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科幻的文化辐射力,在于其现实的起点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科幻的文化辐射力,在于其现实的起点

来源:文汇报2023-02-08 10:11

  作者:方冠男

  《三体》电视剧的播放已经以超前点映的方式收官,豆瓣评分稳定在8.3,是一个不错的成绩。网友称赞该剧遵从原著的改编策略,而在笔者看来,小说文本的影视化过程里最关键之处,在于虽然增加了角色、扩充了情节,但赋予了原著的世界观不可撼动的权威性。

《三体》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此为重庆出版社2012年版本

  那么,《三体》的世界观究竟是什么?又具有何种魔力,能够让读者群体如此膺服、甚至不能接受分毫改动呢?

  《三体》系列的分部标题可以说明原因——从《地球往事》到《黑暗森林》,再从《黑暗森林》到《死神永生》,三部小说形成了层层递进的结构,为我们提供了“推己及人”的思考逻辑。这说明,恢弘壮丽且冰冷残酷的刘慈欣宇宙,无论如何广袤,它的基本认知逻辑都是从地球乃至于人和人的关系开始的,换言之,刘慈欣以现实社会为基础,将其扩写为了宇宙社会,《三体》中“宇宙社会学”的原型是“人类社会学”,宇宙的“猜疑链”则来源于人类文明乃至于人际关系的“猜疑链”,整个“黑暗森林”理论的实质是文明冲突,这就使得三体宇宙显现出了极为精准甚至狠辣的现实针对性,小说中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彼此猜疑、威慑、对峙的完整过程,可以非常准确地适配现代历史乃至于今的完整进程;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描写,也能够极为准确地在人类历史以及现实生活中找到典型。这种从个体到群体、从微观到宏观的强现实针对性,使得大量《三体》读者并未把这一小说当作幻想文学来理解。而原作在国内外的广泛出圈,也让我们看到了当科幻照进现实时所具备的强大文化辐射力。这对于国产科幻作品今后的创作方向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剧版《三体》:世界观的能动表达

  现实,是一切文艺作品直捣人心的共性,《三体》小说具备了这一点,正因此,电视剧对原著的还原,既是尊重《三体》世界观,也是尊重现实本身。

  当然,在还原世界观的时候,剧版《三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编创团队较准确地在剧集中提炼出了两个典型符号元素,即“虫子”和“圆”。

  “虫子”,是在小说中被反复强调的,在此前提下,剧集亦特别突出表现虫子,如蚂蚁在玻璃和摩托后视镜上爬行的特写。同时,剧中的“虫子”出现时还往往伴随着“平面”,这就使得作为元素的“虫子”引申出了“二维”的视野理念,当“虫子+平面”出现时,就指向了低维文明对世界的认知局限。同时,这又呼应了剧集中反复提及的“火鸡与农场主”关系,使得整部剧集显现着整一且有深度的美感。剧集提炼的“圆”也反映出了这种深度美感。这一符号在剧集中通过天体、粒子、桌球、苹果、塑料球、纸带圆孔、镜头、宇宙模型、智子、眼球等被强调出来。圆,这种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都同形同构的符号,繁简相协却又无所不包,在剧集中成为了最基本也最多义的元素。

  编创团队通过补充剧集情节的内容,较为准确地强调了《三体》世界观的部分奥义。如:在补充汪淼人物性格的同时,除了完善他的人物成长性之外,还特别描绘了他的家庭生活——这指向了“宇宙很大,但生活(生命)更大”的世界观内涵;再如:剧集特别将大量笔墨放在了ETO的内部分裂上,这处改编用意颇深,更完整立体地阐述了人类社会中的“猜疑链”,人和人的猜疑尚且难以破局,更何况宇宙文明之间?同时,ETO内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在三体人面前展现出了“人心”的不可知和复杂,这给予了后来三体人表示“害怕”人类以充分的心理依据。

