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儿童文学的美育担当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要闻 > 正文

中国儿童文学的美育担当

来源:文艺报2023-02-10 10:19

  作者:姚苏平

  儿童美育是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也是儿童个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美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席勒的《美育书简》中,该书被称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事实上,“诗礼教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等现代思想先驱更是将美育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希望通过美育来凝聚国家共识、助益智育和德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可见,我国的美育有历史背景、理论逻辑、实践策略,更有现实要求。这其中,儿童文学是直通少年儿童生活、情感和心灵世界的优质载体,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也就是说,美学提供理论认知、教育提供方法策略,那么,儿童文学则提供内容资源。

  从美育的“审美素养”要求来看,儿童文学具有“母语”之美、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启蒙性。任溶溶、林良、林焕彰、圣野、高洪波、金波、邱易东、薛卫民、王立春、蓝蓝、陈诗哥、巩孺萍等人的现代儿童诗歌,展现出了汉语韵律之美。其诗教的文化意义,既有草木虫鱼之识,更有童年与人生的想象力的深刻与稚拙。与此同时,大量中国原创图画书的涌现,承担了6岁以下儿童为主要接受群体的美育功能。《团圆》《小石狮》等所表达的“中国童年”的深情;《一园青菜成了精》的传统童谣形式、《漏》对传统民间故事的改编改写、《盘中餐》的非遗主题等都传达出了“中国故事”的谐趣与精妙;《独生小孩》《外婆家的马》等展现出儿童本位立场下的神奇想象……上述优秀原创图画书不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图文并茂”,更是图、文、设计等元素“同构”的美学新形式,是儿童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从美育的“陶冶情操”要求来看,儿童文学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营造的氛围环境和揭示的人类情感,对人之初的心性培育提供了极具召唤力的样本。从短篇小说《小船,小船》到长篇小说《逐光的孩子》所延续的乡村教育情怀,从短篇小说《阿诚的龟》到长篇小说《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等儿童叙事立场中生态万物的“天地大美”,从报告文学《飞翔吧,哪怕翅膀断了心》到长篇小说《童眸》所直面的童年斑驳与人性深度……无数中国作家踔厉奋发,建构、生发着中国儿童文学的美学价值。把“中国童年”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由此有了对“儿童观”的犀利思考,如短篇小说《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等;有了对留守和流动儿童、残障儿童等弱势儿童的关切,如长篇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图画书《躲猫猫大王》等;有了对生命的凝望和敬畏,如长篇小说《露天厨房》等。儿童文学在全方位开掘着体裁和主题,以生动而鲜明的人物形象、充沛而真实的情感、深沉而自然的情怀,召唤着儿童不由自主地思考着“人格”“操守”“担当”等人生命题。

  从美育的“温润心灵”要求来看,儿童文学是最耐心、细致的人类童年牧歌,它所自带的朴素温情代表了人类心灵世界的选择与皈依。长篇小说《草房子》《有鸽子的夏天》《小水的除夕》、散文集《小小孩的春天》等书写着“50后”“60后”“70后”的童年回忆;长篇纪实小说《今年你七岁》一气呵成的父子情趣与热力,《女儿的故事》不动声色的幽默;长篇小说《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长篇童话《笨狼的故事》等所悠游的幼儿意趣;长篇小说《男生贾里》、极具文体实验气息的《沐阳上学记》等所追寻的童年的酣畅淋漓。同时,《怪老头儿》《将军胡同》等之于北京、《蓝调江南》等之于江南,《少年陀螺王》等之于广西、《城墙上的光》等之于南京、“疍家船”系列之于广东,这些作品让小读者品味到了泱泱中华的不同地域特色、欣欣少年“小我”与“大我”的同生共进。此外,儿童文学也将“温润心灵”的意识放置在全球视域中,如《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系列对容貌、财富、家庭等主题的从容对谈;如《奇域笔记》系列跌宕起伏的国宝追寻之旅等。大量优秀中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不同体裁、主题、类型、表达手法的拓展,都在赋权儿童,并推动其走向生活的温度和世界的广度。

  从美育的“激发创造力”要求来看,儿童文学充盈着天然的想象力,它所具有的游戏精神、荒诞精神彰显了人类童年的“元气”,也葆有着人类创造力的原动力。无论是郑渊洁、周锐等童话作品想象力的狂欢,还是冰波、王一梅等童话叙事的抒情和哲思,以及魔幻类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水妖喀咯莎》等,都展现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值得一提的是,从清末倡导“科学小说”对救亡与启蒙的国家意义,到童恩正、叶永烈、肖建亨、郑文光、王晓达、刘兴诗等科幻小说创作的初心如磐,再到刘慈欣、郝景芳等作家的科幻作品惊艳全球,中国科幻小说创作与接受之路走得慷慨壮烈。科普文艺作品从高士奇、嵇鸿、杨楠等科普小品、科学童话等,到图画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立体书《打开故宫》,以及AR/VR等新媒介童书的入场,展现出蓬勃的创造力。可见,无论是科幻小说、科普文艺对小读者的强烈吸引力,还是童话类、幻想类、魔幻类作品带给儿童天马行空的心灵遨游体验,以及数字人文力量下图画书的多种打开方式,都展现了儿童文学自身的创造力和对儿童创作力的激发。

  少年儿童的美育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协同联动下完成的,这其中作为“内容资源”的儿童文学作品起到了积极有效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儿童文学创作任重道远,同时要有多方合力。我们惊喜地看到许多“成人作家”投身儿童文学创作,如毕飞宇、张炜、徐则臣、赵丽宏、马原、阿来、叶广芩、梁晓声、虹影、荆歌等陆续为中国儿童文学加持,并注入新活力。更值得一提的是,21世纪以来,我国对经典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图画书)的大量引荐,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如“如何看待儿童?”“什么是优秀儿童文学?”“怎样书写童年?”等文学创作之儿童问题的深入思考。当下,如何避免成人与儿童的双向“失语”,如何提升儿童文学的品质,仍是中国儿童文学须持续改进的美育责任。只有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够深入到读者内心,引发共情、引领成长。此外,儿童文学不只是美育展示、传播的“静态”内容,也是成就儿童成为其“主体”的重要途径。很多省市以各种方式推动儿童的诗歌创作,比如江苏省委宣传部所组织的“童心里的诗篇”已连续举办5届;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发起了对7-15岁留守儿童、乡村儿童的诗歌创作征集活动,出版了儿童诗集《大山里的小诗人》等。在这些文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小作者们纤弱、柔韧、炽热的童心穿透了生活的沉重,也让读者们不甘于仅做书房里的阅读者、旁观者,而乐意为教育公平、全社会的美好生活献上微薄之力。由此,读者和作者也可以在无形中成为美育的发展、践行共同体。

  由此 我们有理由认为,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能够出入于儿童与成人、时代与民族之间,实现以美育美,达成美美与共。(姚苏平)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武建勋:现实题材电影的内容生产与档期策略

  • 饶晓志:坚守创作本心,在商业与艺术间寻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