类繁多,从形状看,有龙灯、虎灯、狮灯、兔儿灯、羊角灯、牛头灯、金鱼灯、走马灯、六角灯等,可谓千姿百态;从题材看,有牛郎织女、八仙过海、草船借箭、空城计、三打白骨精等,真是说不胜说;从材质看,有纸糊的、有绢绸做的、有玻璃做的、有坚冰雕的等,堪称各具风采。

  热闹欢腾的狂欢节

  元宵节是全民参与的节日,除挂灯、观灯、赏灯、闹灯外,还有舞龙灯、放烟花、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猜灯谜等民俗活动,人人乐在其中,堪称中国的狂欢节。

  舞龙灯,也称龙舞,流行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在山东曲阜,城周围村村玩龙灯,元宵节时每个村的龙灯都要到孔府中表演。湖北省孝感市杨店镇是著名的龙灯之乡,当地有句俗语叫“年小月半大”,就是说过年都没有过元宵节重要。每年元宵节,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大规模的舞龙灯活动,百条高龙起舞,翻江倒海,蔚为壮观。

  放焰火是各地元宵节非常重要的助兴活动。元宵节的烟火,除杆火、盘火、礼花这样的常见类型外,还有最为热闹欢腾的“烧龙灯”,也就是烧掉那些已完成使命的龙灯,火龙翻滚,火花飞溅,欢声一片。烧龙灯让闹元宵达到高潮,但许多人还余兴未尽,却又不得不收心,只好相约“明年还邀旧伴来”。

  舞狮子又称狮子舞等,主要流行于南方各地,以广东佛山、广州等地最为著名。每逢元宵佳节,民间都以狮舞助兴。舞狮子一般由三人完成,舞法上有文武之分,文狮表现狮子的温驯,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是指在陆地上模仿划船动作的表演活动。旱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上彩布,套系在表演者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着地方小调,边歌边舞。有的地方,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扮成丑角搭档表演,以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开怀。

  谜语是我国传统的文娱活动和益智游戏,灯谜则指贴在元宵节花灯上供观众猜的谜语。早在宋代,就兴起了将各种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的猜灯谜习俗。明清时,灯谜已成为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助兴项目。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便记录有当年苏州元宵节猜灯谜的情景,《红楼梦》等明清小说中也多有猜灯谜的描写。今天,猜灯谜依然是各地元宵节的一大习俗。

  各地元宵节上还有扭秧歌、踩高跷、车车灯、打连箫、打太平鼓、戏曲表演、杂耍表演、游百病等活动,这些习俗共同营造出喜庆热闹的元宵民俗之美。许多人除了四处赏灯和观看表演外,还会亲身参与到秧歌、戏曲、舞龙等的表演中,表现出“真我”的一面。

  别具风味的美食节

  巴蜀地区有一句民谚:“年过十五,有肉不煮。”不煮肉吃什么呢?当然不会饿着,一是吃汤圆,二是逛灯会吃各种美食。灯会美食除了汤圆、春卷之类的应节食品,主要是当地别具风味的名小吃。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民俗。不过元宵节的起源和名称,与元宵或汤圆是没有关系的,元宵或汤圆只是元宵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节令食品,因节而得名。那元宵或汤圆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通常认为出现在宋朝。南宋诗人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里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题目里的“元宵”当指节日,“浮圆子”可能是类似汤圆的食物。北宋吕原明撰著的《岁时杂记》记载:“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通常认为,这“煮糯为丸”就是后来的汤圆。到了清代,中国南北在元宵节都流行吃汤圆。清末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灯节》里说:“市卖食物,干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清代成都过元宵节必吃汤圆,嘉庆二十一年刊《华阳县志》载:“十五日,俗谓之‘元宵’。人家碎米为丸,曰‘糖圆’,以相馈遗。”

  许多人通常将汤圆和元宵视为同一食品,认为只是南北称呼不同。实际上,这是两种大体类似但做法和口感有所不同的食品。制作方法上,南方的汤圆多是用手心“揉包”而成,北方的元宵则多是将块状馅料放在装有米粉的箩筛里“滚制”而成。口感方面,南方的汤圆软软糯糯,有咸有甜,北方的元宵相对更有嚼劲,一般以甜为主。

  除汤圆外,元宵节的美食还非常多,各地品种不一。人们在赏灯和狂欢之余,往往都会一饱口福。

  古典浪漫的情人节

  元宵节的主要功能是大众娱乐,但其文化内涵却不仅仅是娱乐,它还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的节日。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堪称中国古典浪漫的情人节。

  在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未出嫁的女子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女孩,是不能随便走出闺门的,男女之间很难有自由交往的机会。只有在不设宵禁的元宵佳节,她们可以结伴出门赏灯游玩。对于没有伴侣的青年男女来说,这当然是邂逅和物色对象的绝佳夜晚,也是有情人借赏灯约会的好时机。

  其实,我们从古人的诗句中,很容易看到在元宵节灯前月下私会的青年男女们的身影。先看欧阳修的袒露:“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再看辛弃疾的自白:“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两位大文豪在元宵节上的情动与约会,造就了各自流传千古的名句。

  我们再看民间传说和戏曲里发生在元宵节中的爱情故事。古代传说《陈三五娘》,后演化为戏曲,在广东、福建等地广为流传。主人公陈三和五娘在元宵节因赏花灯相遇而一见钟情的故事,一直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和欢迎。戏曲《春灯谜》中,影娘乔装打扮随母亲于元宵节观灯,与少年宇文彦一见钟情,二人唱和定情的桥段一直让人们难以忘怀。

  在传统民俗里,元宵节还是求子的良辰佳节。中国好多地方都有元宵节或节前给新嫁女儿送灯的习俗,其寓意便是“送丁”“添丁”。元宵节后,年就过完了,商家正式开业,农家下地春耕,大家各自开忙了。(李建中)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梦归离》:命起殊途,大梦同归

  • 刘长宇:戏曲视角下春晚小品的角色经典化路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