  此外,剧集制作团队还有心地搜集了电视剧之外的《三体》元素。热爱《三体》的人是众多的,剧集之前,就有《我的三体》同人动画、《三体》广播剧,甚至于薄彩生、祝乾亮、JOGGER熊等人的《三体》同人音乐——可喜的是,这些内容,都被剧集所吸收了。当民间对《三体》以及中国科幻的珍视被看见的时候,聚沙成塔的奇观就出现了,剧版《三体》呈现出了让人惊喜的质感,具备了上乘的艺术质量。

  更让人感慨的是,这种奇观也体现在了几乎同时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上。从人民群众到国企实业对“小破球”全方位的“饱和式救援”是中国影史上罕见的现象,到此刻,中国科幻就再也不是“小众”门类了,它变成了全民参与想象未来和塑造未来的事业。当星辰大海的未来变成一个民族集体的积极想象的时候,科幻与现实,就无比紧密地叠加在了一起。

  “地球往事”:《三体》科幻的起点

  包括了《三体》在内的刘慈欣小说世界,本身也是科幻与现实的叠加,它构成了最为宏观也最为完整的人类的“地球往事”。某种程度上而言,“地球往事”并非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首先是“猜疑链”。作为《三体》世界观中极为重要的设定,“猜疑链”基于现实而存在。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之间的“猜疑链”,在地球上其实一直存在着,它既发生于文明与文明之间,也发生在政治体与政治体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甚至于,它还发生在个体的人与人之间——这使得“非理性”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总是难以避免,如战争、恐怖主义、动乱……于是,基于非理性的历史悲剧和个人悲剧,人类在自身内部生出了异己力量,而这也正是构成《三体》故事的情节起点:处于对自身文明的憎恶和绝望,ETO引发了三体危机。

  其次是“世界观”之争。很有趣,如此争论也是叠加的状态——《三体》剧集首播日,一篇名为《“黑暗森林”,一种原始而低幼的社会学狂想》文章出圈,世界观讨论由此展开。赞同文章的人认为“宇宙社会学”是一种陈旧而非现实的世界观,但也有人认为,“宇宙社会学”是现实针对性极强的社会认知模型。而如何认知这种争论?其实,这种讨论既发生在现实世界,也发生在刘慈欣的科幻世界里,《流浪地球》中有“联合政府”,也有“地球叛军”,《时间移民》里有“有形世界”,也有“无形世界”,《三体》中有“面壁者”,也有“破壁人”,即便是ETO内部,也存在着差异化鲜明的“降临派”和“拯救派”,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本身就为世界发展提供了无数变量,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正是文明保持活力的缘由所在。

  第三是“以发展求生存”的理念。“宇宙社会学”中的“猜疑链”让《三体》世界观显现出了灰暗的色彩,而围绕着这一世界观的争论也充分展示出了世界的参差和认知的差异,假如这么看,人类的前景似乎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这并非是地球往事的全部,罗辑与1379号监听员的对话说明了希望的存在。可是,如何点亮希望的微光呢?《三体》展示出了一条出路:以发展求生存。这一文明选项贯穿于《三体》世界观始终,在罗辑、章北海、维德、程心的情节线中都得到了体现。要注意,这一选项同时也是我们曾经经历的历史事实,相比于近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发展之路,使我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

  综上可见,《三体》世界观,既架构在科幻的想象之上,也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中,无论《三体》想象力如何恢弘壮丽,地球往事,永远是故事的现实起点,而也尤为巧合地显现在刘慈欣本人身上:

  1970年的一个夜晚,还是少年的刘慈欣走出家门,抬头仰望星空,去寻找一个若隐若现的小红点——东方红一号。

  看,刘慈欣科幻意识的觉知起点,与《三体》系列故事的发生起点,也叠加在了一起。

  (作者方冠男为戏剧史论学者,苏州大学在读博士,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副教授)

[ 责编:吴悠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乘船而去》:陈小雨的“回乡偶书”

  • 故事元素数据化重塑:流媒体时代的IP改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