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艺术家求“异”得“异”,观众能否看“景”得“景”?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玩艺 > 正文

艺术家求“异”得“异”,观众能否看“景”得“景”?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02-10 10:37

  作者:刘 婷

  “异风景”当代艺术展于春节前在南京海尚艺术空间开幕,共有6位当代艺术家的20余件作品以架上、装置、影像等方式展出。因场地特殊性,展览分别呈现于三个独立的房间,展览自身亦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梁铨 梁绍基 《对话》

  徐冰 《地书立体书大白本》

  耿雪 《金色之名》

  沈勤 《山》

  海尚艺术空间外表古朴,冬日里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掩映在房子后面,灰瓦上尚存点点雪迹,竟有一种古典韵味。进入大门,却见一个长长廊道,廊道旁边摆着三三两两现代桌椅,给人一种古今交错之感。这场名为“异风景”的展览,其自身就是一种异样的风景:在这样一个不失古韵之处,展出一场当代艺术展览,错位之中,很难不给人一种新颖之感。

  参展的六位艺术家:徐冰、沈勤、梁铨、梁绍基、郭工、耿雪,展览的顺序是精心设计的。

  第一间房间展出的是徐冰的《天书》《地书》,沈勤的几张纸本水墨和梁铨的两幅宣纸拼贴。沈勤的水墨迥异于传统中国画,无论是布局、用色还是立意,都与传统背道而驰。尽管如此,沈勤的作品仍属于水墨范畴。相对而言,徐冰立意亦在传统:“仰观”其《天书》,是借古书之排版形式浇今日之块垒;而“俯瞰”其《地书》,则似在探索今日“书同文”的可能性——他已走出传统框架,呈现一种更加异样的风景。梁铨则走向了不同的风景,在他的作品中,传统的影子还在,但呈现的已是一种层层消融后的景观。他将彩墨晕染于传统宣纸上,有手撕痕迹的形状贴于画面,在留白中饱含灵动的层次,点点墨迹似是“百密一疏”又像是给工整的画面增添了一抹生趣。其作品干脆命名为《无题》,实则,“无”正是“题”中应有之义。三位艺术家创作出了只属于自己的风景,以至于当我们看到文字的“异形”就总能想到徐冰,看到氤氲水汽中的山水庭院就知道那是沈勤,而看到宣纸上的几何构成和空间营造就会发现这是梁铨。这是对传统水墨的一种扬弃和革新。

  第二个房间仍以梁铨开篇,体现的是衔接,拼贴的对象则从宣纸转向了蚕丝。提到以蚕丝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很难不让人想起梁绍基。二梁首度合作,展出的作品名为《对话》——这名称甚有雅趣,宣纸背后是文化大国的韵味,蚕丝背后则是农桑古国的余音。“对话”应有基础,而这个基础正是传统,值得深思的是,二者又都在背离传统。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初次尝试以蚕丝进行创作时,梁绍基就开始有意结合宣纸、金属等材质。于这位年过古稀的人而言,这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同样兼具创新与回归意味的作品是以蚕丝为素材创制的《玄》——它有着壁挂作品的特质,很难不让人想到梁绍基正是师从壁挂艺术家万曼,而慢慢走上软雕塑的道路的。《玄》中呈现出黑白两种色泽,让人联想起宣纸与笔墨,只是这一次,白色不再扮演留白的作用,其自身就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梁绍基的作品同处一个空间的是郭工的几件雕塑。矗立在展厅中心,迎面撞向观众的是一面火烧过的屏风,碎屑落了一地。如同宣纸、蚕丝等,屏风亦饱含古典色彩。然而郭工借由传统意象的再加工,意在突破传统的边界,进入当代的话语体系之中。屏风的本意是区隔。郭工告诉我,他在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回到北京的工作室,在观察屏风的时候发现这本是个无用之物,既不能保暖也不能隔音,似乎只是一道心理防线,因而给这件作品命名为《道具》。当郭工用喷枪对屏风进行焚烧的时候,喷枪像一把雕刻刀一般在屏风上留下痕迹,却又无法像雕刻刀那般精确——只可预判大方向,偶发性将会决定这件作品的最终走向。

  通过《道具》这一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传统确在衰亡,但这并非这个故事的尾声,在衰亡之后,还有新的可能性。被火烧过的屏风,犹如被现当代人蹂躏过的传统,它依然是美的,且在其中甚至还有一种风骨。这种风骨和梁绍基作品中的蚕丝有着一种共鸣,同样是偶发性决定了作品最终的走向——蚕丝这种材料既温柔又极具韧性,充满了生命力,还可以密密层层地覆盖曾经的创伤,给世界以关爱和抚慰。

  第一间房间还停留在平面,有朝着立体转向的趋势,第二间房间就全部是立体的了。第三间房间呈现的则是当代艺术展中最热衷使用的媒介:影像。

  拾级而上,进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个溶洞一般的金色管道;其次才是一个巨大的屏幕,屏幕上播放着耿雪的《金色之名》陶瓷(泥塑)动画。动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黑白世界,泥塑的人脸上的颗粒看得分明。人在世上,其实正如戈壁之石,受风沙切割。耿雪曾表示,这正是现实的隐喻。在黑白世界的最后,出现了一叶金色帆船。对此,耿雪解释:“像一个希望,或者是福柯说的‘愚人船’,载着疯癫者和病人。”那四个金色管道里就是以影像形式呈现出的希望的世界。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耿雪正在孕期,她以此传达对生命的悲悯和对希望的渴望。早在2019年,这个作品就已完成,在今日重新展出,则给人一种恍如隔世之感。耿雪说,她想要探讨一个未知、未来的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从2019年算起,还是2023年算起,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从这三间房间出来,站在走廊上看着廊前雪,我有一种被撕碎的感觉,右肩仿佛出现了耿雪视频中的泥塑小人,他无声,却让人不得不正视。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是有风景的,便利店前的共享单车,早晨八点钟上班的电动车大军,以及夜晚十二点仍热闹不止的烧烤店……只是我们未必会将这些当成风景。我们以为的风景在九寨沟或黄山光明顶,在潘帕斯草原或遥远的撒哈拉。我们对风景的定义,其实是有“异”的含义的,只有不同,才是风景。这其实已是受当代艺术影响的结果。

  传统艺术在因循中代代传承,艺术家们或有突破,往往需要几个世纪甚至更久的努力,就连“文艺复兴”也只是在宗教画的范畴内进行着不出格的修正。当代艺术却在追求风景之“异”色上走得比任何时代都要迅捷、决绝。以此为契机,才有了五花八门、五色缤纷的当代艺术形态。

  “到南方去/到南方去”,海子在一首赞美梵高的诗作中这样开篇。北方人梵高,在南方的异域遇到了艺术的新风景,由此,热烈的色彩如火一般喷涌而出,而梵高的朋友或敌人高更则在南太平洋的塔西堤岛找到了他的“异风景”。当毕加索遇到非洲艺术,他的震撼是真实的,由此才有了一种毕加索风格的艺术。

  因此,这场以“异风景”命名的展览,其实是对当代艺术的形象概括。当代艺术家们求“异”而得“异”,并以“异”成就了自身的“风景”。那三个房间,无疑是打开在我们每个人眼前的“异”空间,是否能看得见风景,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刘婷)

[ 责编:陈凡玉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东北作家群”笔下的破碎母题与赛博重构

  • 舞剧《咏春》,靠什么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